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君,难道马服君没有同意议和的事情麽?”,楼缓看了他一眼,眯着双眼,看着面前的赵王,有些困惑的说道:“我先前的确是去拜见马服君,因为我听闻,马服君可以决定赵国的战事。”,听到他的言语,赵王渐渐皱起了眉头。
楼缓又说道:“可是,马服君他不愿意议和啊,他说,他要生擒武安君。”
听到楼缓的话,赵王一惊,急忙问道:“他真是如此说的?”
楼缓眯着双眼,点了点头,呵呵,赵王就是再信任赵括,听到赵括这样狂妄的言语,心里也会愤怒罢。
突然,赵王放声大笑,他有些感动的对楼缓说道:“这是他答应寡人的事情啊,在出征之前,他就答应寡人,要生擒白起,马服君是个信守承诺的人啊,是赵国的贤人啊...”,赵王感动的说不出话来,而楼缓却是张大了嘴,原来赵括还真的不是在糊弄自己,他这个傻子是真的想要活捉武安君???
在这一刻,他对赵括的怀疑,顿时消散,确定了,这就是个六谷长的愣头青,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子!
别说是楼缓,就是虞卿,此刻也是懵了,一脸茫然的看着面前的赵王与楼缓。
赵王继续拉拢楼缓,面对这样的盛情拉拢,楼缓无奈,只能说是会考虑,这才让赵王稍微收敛了一些,两人这才正式的谈论起了议和的事情,楼缓刚刚开口,虞卿便站起身来,他傲然的说道:“秦国退出上党,赵国才会同意与秦国议和。”
随后就是唇枪舌剑,楼缓与虞卿争论了起来,两人寸步不让,吵得面红耳赤。
“若是您这么说,我就回去禀告秦王,给武安君增派更多的士卒!继续这场战争!!”
“好啊,我们也会给马服君更多的支援,让马服君与楚国合兵,进攻函谷关!”
“秦国还能召集三十万士卒!五百万石粮草!善战者更是数不胜数!”
“赵国还能召集二十万士卒!四百万石粮草!有马服君一人,您所谓的善战者不值一提!”
虞卿正在吵着,赵王忽然示意他走上前来,虞卿困惑的走到了赵王的身边,赵王为难的看着他,说道:“赵国可不能召集二十万士卒啊..粮食也不足....”,虞卿看着面前的赵王,嘴唇抖了抖,大声的说道:“上君,臣是假相,当然知道赵国能召集多少人,能运送多少粮草。”
“哦~~”,赵王恍然大悟,点点头再也没有开口。
楼缓似笑非笑的看着面前的虞卿。
赵王还在想着办法要招募自己。
他的群臣都在大口吃着羊肉,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勇猛。
只有一个虞卿,愤怒的与自己继续争论,想尽了办法,想要为赵国获取利益。
楼缓竟有些心疼面前的虞卿。
若他在秦国,应该是个很受大王宠爱的大臣吧。
楼缓虽是这么想的,可是在议和的事情上,还是没有半点的退让,他与虞卿吵了三天,始终没有办法让虞卿改口,楼缓是个聪明的人,他没有再缠着虞卿,反而是拜见了赵王,他告诉赵王,自己因为秦王的命令赶到赵国,若是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他就能留在赵国,可若是无法完成,他还留在赵国,世人定会觉得他是畏罪潜逃。
他楼缓不愿意承担这样的罪名,故而,若是事情没有成功,他必须要回去。
果然,赵王大喜,大手一挥,答应双方的议和。
而作为议和的条件,楼缓暂且留在了王宫内。
赵王在王宫内设立宴会,热情的款待楼缓。
虞卿也坐在这宴席内,他不断的饮着酒,烂醉如泥,放声大笑。
第一百二十五章 魏无忌之难
马车摇摇晃晃的走在道路上,春申君不由得探出头来,观差着周围。
秦国的百姓们已经开始了耕作,秦国的爵位,不仅能通过杀敌来获得,就是耕作,也是能够获得爵位的,秦人非常喜欢进行评比,在各县各乡,都会对耕地的产量进行评比,最优秀的人会获得赏赐,而最差的人的会受到惩罚,故而秦国的百姓们是非常勤恳的。秦国又有规定,耕作的人如果能献出自己耕作的技术,可以获得爵位。
故而,关于耕作方面的技术不会被私藏,而秦国也会通过强大的控制力将各种先进的技术推广到他所占领的每个地区,官吏们也非常的重视农桑,因为官吏们也与百姓们一样,最优秀的得到赏赐,干的最差的会被惩罚。如此一来,春申君一路就能看到官吏们带领着百姓辛勤劳作的画面。
黄歇无比羡慕的看着这道路两旁的画面,无奈的长叹了一声。
在楚国,贵族色彩非常的浓厚,平民百姓并没有出头的机会,贵族们也不会遭受到什么惩罚,只要不是战败。百姓们一年的耕耘,勉强能够交上税赋,剩下的仅够半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有贵族官吏搜刮百姓,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库房,贵族之间大多都是有关系的,官官相护,百姓无处诉苦。
而在秦国,这样的官吏会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春申君在成为国相之后,他的脑海里一直都是在他秦国的见闻,他感慨秦国的强大,他羡慕秦国的制度,可是,他做不了商鞅,楚王也当不了秦孝公。春申君一直都在努力,他想要改变楚国,让楚国也与秦国那样强大,可是他的诸多政策在楚国遭受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尽管楚王视他为弟,将大权都托付于他。
可是春申君惊讶的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说起来可笑,赵胜在赵国受到猜忌,魏无忌在魏国受到猜忌,田文在齐国受到猜忌,而唯独不是宗室的黄歇,受到楚王无比信任的春申君,在楚国内却是做不了任何事。
于是乎,黄歇跟楚王索要了封地的管理权,便开始将自己在秦国所学到的运用在自己的封地上,他想看看,自己究竟能不能做好。也正是因为如此,楚国贵族大多谩骂他:春申君治理自己的封地比治理楚国更上心!
春申君一直都想要避免秦国与楚国的交战,因为他心里明白,楚国不是秦国的对手。与秦国的战争,只会让楚国更加的虚弱,秦国会不断的蚕食楚国的领土,最后将楚国逼向灭亡。黄歇认为,要保持与秦国的友好关系,同时发展本身,默默的寻找合适的机会,给与秦国致命一击。
他屡次劝说楚王,必须要忍耐,不要急着向秦国复仇,总有这个机会的。
楚王看到赵魏联合,他觉得这个机会来了,黄歇并不这么认为,武安君还在,应侯还在,那个智慧而老辣的秦王也还在,赵国与魏国,根本不是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