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章(1 / 1)

捡到一只始皇帝 历史系之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动,直取对方的前军,而被唤作为虎狼的秦国大军,终于也是朝着魏军张开了血盆大口。

  晋鄙站在戎车上,冷冷的看着对方的将旗。

  “信陵君的援军即将到达!!”

  “各部!!坚持住!!”

  “斩杀白起者,赏千金!!斩都尉以上者!赏百金!!斩士卒者!!赏田四十亩!!”

  关于前几章引起的争议

  我从来从来就不反对读者跟我提出建议。

  但是,请别一上来就给我乱扣帽子,骂我。

  另外,我看到了有些过分的评论之后,的确是有些激动了,也说了些过分的话,我也向各位道歉,我这个人脾气暴躁,可能没有读书人的风范,不过,我也想跟大家说清楚。我只是觉得在这个时期的人其实都挺可怜,这跟后世不同啊。

  你们所提到的近代对外战争,是反侵略的民族国家战争,但是在战国时期,普遍没有什么国家意识,你们也知道,各国的国相甚至都不是本国人,就连民族意识都非常的淡薄。所以拿出来跟近代对外战争来比就是不对的。

  另外,我写的这个人吧,他不是将军,他也不是这里的城守,在赵军退离之后,他没有跟着离去,百姓举出他来为大家做出决定,抵抗没有希望,不抵抗起码可以让城内百姓活下来,故而他为大家选择了不抵抗,他可不是有兵权的将军,也没有过战争的经验,甚至都不算是当地的长官。

  我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第一,我想写出无论是什么地位的人,在战争里都是无比的悲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百姓是如此,贵族也是如此,因为他无论做出什么决定,他都是要死的,没有任何活路。我很怜悯这个时代所有的可怜的人。

  第二呢,我想写出廉颇的那种愧疚感,他在长平的失败,导致秦人一路进攻到赵地,百姓抵抗的地方都被秦人杀完,而不抵抗的地方,做出这个决定的人又得死。廉颇对这个人,其实是有些愧疚的,因为是他的失败,造成了赵地的这些惨况。

  第三呢,你们谈论到我隐约带着讽刺的意味,读我的作品的读者们都知道,我的文笔就是略带讽刺,无论何时,不过,在这里,我想写出的是一种悲哀感,就是贵族自认为自己是为百姓而死,可是百姓并不这么觉得,他们厌恶这个叛主之人,到最后,他的决定没有能让他得到百姓的感恩,也带走了自己的生命,他什么都没有得到。

  第四呢,书里矛盾的三观,是来自与主角与我的两种不同的想法,我的主角是一个勇士,很可惜,我可能没有那样的气节与胆魄,我恐高,怕水,更别提是去赴死了,故而我写出了一个自己心目里的勇士。

  他能战胜自己的恐惧,他能有气节的面对一切,可惜我不行,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勇气去抵抗白起,应该是没有的,故而我只能对那些勇士表达赞叹,而对这些可怜人表示怜悯。

  你们很多都是从上本书跟着一路赶来的老读者,我不想跟你们吵架,也不想跟你们有什么不愉快,你们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但是不要随意的进行人身攻击,这样真的很影响心情,也影响创作,好了,我的话讲完。

  感谢所有支持我的读者,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读者。

  我会改进不足,争取写的更好。

  谢谢大家。

第一百二十二章 信陵君的想法

  赵括如今的中路大军,聚集在临虑城周围。

  因为路城的遭遇,迫使他将大军的位置北移,聚在这里,更好的对路,涉等两地的赵国军团进行支援。从路城战场,传来了坂半喜半忧的消息,让他欢喜的是,李牧击退了秦人的进攻,秦人逃往了路城,忧的是,赵国折损了一位裨将,伤亡人数与秦人不分上下,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不过,秦人在数量上占据一些优势,故而双方付出同样的代价,还是算赵军的一次小胜,只是又死伤了几万人,这让赵括隐隐有些心痛,关于路城方面,赵括并不打算强攻,一来强攻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二来目前还没有发现秦人主力的所在位置,赵括不好使重兵进攻路城。

  在屡次与秦人的交锋之中,赵括越来越能意识到斥候的巨大作用,信息,永远是战场上最为重要的,白起在这方面,就做的非常出色,这是值得赵括去学习的,故而,他派遣了大量的斥候,奔赴战场各地,打探消息,在这样的冬季,骑兵的作用被降到了最低,在寒冬里骑马奔驰,这只会杀死斥候。

  而且马匹所要耗费的粮草,也并不少。

  斥候的作用降低,也不完全是坏事,起码,这也会影响到白起的判断...应该会罢?

  赵括大量派出的斥候,也带来了很不错的消息,斥候站在赵括的面前,这年轻人的眼睛上似乎都泛起了一层冰霜,赵括笑着让他坐在了篝火之旁,随意的跟着他烤着篝火,方才询问起情况来,斥候哆嗦着说道:“在前往共城的方向,发现了大量的生火痕迹,还有大军路过的痕迹....”

  “我们继续跟踪,这些痕迹一直是通往孟门方向。”

  赵括一愣,问道:“有战车的痕迹麽?”

  “有,数量非常的多,还有密林被砍伐过的痕迹,秦人还在几处扎寨,按着规模来说,人数应该是不低于五万人的。”斥候认真的说着,赵括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请您去找李鱼,领取赏赐,您做的非常好。”,斥候被赵括这么一说,脸色涨红,被偶像夸赞果然是一件非常令人激动的事情。

  送走了斥候,赵括方才继续看起了舆图。

  共,孟门...看来,秦人这是大举朝着河内的方向进军啊。果然,白起还是想要伏击魏军,出现在路城的军队,只怕也是为了吸引自己的主力军队,让自己不敢轻易派遣太多军队去支援罢,不得不承认,白起想的非常正确,在知道路城驻扎着秦人军团后,赵括还真就不该派人去增援河内。

  若是造成赵地的防守空袭,秦人直接从武安进攻,自己又该怎么办呢?

  可若是不去支援,我又担心白起会优先集中军队消灭魏国的士卒,再回来与自己作战,这样一来,赵魏联军就算是被瓦解了。目前放在赵括面前的有三个选择,第一,是集中兵力消灭占据路城的这一股秦军,再做打算。第二,是赶快去救援魏军,早些与魏国合兵。第三,便是继续沉稳逼进,完全的收复赵地。

  赵括认真的思索了起来,为将军的人,是不能犹豫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