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4 章(1 / 1)

曌帝双龙传 于奇正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

黄帝和神仙的交易也就是如此,以后人求神仙办事,就要去烧香请愿。人付出了对自己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精神力量”去供奉神,换得对自己有用的好处。

神佛选中了人类心灵中的“善”,并由此劝人为善、与人为善。

更由此,神更加升级成了佛。

事实上,蚩尤和鬼的交易,其根本性质是相同的。

区别在于,他们选中的,是人性中的“恶”。

鬼也由此升级成了魔。

后来,双方的架越打越大,神和鬼也都参与进来。

最后,人类天性中的“善”战胜了“恶”,蚩尤和鬼怪一方彻底战败。

这场战争之后,才开始分出了三界。

从此,神居住在天上俯瞰终生,人走在地下庸庸碌碌。而鬼呢,就被赶到了阴暗潮湿的地府。

新的问题又来了,神住在天上需要宫殿啊,总不可能自己去建造吧。

谁来建呢?当然是数量众多的人了。

于是乎,人们就建了一个天宫送给了神。

本来这也没什么问题,但又出了个新问题。

什么问题呢?就是双方的时间计量方式的差距不同。

天上一天,人间一年。

尽管黄帝他们给神仙是建造得最好的宫殿,但有个前提就是——“当时”最好的宫殿。

而在那个时候,连黄帝本人都只是住着茅草屋,能修建出什么样的天宫也就可想而知了。

神仙们在天上住了几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就相当于人间的一年,一年就相当于人间的三百六十五年)之后,就发现了个很不愉快的事情:现在人间住的房子比咱们神仙住的可是好多了。

要知道,现在的神仙和人类之间,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进行平等交换的年代了,而是高高凌驾在人类之上的存在。怎么可能卑微低贱的人类还能过的更好呢?

于是乎,就又找到人类,给他们按照现在最好的标准,重新建造一个新的天宫。

这些内容,都是黄杏从一个古代资料中看到的。

技统局建立之后,就一直收集各种资料,古籍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古籍往往都是无从考证的,其中更是有很多都是凭借当时人的想象臆造出来的东西,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准确性。

因此,当时黄杏看到这个时候也没太在意,如果把精力放在这些捕风捉影的事上,那干脆这辈子不用干别的了。

但是看到最后一幅陶罐上的宫殿时,他猛地记起来,画中的宫殿和他看到的那本古籍中所描述的,情况基本相符。

难道这些都是真的?还有一点很大的疑问,棺材中的这个王妃长有三头六臂,怎么说都属于是人们常说的“怪胎”。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符合人类的审美,楚王是如何爱上她纳为妃子,而且死后是葬在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位置上的?

黄杏再次开始研究其这组陶罐。

将近一个时辰之后,终于被他推导出一个完整的脉络出来了。

那个神话没有说错。

神仙们决定再找到人类,帮助建造一座新的天宫,于是就派出了一个使者,来人间寻找能完成这个任务的人。

这个使者就是棺材中的这位三头六臂的王妃。

要知道,三头六臂在人类中是怪胎,甚至不可能出现的情况,但在神仙中实在是太平常的一件事了。

什么人头蛇身等等各种奇形怪状的神仙都有,何况三头六臂?

也就是说,王妃本来是一位神仙。

来到人间之后,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王妃和这位楚王相爱了。

也不知道双方是达成了什么交易还是怎么的,反正接下来楚王便组织人力开始修建这么一座天宫。

也不知道上面那些神仙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反正在修建天宫期间都没注意到王妃和楚王的关系。

到后来,天宫建好要升天了,神仙们便来“收货”,同时也要带走圆满完成任务的王妃。

也不知道是王妃自己不愿意走,还是她当初答应了楚王什么,总之王妃就不肯走。

最后上天震怒,按照天规处死了王妃,也就是最后一幅画中楚王悲愤欲绝的原因。

说到这里,黄杏突然大叫一声“不对”,三步并作两步跑到了棺材边,紧紧地望着棺材中的王妃。

王妃的六条手臂中,有两条抱着自己的肚子,两条双手合十,还有两条在自己胸前,似乎抓着什么东西。

。。。。。。。。。。

于总都料一系列的神操作,让参与会议的所有人觉得今天脑子实在是太不够用了。

会议结束后,每个人都飞一般地冲了出去,一刻都不想耽误。因为,他们要立即赶回去,召集手下的中层干部,将今天的会议精神以及接下来的工作全部安排下去。

而于奇正,现在就要去见太子李台了。

因为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在自己死之前,让所有人知道曌建集团所有跨时代的发展,都是因为他本人的“高瞻远瞩”。

至于去和李台的说辞,他已经全部想好了。

首先,他会“如实”地汇报现在曌建的安排,同时解释沙洋堡的建设纯粹是为了修建荆州城工程的后勤需要。另外,修建荆州城的工人这么多,将来工程完工之后全部失业成为流民的话,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有了沙洋堡这么一块地方,将来把这些人“流放”过去,对荆州治安的稳定是大有裨益的。

让他既高兴有意想不到的是,他说完这些话之后,太子对这些事完全不关注,只问了一个问题:荆州城到底什么时候能完工?

于奇正装模作样地想了一下,然后正色答道:“回禀太子殿下,从现在算起,最多六个月就可以完工了。”

李台听到这话,惊喜交加地说道:“真的?”

于奇正躬身作揖答道:“臣愿立军令状。若六个月不能完工,臣提头谢罪。”

李台已是掩饰不住的喜色:“于总都料,要知道君前无戏言啊。”

“自然。”于奇正信心满满地说道:“笔来!”

事已至此,一旁的苏胡和赵谦之想阻止都已经无法阻止了。

于奇正说这些话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按照他估计,如果加紧一点的话,六个月差不多可以完工了。另一方面,六个月后,恐怕自己棺材板子都烂掉了,提不提头的根本就无所谓。

今天这么说,一方面能把沙洋堡已经现在建设中的朝前技术的账全部算到自己头上。另一方面嘛,也是宽一下李台的心,省得他一天到晚盯得紧紧的,被他看出了破绽。

“上笔墨纸砚!”李台高声叫了一句之后说道:“于总都料,孤王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