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1 / 1)

葬元 武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村长心中忐忑,一起行礼。

此岛五月已经很热,李洛今天没有穿甲,而是一身汉家贵公子打扮,他身穿夏日燕居的交领广袖绫衣,外罩黑色罗衫,头带网巾,脚下葛面木屐,很有几分潇洒清华的派头。

要说卖相,李洛的确很不赖,横看竖看都算体面。

当然,他手里没有折扇,而是一只笔,笔下一叠纸,纸边一方印。

这不是李洛的高丽官印,而是他用骨瓷烧制的私印,印章上四个篆体字:洛宁社主。

这本是私印。可从今天开始,在这“海东岛”上,它才是官印!

“诸位,这是本官拟定的建制章程,你们看后可以各抒己见。”李洛写完,将一打字纸先交给林必举。

“好字!”

林必举首先赞叹一声。他是资深秀才,要不是蒙元南侵,他早就考上举人,甚至中了进士,其才学自然不俗,尤其擅长书法。

可这李洛如此年轻,其书法却隐然一家,卓尔自立,造诣竟然在自己之上!

这哪里是一个武将能写出来的字?

这李洛绝对不是一个武夫那么简单,起码也算是一个儒将。

其他不说,光李洛这笔书法,就已经让林必举心悦诚服。

紧接着,林必举就又眼睛一亮。

“海东公司?这名字闻所未闻,应是新创,但却并不违和。而且不犯忌讳”林必举立刻想到李洛的用意。

就算是建制,也要尽量低调,不能真正用官衙的名义,那容易惹祸。什么州府郡县,听起来威武,可传到鞑子耳中就麻烦了。

李将军能想到这点,说明他很有见地,也很务实,也颇有气度。

“真是有官府之实,而无官府之名!而且这公司的各层设置安排,既能很好统一事权,又能分工明确,还平衡有序,比起真正的官府更加周全高明,很多地方算是创举。”林必举想道,心中很是惊讶,这李洛竟然还有治政之才!

以上种种,以小见大,管中窥豹,可知李洛绝非常人其志不小!

就是其妻李夫人,不但有国色之姿,更有巾帼之气,英华内敛,蕴藉明慧,一看就是极其难得的贤内助。有妻如此,岂能简单?

林必举之前臣服主要是因为李洛有兵马,有救民恩义。可是现在,他是从骨子里被李洛的“才能”折服。

“大人高才,属下拜服。”林必举突然退后一步,下拜行礼。有对旁边的崔秀宁行礼:“拜见夫人!”

他不但将“李将军”的称呼改为“大人”自称属下,而且这举动就更不同寻常了。

李洛看着林必举如此作为,并不奇怪。

这个林必举果然是个聪明人,比自己想的更聪明。他这番举动乃是认主啊!

不然,他堂堂一个清高的读书人,根本不用拜见“夫人”。

“林先生快快请起!何须如此!”李洛佯装惊讶的赶紧扶起林必举,也将“村长”改成“先生”。

李洛的含义同样不言自明:我接纳你了,以后自己人。

崔秀宁看的都有点服气了。逃犯收揽人心的本事真是见长啊!

梅全禄、吴镇楼等村长都不是傻子,哪里不知道林必举的意思?

他们拿过李洛写的东西一看,顿时明白了林必举为何如此。

其势如此,其地如此,其人如此。

“老朽不才,从今以后愿奉大人为主!”梅全禄立刻很知机的说道。

吴镇楼等人也一起说道:“愿奉大人为主!”

李洛笑道:“好!有诸位相助,这海东岛四百里河山,就是我汉乡乐土!今日只有五千多移民,一年之后会有数万!几年后会有数十万!只要大家好生做,何愁不能富贵?就算将来青史留名,也未必不能”

几年后会有数十万移民!

那都可以海外立国了!

众人不由都是有些激动。

李洛继续说道:“你们都看了章程,可有何看法?”

林必举道:“主公的章程无可挑剔,不是属下奉承,实在看不出差池。”

这可是李洛和崔秀宁折腾半夜,不断修改才捣鼓出来的方案,林必举能挑出毛病才怪。

其他人也都没有异议。

“好。那就任命林必举为洛宁社海东公司经理。”李洛说到众人最关心的话题,“我是洛宁社的社主,洛宁社为何物,你们以后就知道了。”

林必举心中一喜,“谢主公抬举!”

梅全禄等人心中一叹,暗想果然是林必举啊!

“林经理的职责是抓总公司事物,核心是屯田。具体职责都在委任书上。”李洛写下任命书,盖下“洛宁社主”的印章。

“任命龚侃为监理,除了监管公司,还分管赋税,工匠,专营。”

“任命梅全禄为副理,分管教,礼仪”

“任命吴镇楼为副理,分管审判,仲裁,治安”

一道道委任书下来,每个村长都有了新职务,大多是各处处长。

他们的村长职务全部作废。所有村子打乱原有编制,每百户为一村,任命新的村长。

然后,正式张榜公布海东简律。

海东简律是两人熬夜赶出来的综合性简法,只规定了几十条“律令”,包括组织,税率,奖惩,田地上限,兵役,专营,会议,祭祀,买卖,卫生,公益等。

通过海东简律不难发现,李洛是要把松散的乡村组织,改造为具有高度组织性和动员力的半军事团体。

最后,李洛命令修建公司大院,作为公司办公之地。修建保安团部,作为保安团的指挥中心。

这一切安排尘埃落定,标志着“海东建制”正式开始。

时为至元十七年五月十二日。

第八十九章 告示和手令

第三天,方圆数十里的移民区内,十几个村子都张贴了告示。不少移民百姓围在那里,听识字的人大声解读。

“李大人,就是这洛宁社主你们问洛宁社是什么,我也不知,估摸就像是官府衙门。海东公司,就是属于洛宁社。”

“海东岛,就是这岛以后的名字了。”

“公司是什么?这上面说是一个不分姓氏、多村联合的大家族!经理,就是族长了。经理带大伙儿开荒耕织,处理民政大事,定期向洛宁社主请示汇报”

“林村长做了这经理!我们村的邱村长只是什么矿业处长,整整低两级啊!”

“邱村长如何能和林村长比?那林村长乃是大秀才,做过知县相公的师爷。我们邱村长只是识字明理罢了。”

“这上面说,公司什么都管,却只收两成农税,没有任何杂税”

“真的没有任何杂税?有这样的好事?”

“真要如此,那我们岂不是能得八成收成?记得大宋赋税最轻的那年,自己的田也只能得七成,其他年份最多就得五六成。到了蒙元,一年收成竟是大半被征,糊口都难。”

“既然公告,还有社主大印,当然不假!”

“李将军不但威武,也仁义啊!”

“哎呀,是真的老天爷保佑李大人长命百岁啊!”

“你们看,这边告示说的是什么保安团”

“保安团就是李大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