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 章(1 / 1)

曌帝双龙传 于奇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情于奇正,也不至于到为他出头,直接得罪唐七的地步。

所以暂时还是观望的态度最为合适。

竟陵城涌动的这些暗流,于奇正一点也不清楚。

他只是在考虑,也不知道现在事情恶化到什么局面了,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被带到县衙之后,唐七就被张有德叫过去了。

那两个衙役亲自把于奇正带进大牢,和里面的狱卒打了个招呼,找了个最干净的囚室将他放了进去。

然后不知道又从哪里给他抱来了一床被子,还递了一只纸包着的烧鸡,这才说道:“于爷,只能先委屈您了。想吃什么尽管和咱们哥俩说。”

于奇正立马道谢不迭。

刚刚躺下,唐七就进来了。

原以为是来提审自己的,没想到唐七只是看了他一眼,转身说道:“怎么关在这里?”

狱卒一脸不解地看着之前的两个衙役。

唐七也不废话,眼睛环顾了一圈之后,指着一间囚室说道:“关那间。”

于奇正顺着他的手指一看,唐七指着的正是之前二俅呆的那间。

两个衙役急忙上前说道:“七哥,那一间旁边就是赵天赐的。按照规定,为免串供,同案犯不得囚室相邻”

“我需要你提醒吗?”唐七恶狠狠地瞪了衙役一眼。

两个衙役无奈,只能退了一步,不断给于奇正使眼色,意思是让他去那边之后不要乱说话。

紧接着狱卒就过来,将于奇正押到了那间囚室。

唐七冷眼看于奇正进了囚室后,带着两个衙役走了。

进入囚室之后,于奇正才有时间去观察四周。

当他看到隔壁囚室的赵天赐,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个字:惨。

浑身上下的累累伤痕也就不说了,赵天赐的两个肩胛骨上被穿过铁链,锁在囚室的木柱上。

如此一来别说挖地洞跑了,活动的方圆都不能超过一米。

于奇正不免心中非常难受。

要不是因为自己当时借用地道,兴许这赵天赐就逃出去了。

退一万步说,即便被抓住直接当场处死,也不用受这种非人的折磨。

心中不忍之下,当即移到相邻的木栏边说道:“兄弟”

赵天赐一脸茫然地看着他说道:“你是在叫我吗?我们又不认识,你为什么叫我兄弟?”

于奇正一下子愣住了。

按照唐七说的,拘捕自己的理由是赵天赐逃跑败露,然后供出了自己。

不管是不是他供出来的,赵天赐也不应该不认识自己啊。

难道是在严刑逼供之下整个人都傻了?

说实话,在进来之前,心里多少骂了这赵天赐几句。

但看到他现在这个样子,原本的一点点怨恨也完全烟消云散了。

于奇正取出刚才衙役送的烧鸡,撕下一半递了过去。

赵天赐依旧是面无表情,也不去接烧鸡。

于奇正叹息一声,撕了一片递到他的嘴边说道:“兄弟,吃点吧。”

赵天赐一口将烧鸡吐出了老远,往外爬了两步,神态激动地大声叫道:“救命啊,救命啊!”

第一百四十三章?? 证据、升堂、小乌龟

狱卒很快赶了过来,拿着水火棒敲着牢门:“叫什么?”

赵天赐指着于奇正:“这个人,我不认识他,他又是和我攀兄弟的,又要毒死我。”

于奇正无奈,拿起手里的烧鸡自己嚼了几口。

刚才衙役给于奇正烧鸡,狱卒也是亲眼看到的。

不用说,现在抓进来的这人一定是有关系的,不然衙役不会这么客气。

加上于奇正自己这么吃烧鸡,自然不会有什么毒了。

当即冲着赵天赐喝道:“皮痒了?闭上你的鸟嘴!”

等赵天赐畏畏缩缩地缩到角落之后,狱卒这才过来说道:“我不管你有什么关系,到这儿来了就老实点,别他粮的给老子惹事。听到没?”

于奇正连忙唯唯诺诺地点头。

狱卒用水火棒指着囚室的另外一个角落:“到那边好好呆着,没事别过来。”

于奇正也不废话,直接走到指定的角落半躺了下来。

狱卒这才满意地离开。

刚刚走到上面,就遇到了唐七。

“他们说什么了?”唐七开口问道。

狱卒把下面的情形说了一遍。

唐七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回想到刚才的事。

他们刚押解于奇正道县衙,张有德就将自己叫了过去。

言语间不断暗示,这件事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就这么算了。

唐七也知道,百姓聚集的事虽然没闹到城里,但张有德必定是收到了消息。

张有德受到民众压力,想把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个心情唐七完全能理解。

若是其它的案子,唐七也就顺水推舟,给顶头上司面子了。

但是这个案子,是难得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如果错过了,以后都不一定能遇到。

就这么放弃的话,唐七实在不甘心。

于是就不卑不亢地说了几句官面上的话搪塞了过去。

令他想不到的是,张有德接下来直接宣布,明天早上就直接开庭审案。

为预防诱供逼供,在此之前任何人都不得提审于奇正。

唐七立即争辩,说这个案子不能审得这么仓促。

没等他话说完,张有德就火了,说了一句“难道你真要本县县衙被百姓围攻吗”之后,拂袖而去。

现在看来,只有明天在公堂之上,靠人证物证彻底把这件事扳倒。

到时候以劫狱这件事先将其入罪,再慢慢审出藏在后面的大案。

主意打定,唐七走到楼梯拐角边,朝赵天赐对面的囚室望了一眼之后,迈步离开。

第二天。

昨天城门口发生的事,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因此一大早县衙门口就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在“升堂”“威武”堂威声过后后,张有德一拍惊堂木:“将人犯于奇正带上堂来!”

通常来说,这个年代的民事纠纷案件,都是采取的“不告不理”原则。

由原告向案件管辖地官府提交“辞牒”,经官府立案后,根据相关内容进行调查、审理。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县司有时会传唤当事人或者证人,到县衙来接受询问或对质。

最后,由县官依据“律”、“令”、“格”、“式”,对当事人作“判”。

而于奇正这个案件就不一样了。

简单点说,这个情况就类似于现代的“公诉”。

因此,同样有“公诉人”。本案的“公诉人”就是唐七了。

案件审理一开始,张有德问了于奇正姓名年龄籍贯这些基本信息。

事实上,这也是唐七最关心的核心问题。

于奇正按照上次和万茛苟所商量好的答复。

大意就是自己是个孤儿,从小就被五台山清心寺寂静长老所收养,一直在那个小庙里长大。

不等唐七开口,张有德拿着作为证物度牒和寂静长老的亲笔证明说道:“这些就不须废话了。本官问你,上月十七夜里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