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意思?”倪大虎不解地问道。
其实黄杏分别说了两次。第一次是孙田邈说里面记载的是杀死怪物办法时说的“不对”,第二次是孙田邈说道画的数量是十三副时说的“对了。”
先说他说“不对”的原因。
当时孙田邈判断,不管是那个话本还是倪大虎看到的画,里面都是杀死三头六臂女人的凶手做的记录。
黄杏就立即进行了相关的推理。
不管王妃是不是神仙处死的,都不可能是神仙做的这个记录。
理由很简单,神仙告诉凡人“你们用这玩意就可以杀死我们神仙了啊”,这不是脑子有病吗?
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记录是“人”做的。
接下来问题来了,做记录的人目的是什么?
难道是为了告诉世人:哦,咱们用这个办法可以对付神仙了哦。
显然不是。且别说人家神仙又没得罪你,就算你想对付神仙你找得着吗?像王妃这种下凡的神仙能有几个?还有就是,如果是有人想推翻神仙带着人类去干架的话,那么根本就没必要这么隐晦,应该是尽可能的传给更多人知道。
因此,尽管当时还不知道做记录的人是什么目的,但肯定不是孙田邈说的那个目的。
所以当时他脱口而出“不对”。
接下来的问题是:倪大虎看到的中年男尸是谁?
这个答案就很容易找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墓地是谁建造的?以当时的人力物力和营造工艺,除了楚王之外,没有任何人在这块地盘上有能力建造这么宏大的机关作为墓地。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里会不会是假墓?
仅仅一点就能推翻这个设想。中年男子的墓穴和王妃的墓穴位置是完全阴阳相对,且格局布置完全相同。
尽管王妃死了,不管是楚王还是他的臣民,都无论如何不可能让一个“替身”和王妃“同茔”。
由此可知,倪大虎所看到的中年男尸,绝对就是楚王。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楚王因为某种原因杀死王妃的呢?
也绝不可能。
这还得从之前在女人棺材里面发现的组画讲起,好在那部分的内容已经被破译。
神仙决定找人类帮助建造一座新的天宫,于是就派出了那个三头六臂的仙女来做这个事。
来到人间之后,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仙女和楚王相爱,并成为了王妃。
接下来楚王便组织人力修建天宫。
天宫建好要升天了,也不知道是王妃不愿意走,还是因为和凡人结婚的事情暴露,最后被处死了。
最后一幅画,是楚王抱着王妃悲愤欲绝的表情。
尽管后面的内容没有画出来,但根据他们发现的棺材大致上也可以推测出来。
王妃死后,楚王便将她葬在此处,并令人以陶罐作画,记录下这一切。
后来自己死后,也葬在和王妃对应的位置。
作为楚王,后宫不止一人。可那墓中除了六臂王妃之外,并无其他妃嫔。由此可见楚王对六臂王妃,简直就是达到了“独宠一人”的地步了。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果说王妃棺中的陶罐,解释为记录死者生前经历还说得过去的话,那么楚王棺里面的这些陶罐内容就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了。
在自己棺材里面,记录自己妃子是怎么死的,这是人能干的出来的事吗?
黄杏又想到了一个之前想过,但是一直忽略了的问题。
那就是:为什么楚王陵里面没有殉葬品。
最开始的想法是这个楚王比较仁德,讲究薄葬。但刚才倪大虎讲述泥俑的时候,一下子提醒了黄杏。
建这个墓地和里面的泥俑,所需耗费的银钱人力,就不知道得花费多少。
还有就是,不管再怎么薄葬,就算是普通百姓,也都会带一些身前最喜欢的首饰之类东西入土。
不管值不值钱,总之死者一定会把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带进棺材。
而他们的棺材里面却什么都没有。
不对,有。
就是那些陶罐。也就是说,那些陶罐,更准确的说,那些陶罐上的画,才是对楚王来说,最为珍贵的东西!
抽丝剥茧想到这里之后,黄杏有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479.同生、共死、药引子
按照黄杏的推断,整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杀死王妃的方法,就是虫后之毒!
王妃死后,楚王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一心想救活王妃。
王妃棺中的那些黑水实际上是一种防腐剂,让她的身体泡在其中,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见到尸体的时候,并不是一副骨架的原因。
而王妃胸前那两只手捧着的,应该是一个陶罐。
或许是到达一定的时间,或者是满足某种条件之后,王妃体内的虫后就会爬出来,钻到陶罐之中。
而楚王棺中的那些陶罐,完整的内容并不是怎么能杀死王妃,而是怎么能救活王妃!
把这一点一想通之后,就什么都通了。
楚王找到的救活王妃的方法就是:找到和虫后配对的虫王,然后自己吞服下去,葬在和王妃阴阳相对的位置。虫王和虫后之间相互产生感应,便都会从两人体内爬出来,钻到各自胸前的陶罐中。
听到这里,倪大虎猛地冲过去,抓住桌上的瓶子就要去打开。
“你干什么?!”众人异口同声的叫道。
“我明白了,要治总都料的毒,就得有个人把这个虫王吃下去。然后引出总都料体内的虫后。”倪大虎说道。
“胡来!”神医孙田邈叫了起来:“你这是在害死他!”
倪大虎停住去拔塞子的手:“此话怎讲?”
“我问你,如果真是这么简单的话,为何楚王不当时给王妃解毒?”孙田邈叫道。
倪大虎一下呆在那里。
确实,孙田邈这句话问到了关键点上。
假设解毒的方法就是这么简单的阴阳想冲的话,楚王为什么不直接解毒呢?
“药引。”孙田邈缓缓吐出两个字。
“药引?”众人似懂非懂。
这倒不是什么很深奥的问题,在场的人很多都知道。
药引是引药归经的俗称,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
它们不仅与汤剂配伍,更广泛地和成药相配伍应用。
最出名的莫过于被称之为“百药之长”的甘草了,几乎大部分中药都需要用到甘草。
药引自身对疾病并没有治疗作用,但是若是没有药引子,药物的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于完全没有效果。
特别是在以毒攻毒的情况下,药引的作用就更大了。
简单点说,并不是阴毒和阳毒一遇上就立即相互中和。如果没有药引服用相反的毒物,甚至可能同时中正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