第 221 章(1 / 1)

捡到一只始皇帝 历史系之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侯不能帮助他的时候,让武安君帮黄歇和楚王冷静一下。”,范雎说着,眼里满是凶光。

  秦王这才笑了起来,点着头,说道:“寡人这就给韩王写信。”

  咸阳的某一处院落内,白起正在笑着与蒙武讲解着战争里所需要注意的事情,白起并不是一位合格的老师,他给蒙武讲述的兵法,也并不复杂,只是告诉他很简单的事情。他不告诉蒙武如何布阵,却告诉他要迅速的布阵,他也不告诉蒙武要如何判断对方的意图,他只是告诉蒙武,要及时判断出对方的意图。

  这在他人看起来有些糊弄的废话,蒙武却是听的津津有味。他还很认真的将白起的话记录在竹简上,每天翻来覆去的看,他这些时日里,不是在军营里,就是在白起的身边,连家也不回,他的妻天天哭着来找蒙武的父母诉苦,她已经坏了身孕,即将临盆,可是蒙武却不理会她,四处乱跑。

  这是蒙武的第一个孩子,他也很在意,只是,他觉得就是因为孩子的缘故,自己才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兵法,最好能通过战争挣来一个封君的位置,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继承爵位,他偶尔在想,若是个女孩,就取名为善,若是个男孩,就取名为恬,或者毅。

  “请问夜袭要注意的事情。”

  “不要夜袭。”,白起摇着头说道,蒙武一愣,白起随后温和的说道:“行军之前,战斗之前,要计算好时辰,避免夜晚交战,夜晚遭遇袭击,这才是将领所应该要做的事情。若是在夜晚遭受到袭击,要冷静,不能随意的调动士卒,只要能做好防备,先溃败的一定是先袭击的那一方。”

  白起正要再说,忽然有几个武士走进了院落里,他们带来了秦王的王令,要求白起即刻动身,准备讨伐韩国。白起惊讶的站起身来,接过了王令,蒙武也是非常的诧异,怎么忽然就要讨伐韩国了呢?还是要让武安君亲自领兵?对付韩国这样的国家,还需要武安君亲自动手吗?

  蒙武好奇的转过头来,看向了白起,问道:“您能带上我吗?”

  白起兵没有回答,他拿着王令,再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已经是变得无比的冷漠,再也看不到平日里的笑容,冰霜一般的脸庞,杀气腾腾的脸,吓得蒙武都后退了几步,不敢靠近,白起朝着使者低着头,冷酷的说道:

  “起领命。”

  蒙武还是如愿以偿的加入到了大军的行列里,秦王临时从咸阳聚集了一批老秦人,他们都是秦国的精锐,是能够在大战的时候担任继承军官的勇士,只是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大军就已经聚集在了咸阳的王宫里,这些经历了近十年操练的精锐武士们,很快就被白起所整编起来,而蒙武也被任命为白起的副将。

  大军从咸阳出发,朝着韩国的方向赶去,这一路上,白起再也不肯与蒙武多说一个字,而蒙武也完全不敢询问,说实在的,他很害怕战争状态下的白起,这个时候的白起会非常的恐怖,曾经有一位随同白起作战多年的将领,他因为一次小的失误,麾下战死的人远超过斩首的名额,故而被白起无情的诛杀。

  正因为这样,没有人再怠慢白起的命令,也没有人敢粗心大意,因为白起从来不顾这些,在很多人的眼里,他都是一个冷冰冰的战争机器,所以有很多的士卒将领敬佩他,可是也畏惧他,并不敢接近他。

  当听闻白起率领秦国大军杀向韩国的时候,韩王再也不能保持他的冷静了,他慌了,他浑身都在颤抖着,无比的惊惧,他慌乱的召集了自己的大臣们,不断的擦着额头上的汗水,放低了姿势,向他们请教击退白起的办法,可是,无论他如何询问,他的大臣都是沉默着,一言不发。

  韩王勃然大怒,他颤抖着质问道:“难道韩国内就没有一个贤人可以为寡人击退白起吗?”

  “有的。”

  “谁??!”

  “中尉穆,司寇娄,还有御史肃。”

  “来人啊!把这厮给寡人拉出去!斩了!!斩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 千里马常有

  赵国再次回到了最为寒冷的季节。

  好在,赵人在这次的酷冷里,心是热的。

  老弱妇孺们不必再孤独的面对寒冷,从战场上返回的青壮,仿佛一座座火炉,通体散发出炽热的温度,点燃了一个又一个家。在秋收的时候,赵王收到了来自马服君的书信,希望赵王能够减免各地的税收,给与百姓们休养生息的时间。这是马服君第一封写给赵王的书信,赵王在拿到书信之后,格外的激动。

  他召集了大臣们,商谈马服君所提议的这件事。

  如今的魏无忌,几乎是成为了群臣的公敌,是赵国宫殿里的“小人”,只要是他支持的,众人就会反对,相反,只要是他反对的,众人都会支持,这种以私人的喜好来作为标准决定国家大事的行为虽然令人费解,可是魏无忌却很喜欢,就像这次,只要他愤恨的说上几句马服君的提议不能用,即刻就有一群人来反驳他,将马服君的提议夸上天。

  这样一来,魏无忌很快就可以皱着眉头,愤怒的离开王宫,回到院落里,再开开心心的喝起酒来,大臣们欢呼着,为他们再一次击败了小人,捍卫了正义而欣喜,有说有笑的去设宴,来庆祝对魏无忌的胜利,皆大欢喜。

  有了赵王的承诺,赵国百姓应该是能过度过一个不错的寒冬了。

  这一天,一架马车迎着狂风,朝着邯郸城赶了过来,在马车上,是一位风尘仆仆的中年人,哪怕长途跋涉,他也不曾露出半点的疲惫,挺直了腰,抬起了头,看着面前的邯郸城,大老远的,他就看到了一位熟悉的面孔,急忙吩咐驭者停了车,这才下车朝着对方走去。

  前来迎接他的人正是虞卿,看到来人,虞卿笑了笑,拱手一拜,说道:“许君。”,来人正是许历,他从云中赶回邯郸,足足用了半年多的时间,他这一路上,倒是将赵国各地的情况都认真的做了探查,返回邯郸的消息,他也没有告诉任何人,虞卿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接到了前方官吏的报告。

  虞卿为人并不算太冷漠,只是因为他为人暴躁,嫉恶如仇,故而在王宫里的朋友很少,正好,许历就是其中一个。许历曾被赵奢所举荐,他出身不高,才能或许也不如虞卿,可是他为人正直,同样的嫉恶如仇,这一点,与虞卿非常的相似。大概就是因为这一点,两人才能成为朋友。

  虞卿并不是一个善于交谈的人,与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