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道两边相对而立着八个兵士俑,每个人左手都举着一把长明火炬。
这本身就有点奇怪了,更奇怪的是他们的右手并不是拿着寻常所见的刀枪剑戟之类的武器,而是一人提着一条长鞭子。
长鞭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制成,在地下这么多年居然完好无损,没有半点腐烂的迹象。
“哈哈!”万茛苟惊喜地笑了起来:“咱们能出去了!”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这些士兵手里拿着的鞭子,应该就是能够对付外面那些猿僵的武器!
几人不由得大喜,一人取了一条鞭子围在腰间。
现在已经可以出去了,还要不要继续向前?
这本来是个应该纠结的事,但马上就不用纠结了。
二俅抢着点燃了士兵俑手里的长明火炬,四周一下亮了起来。
灯火的映照之下,几人看清楚了前面的情况,不由得眼睛都直了。
在他们前方的墓道,两边对应跪着一排武官员俑。
然后就是一座类似于白玉般的石头制成的桥。
桥下面流动着银子般的水,在灯火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众人走过去,发现这些“水”都是水银。
水银流淌的河里长满了碧绿色翡翠雕刻而成的莲花。
面前这座白石桥上雕刻着各种异兽奇草。
河对岸,是一群垂手而立的宫女,每个人头顶都顶着一个碗。
走到宫女俑面前,才发现她们头顶的碗,其实都是长明灯。
几人迫不及待地把这些灯全部点燃,一个珠光宝气的世界彻底展现在他们眼前。
地宫的顶上,镶嵌着无数的珠宝,像上的群星一般熠熠生辉。
尽管离得太远无法具体辨清楚具体材质,但从反射光芒的情况来看,珍珠玉石玛瑙翡翠宝石应有尽有。
更让人惊异的是,地宫里面有着许多飞腾着的仙鹤、奔跑的祥兽,估计河里应该也有游鱼,全部都是纯金制成。
如此多的金银珠宝堆积在这么一个狭小的地宫中,在灯光映照之下所发出的反光,简直令人都睁不开眼。
虽说几人都不是贪财之人,但还是生生地被震撼了。
好一阵子之后,几人才略为平静了些。
在他们的正前方,有一条高达三丈的石头阶梯,直通顶部的平台之上。
平台上有着一层纱帐,影影绰绰能看到似乎摆放着一具棺椁。
几人爬上平台撩开纱帐之后,又是大吃一惊。
这上面哪里是什么棺椁,而是一张白玉床!
不是“像白玉一样的石头”,而是真正的一整块白玉雕刻而成的床。
万万都想不到,世上竟然真有如此之大的白玉。
不过这倒不是几人现在考虑的重点,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这么奇怪这里会是床!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里都应该出现的,是装着死尸的棺椁。怎么会出现这么一个奇怪的事?
“这枕头有点意思啊,这玩意是我的了。”张迁儿笑着拿起白玉床上面的一个水晶枕。
最古老的枕头是天然石块,后来开始使用初步加工过的石块作为枕头。
以后逐步扩大到使用其他材料来制作枕头,例如竹枕、木枕,玉枕、铜枕,陶枕,藤枕等等,历代留存下来数量最多的则是瓷枕。
直到后来才开始使用布的枕头。
除了材质的不同,还有一点就是规格大小,和后世的也完全不同。
通常来说,不像后世的枕头那么大,玉石枕头也就是一个长条形的匣子大小,张迁儿拿在手里的这个枕头便是如此。
“给我看看!”万茛苟突然叫了起来。
接过玉石枕头,万茛苟的眉头越皱越近。
其他几人也跟着去看了一下,也发现了这个玉石枕的奇特之处。
说它是枕头,倒不如说是一个玉石匣子。
不对,就是一个透明的玉匣子,因为在横截面有一条整齐的缝,应该可以上下打开。
匣子的正中间,有一个鸡蛋大小的圆形空间,看来里面原本是装着什么宝珠之类的东西。
二俅从万茛苟手里拿过玉石匣子,尽管里面的东西被人拿走了,但还是忍不住要打开看看。
一边去打开一边笑着说道:“这不会以前装的是炎帝珠吧。”
他这话也就是随口一说,毕竟对二俅来说,除了说出炎帝珠也夜明珠之外,说不出第三个和“珠”有关的了。
万茛苟突然眼睛一亮,冲上前冲二俅手中抢过玉石匣子,紧紧护在怀中。
他的脸上露出欣喜中无比紧张的表情,大声叫了起来:“好险,好险!”
不待几人问话,万茛苟又叫道:“退下去,快!”
众人以为他是发现了什么危险,赶紧跟着他一直走下台阶。
下了台阶之后,万茛苟转身面对着上面的玉石床“咚咚咚”磕起头来。
众人一看,更是莫名其妙,万茛苟行的竟然是三拜九叩之礼。
“老万,这是哪个帝王的”二俅问道。
“你们怎么还站着?”万茛苟怒声说道:“还不赶紧磕头?”
二俅苦笑道:“咱们都不知道是谁”
万茛苟这才发现没和他们说,用无比恭敬的语气说道:“炎帝神农。”
其实关于炎帝到底是什么人,一直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
古籍对于炎帝的记载,有多种版本,而且所下定义都不一样。
据白虎通五行记载:“炎帝者,太阳也”。
淮南子天载:“南方火也,其帝炎明,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
这个两个记载认为炎帝是神,代表火和太阳,属于光明之神。
古籍帝王世纪记载:“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牛首人身。”
又有列子黄帝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在这两种记载之中,炎帝又成为了与黄帝齐名的部落联盟首领,能与黄帝在阪泉之野一决雌雄。
对炎黄的记载的各种各样版本往往纷繁复杂,又多有前后矛盾之处。
即使像司马迁这样注重考证研究的史学家,在对待炎帝的问题上也多有前后矛盾之叙述。
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莫能征,于是轩辕氏乃征不亭。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得其志,遂禽杀蚩尤。”
从司马迁的记载来看,似乎炎帝又成为了蚩尤,蚩尤似乎就是炎帝,而且炎帝似乎又是世衰的神农氏。
仅仅炎帝故里,就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连山、湖南炎陵、湖北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
相对而言,被认可比较多的说法,炎帝出生在陕西,最后死在湘地。
万茛苟也是这么认为的。
就眼前的发现来讲,他更加认可了自己这个观点。
先前的疑惑全部都被解开。
为什么外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