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3 章(1 / 1)

曌帝双龙传 于奇正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1个月前

多东西和最初的起源之间,会发生很多变化。

事实上自古以来的绝大多数时候,国人都讲究“事死如事生”。即便是在提倡“薄葬”的年代,也多少会有陪葬物品。

只要有利益,就会有罪恶。

尽管历朝历代都将“挖坟掘墓”定为大罪,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这行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谁都说不清楚,是从哪个年代开始有“盗墓”这种行为的。或许,从有陪葬品之日,就有了这个行当。

但咱们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个“名正言顺”。

要想名正言顺,就得有个撑得住台面的人做“祖师爷”。

比如建筑行业祖师爷鲁班,皮肉生意祖师爷管仲

盗墓行业的祖师爷,便是三国曹操了。

616.七炷香的赵天赐3

之所以认曹操为祖师爷,是因为当时为了筹集军费,曹操亲自筹建了一批官方的盗墓部队,设立“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等职务。

在后世的外人看来,四个流派属于是平起平坐、各有专攻。

其实事实上并不是这样,至少在早期不是这样。

这里就要讲到一个很多后世人往往看上去明白实际上很模糊的概念,那就是嫡庶长幼之分。

大多数人都知道,嫡长子地位最高。但如果这个问题往下追溯一点,很多后世人就不一定明白了。

比如:嫡次子和庶长子谁高?嫡次子和嫡长孙谁高?庶子之间是按照长幼排序的吗?

其实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八个字“尊卑有别,长幼有序”。

只有正妻所生的孩子谓之“嫡子”,位尊;有名分妾室的孩子谓之“庶子”,位卑。至于偷情所生孩子,就是“野种”,连“位”都没有的。

这就能看出来了,别说嫡次子了,就算是嫡三子,嫡无数子,也比庶子的要高。

按照继承权简单排个序就知道了:嫡长子嫡长孙嫡次子嫡N子庶长子庶长孙庶N子。

“正统”观念主宰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也可以套用的盗墓流派中。

从形制来看,“发丘印”和“摸金符”基本上差不多。区别在于发丘印正面刻的是“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反面刻的就是一个“曹”字。而在摸金符上就是简单刻着“摸金”两个字。

发丘中郎将曹操自己军队中抽出来盗墓的人。换句话说,也就是“嫡长子”。

摸金校尉曹操在民间招募的帮他盗墓的队伍,也就是“嫡次子”。

但这两支都是属于“官方认可正规队伍”,或者说,都是嫡子,只是长幼区别。

摸金符有三到四枚,对于后世盗墓者来说,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宝贝。至于只有一枚的发丘印,那就是盗墓界的“皇冠”,基本上想都不敢想。

至于移山和卸甲,就是属于“庶子”类型,分别取“愚公移山”和“见龙卸甲”之意。后来不知道怎么的,慢慢被称为“搬山”和“卸岭”,这是后话不谈。

赵天赐本人暗自得意。发丘印其实被他们上次在云梦泽找到了,因为二爷特别喜欢于是就送给了他。不然的话,自己现在拿出发丘印,这个家伙不得舔鞋底才怪。

当然,即便没有发丘印,这个叫代七的孙子也对赵天赐顶礼膜拜了。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同门辈分长幼”的概念了。

方才代七切口中的“顶上元良”是开场白的尊称,赵天赐的回答“无有元良”也就是谦让了。

接下来的“何处山门”便是问的流派,赵天赐答复“愚者自知”便是指的自己是“移山”一脉。

代七问的“烧几炷香”指的就是派中等级,赵天赐所说的“七炷香”也就是说的自己的等级。

而接下来代七话中的“鳞片”是说自己是卸甲一脉,“三炷香”是自己的等级,“四眼”指的是自己的职责是耳目。盗墓倒斗行的是鼠辈之事,但不会以“鼠”自称。“小猫”和“虎爷”则是行内谦称和尊称了。

至于“礼几尊佛”“礼逍遥佛”云云,则是“行业资历成就”问答了。

617. 这只绣花鞋来历4

要知道这个社会,任何行业辈分等级都是相当森严,丝毫不得乱。不从者皆以“欺师灭祖”论。

尽管不是同一个流派,但怎么说大家也是“亲戚”,又都是“庶子”,基本上可以平行计算的。

九炷香指的是“移山流派”公认的总舵主。

八炷香就是各个分支的帮主派主。

七炷香就是帮内长老级别。

其实赵天赐这一派现在仅剩他一个人,就算自称八炷香也没问题。只不过现在他已志不在此,所以还是自称“七炷香”。当然,这已经是足够“三炷香”的代七仰视的存在了。

一番对话之后,代七从怀中取出一物递了过来:“请前辈过目。”

赵天赐急忙将头扭开:“咱们还是按规矩来吧。”

尊敬归尊敬,生意归生意,这是两码事。总不至于因为尊重你,别人就做亏本生意吧?

尽管都是盗墓,但各人所关注的具体东西又不同。有的是字画、有的是金银、有的是珠宝等等不一而足。

通常来说,行内交易都会先“亮板”,就是把手里的东西给对方扫一眼。

如果对方有兴趣,双方继续进一步洽谈。卖家说明是何物、有何价值,大概出手价格等等,买家觉得有兴趣,就会进一步验真伪,继续细谈下去。

代七将物品递过来的举动,已经是释放出了最大的善意,即表明可以让赵天赐先验货。

而赵天赐坚持“按规矩来”原因也简单,和他们此行无关的东西,不会多生枝节。

代七抱拳行礼之后说了起来:“此乃一只绣花鞋。鞋底图案应该是一份藏宝图,但吾等始终参详不透。我老大想着反正放在手里也是没用,宝物深埋委实可惜,不如转给高人,让宝藏重见天日,也算成人之美。”

赵天赐似笑非笑望着代七说道:“你回去吧,我们没兴趣。”

代七一听这话急了,急忙把绣鞋往赵天赐手里塞:“您老先看一眼嘛。”

赵天赐摆手不接:“不看不看,不合规矩。”

两人这么一推让,绣鞋掉到地下。

赵天赐无意中看了一眼,马上脸上变色了:“此物你们何时从何处所得?”

代七愣了一下。

他这么愣的原因,是因为赵天赐开始一直是“要守规矩”,但是按照规矩,即便交易成功,也不能问对方货物的来源。不过这也恰恰证明赵天赐对这个很有兴趣了。

当即开口讲起了这只绣花鞋的来历。

今年赶上了大旱,现在应该是雨季,可一直到今天连毛毛雨都没下过一场。

在这附近啊,有个陈家村。村里人求龙王爷什么都试过了,还是半滴雨水都没有。

后来呢,不知道哪里来了一个道士,和村里人说这是闹旱魃了。

关于旱魃的传闻,很多地方都有。早在古代,诗经里就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的诗句。传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