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视野。
但在思想上,他们仍然属于这个时代,属于古人。只不过,需要他们比其他古人更有思辨能力和科学的方法论。
《皇学真典》涉及了很多后世有用的知识,但每科内容都不深,比如数学,只是高中水平。物理化学只是初中水平。经济学也只有高中常识的水品。
而唐国全国通用的学堂教材,就是最高学府的大唐学宫,数学也只相当初中水平,物理化学只有一些简单的常识,算是格物,不求甚解。
《皇学真典》目前只准备给皇子皇女们用,并不对外公开。
这倒不是两人太自私。因为,就算推广《皇学真典》,谁来教?根本就没有这个师资力量。
就这几个孩子,两人都需要利用好时间才能教的过来,要耗费多年时间才能慢慢教完《皇学真典》,怎么教别人?
两人的设想是,多年之后才能慢慢普及《皇家真典》的内容。在普及之前,先要给最高学府大唐学宫研习揣摩数年,再培养师资,从上往下的普及。
步子大了…不好。
“启禀娘娘,文太尉回朝了,在宫外候旨。”女官颜婵儿的声音响起,打断崔秀宁的思绪。
崔秀宁精神一震,放下笔揉揉手腕,“快请文先生入宫。”
“诺!”
…………
十月下旬,文天祥和陈淑桢先后回朝。
文天祥仅仅在江陵歇息了三天,就奉崔秀宁懿旨,准备率领十万大军,十万俘虏,从武关道进入关中,协助李洛攻打陇西陇东和河套,同时修建长安宫。
即将随文天祥进入关中的,还有被特察局从泰山“请来”的张志纯。
出乎崔秀宁意料,张志纯被“请”来,却毫无怒意。不但毫无怒意,甚至得到崔秀宁召见后,还很恭敬。
得知大唐皇帝要重修长安宫,请他出任宫建大臣,张志纯不但没有推辞,还欣然接受。
原因说起来不值一提。因为大唐以道家为国教。作为道士,也作为汉人,张志纯没有理由抗拒大唐。
张志纯拜别崔秀宁时,崔秀宁给了他一些图纸,是关于修建城市排水排污,以及防火防洪,和一些后世的城建规划。
张志纯见后大为赞叹。崔秀宁提出的设计,虽然没有颠覆他的认知,却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他万万想不到,大唐皇后竟然也知道这么多鲁班之术。
s:本来今天为盟主加更的,但主任突然就来事,周日下午叫我去单位,接待一个为朋友工作一年,一分钱没拿到,一周上班七天的可怜童鞋,花了一下午时间。所以今天只能到这了。明天再加更!抱歉,蟹蟹,晚安!
第707、708节 朕要…以己为敌!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时已经十月下旬,即将入冬。关中秋风萧瑟,霜冷长河,百草黄兮木叶下。
五陵原上,很多农夫在清晨的风霜中放火焚烧枯黄的牧草。大火处处燃起,烧暖了农夫们的心窝子。
陛下推行均田令,退牧还耕,还将方圆百里的五陵原土地,分给数县百姓耕种。
不论男女老幼,人均四亩。粮税只收二成,废除丁口税,取消一切苛捐杂税。
这让做了多年牧民,勉强糊口度日,很久没有自己田地的五陵原百姓,犹如做梦一般。
真是天恩浩荡啊!
圣主说,小米产量低,不管饱,下令关中以小麦为主粮,还推广石磨磨制面粉。
一向爱吃小米,固执的不愿意多种小麦的关中百姓,此时没有再违背官府的命令,而是很配合的准备种植冬小麦。
当年无论是赵官家,还是金官家,都曾多次下令推广小麦,可关中人不听,明知小麦产量高,也不愿意多种。
现在,不同了。
圣天子赶走了横征暴敛的鞑子,罢免了欺压他们的保长甲主,推行均田令给他们授田,还轻徭薄赋,赈济灾民…桩桩件件,让他们无法违拗天子的意思。
大唐回来了,这关中人以后的日子,肯定比鞑子在时好多了。天子是秦人,总不会亏待三秦父老。
看着牧场上的大火,农夫都是笑颜逐开。很快,这讨厌的草场就不复存在,重新变成耕地了。
等草一烧光,把根翻过来,来年就是好肥料,庄稼会长的喜人。
不过,天子有令,汉朝皇帝的陵墓,不许破坏分毫。大冢封土上面的草,不许烧。大冢周围,也不许种地。官府已经令人在大冢周围种树立碑,听说天子到时还要亲自来祭祀汉朝皇陵。
“达,这地,恁个种哩,额不会整啊。”一个面黄肌瘦的汉子对一个老者说道。
那老者怒了,教训儿子道:“怂娃!你个农人,种都不会种哩,你羞了先人了!”
那汉子不满了,嘟囔道:“达啊,这能怪额?额没种过地哩,哪里知道咋弄!额只放过马!”
这真不能怪他。从他少时,这五陵原就是养马的草原,他成了牧奴,天天给官府养马,光伺候马了,不会伺候地。再说,也没有地给他种。
像他这样已经不会种地的农民,关中还有不少。
老者闻言更怒,恨恨吐了一口唾沫,就骂开了:“都怪天杀的鞑子!好好的地不让种,养的甚么马!日他先人!”
他指指脑袋,“还要剃发哩!这祖宗留下了的头发,哪里剃得!囊求的鞑子!”
父子两人的脑袋,都是寸头,之前唐军下令剪辫子,恢复汉家发式,他们都成了和尚头,如今头发长出来,就成了寸头。
天子专门下诏说,被逼剃发留辫,情有可原,剪辫束发即可。但心中万万不可留辫。
百姓们没读什么书,不晓得太多大道理,可天子这番话,他们还是懂的。
“达,你老别恼。”年轻汉子劝解道,“鞑子滚球了,大位子是汉人的天子在做哩,以后差不了。”
老者点点头,“都是托了天子的大福气哩,韩三娃,你也别学种地,朝廷不是在招募会骑马的骑兵么,你去!”
韩三娃立刻裂开大嘴笑了,“达,这可是你老说的!额就去!博个那甚么,甚么…”
“怂娃,那是武士!”老者道,“这都不晓得!”
“对对对!武士!”韩三娃想起来了,“额就去博个武士,给韩家涨涨脸皮!”
唐军占领关中一个月,到处下乡镇反,保障新建的各级衙门推行均田令,宣传大唐制度,和百姓打交道越来越多。
所以,唐军的丰厚待遇早不是秘密了。
一个个神气精神的唐军将士,以及那看着提气养眼的玄甲,让关中子弟很是心动。踊跃参军的后生,比比皆是。
即便唐军在关中招募的主要是骑兵,也有大把的人应募而来。
八百里秦川上,都处是送人参军的人群。
只要当兵有钱粮,老秦人就最爱当兵,更不怕打仗。西夏精兵,半出秦地。就是明朝,也是被秦人所灭。直到明清两代,陕甘秦兵和绿营还是最能打的军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