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不一样,你明白了么?”
安童羞愧难当,赶紧跪下说道:“大汗的话,就像梦中的神启,就像大海般的智慧滋润了干涸的小溪,奴才感激的想要歌唱,羞愧的又想哭泣。”
伯颜道:“大汗,关中兵马不少,但奴才还是觉得不放心呐。河南江北的大军不能动,是不是传旨河东山西道(后世山西)的兵马,渡过黄河支援关中?”
河东山西道作为元廷“腹里”地区,驻扎了十几万兵马,光骑兵就有七万,要是南下关中,就万无一失了。
忽必烈皱眉,“只怕来不及了。陕西与河东之间的黄河,水流可是暴躁(湍急)的很,出了名的难渡。这圣旨传过去,再等他们渡过黄河天险,需要多少天?母牛都能下崽了。”
那时的黄河可不像后世,水量之大,不辩牛马。
伯颜默然不语。大汗说的不错,多半是来不及了。
不过,关中有十五万大军,汉中就有五万,大散关也在大元手里。叛军其实很难进入关中。
为了以防万一,也因为对李洛心存忌惮,忽必烈还是下旨给河东山西道的元军,让他们想办法尽快渡过黄河天险,支援关中,确保万无一失。
同时,忽必烈派出怯薛侍卫数人,飞驰关中,严旨告诫关中各将领,务必谨守关隘,不得擅自移动,以免为叛军所乘,中了奸计。
可以说,忽必烈的应对已经完美了。他甚至考虑到唐军用诡计赚取汉中,千里迢迢派侍卫去督导叮嘱。
……
汉中之北乃是秦岭,古来兵家之必争的褒斜古道,就在秦岭中蜿蜒而过。褒斜古道南起褒谷口,北到斜谷口,绵延四百余里。
过了褒斜古道,经过汉中,才能到达剑门。
褒斜古道据说是夏禹最早开凿的,非常古老,是秦蜀之间的主道,秦国灭蜀,就由此道入川。
此时距离褒谷口数十里的秦岭深处,险峻的西缺岭上,正有一处山寨冒出股股炊烟。
这就是名闻汉中,声震关中的“绿林大盗”汉中之虎唐牧的山寨。
唐牧是反元数年的义军,只是之前活动在巴山,人马不过千人。可是大半年前,元廷强制汉人剃发留辫,不甘屈服的陕西人认为“丢了先人”,纷纷起来反抗逃亡,使得汉中之虎唐牧的队伍滚雪球一般发展到数万人。
唐牧刚开始还镇压了几个豪强汉奸,抄了他们的存粮。可是和元军一打就输,只能大败后逃走。
正在途穷之际,忽然有自称唐国特使的人出现,建议他放弃巴山,占据秦岭的西缺岭。
唐牧早有投唐之意,顿时大喜。他听从唐国特使们的建议,率部占据西缺岭。
西缺岭显然是唐国特使精心挑选的地方,易守难攻。唐牧自从占了此处,元军多次围剿都铩羽而归。
而且唐国特使还帮助唐牧训练义军,大半年下来竟然让上万人的义军脱胎换骨般强大起来,已不是之前的乌合之众。
这还不算,唐牧还在神通广大的唐国特使的指引下,成功袭击了元军汉中军器匠造局,获得大量兵器,实力大涨。
现在,特使告诉他,终于要动手了。
山寨大厅中,此时坐了十几个汉子,当中浓眉大眼的汉子,正是汉中之虎唐牧。
他身边做得最近的三个人,都是面色白净的青年,就是所谓的唐国特使了。
“将军,算算时日,陛下应该快到葭萌关了。我们该动手抢占褒谷口了。”一个特使说道,“这几十里山路,我等怎么也要一天工夫才能赶到。”
“好!那末将就立刻点兵出发!”唐牧猛然站起。
另一个特使拊掌笑道:“将军忠义果敢,真乃大唐良将,等陛下一到,必受重用!”
唐牧笑道:“那就多承特使美言了。”
ps:哎,推荐票实在太少了,亲们方便的话投下推荐票啊,蟹蟹了。晚安!
第492章 第689 690节 帝走金牛道,兵临葭萌关。
褒谷口在褒斜古道南端,恪守关中和汉中的最重要通道。只要占据褒谷口,关中元军主力就很难支援汉中,唯有绕道改走陈仓道,那就来不及了。
而且,还能吸引汉中元军分兵攻打,使得唐军进占汉中之战更加容易。
这是唐国特务们早就策划好的方略。
“传令,即可起步,偷袭褒谷口!”唐牧下了军令,战力和甲器都得到提升的一万义军,立刻倾巢出动。
特务们早就知道,由于褒谷口是汉中后方,所以驻守的元军很少,不到三千人,只要出其不意,很快就能得手。
就是偷袭的路线,特务们也早就选定好了。
为了这一天,他们可是准备了很久。
很快,一万义军就从西缺岭后山出发,沿着一条狭窄的溪谷,借着山林的掩护,悄悄向数十里外的褒谷口迤逦而去。
元军万万想不到,在秦岭深处龟缩不出大半年的“山贼”,竟然成了唐军的一把刀,还敢主动偷袭褒谷口。
不过,这条山路虽然足够隐蔽,却很是崎岖难行。这七八十里山路,一万人马两天也未必能到。
这么长时间,关中的元军很可能来援了。
…………
此时,李洛亲率的唐军已经通过最险峻的剑阁道,进入金牛道,崇山峻岭间的昭化山城(葭萌关)已经遥遥在望了。
唐军两万火器兵,后勤运输压力很大。足足花了七天功夫,才走了两百里山道。
“陛下,前面就是昭化(葭萌关),元军守兵有两万,葭萌关易守难攻,到时还请陛下让臣攻打,不宜轻易涉险。”随征的益州节度使朱颔说道。
原凌霄城守将,现在的益州司马易士英也说道:“陛下,涪陵候(朱颔)言之有理,于险地攻坚城,上将军不取,何况陛下是大唐天子。”
李洛点头,“朱颔,那这攻城战事,就由你负责。”
“遵旨。”朱颔领命,“请陛下退入后军。”
葭萌关虽然难打,也是汉中元军都元帅歹淖尔亲自坐镇,但李洛还是有底的。
因为青山就是歹淖尔的幕僚。
青山是崔秀宁第三批学生,蒙语学的很好,他混入汉中,运作到歹淖尔身边当幕僚已经三年了,很得歹淖尔信任。
为何歹淖尔要用一个汉人当幕僚?
因为汉中五万元军,以汉军(克尔钦军)为主,蒙古色目骑兵只有一万两千,所以歹淖尔需要一个蒙语流利的汉人幕僚来协调麾下几万克尔钦军。
汉中也是一个盆地,四面环山,很是险要。而扼守北上汉中通道的,第一关就是昭化山城(葭萌关),第二道是宁强关,第三道是阳平关(在勉县)。
刘备当年进攻汉中,是从米仓道占据定军山,过汉水北上迂回阳平关,才进入汉中腹地。可是米仓道早就废弛,无法行军,唐军就只能走金牛道。当年秦军攻巴蜀,走的也是金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