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2 章(1 / 1)

葬元 武猎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里,想起来就伤心,还不如立刻离开。天子那么仁慈,总会有条活路。”

如今的瀛州,因为青壮男子大量死亡,寡妇遍地,未婚女子也难嫁,就算嫁人也多是做妾。

松果子和她妯娌茶娘都不到三十岁,却成了寡妇,家里连个壮劳力都没有,这日子怎么过?

去了江南,起码能再嫁人,不至于没有依靠。

“苦菜子,快走吧,村正大人要生气了。”她叔母文茶娘催促道,她看见侄女找出一个很旧的布袋,皱眉道:“你找这个做什么?”

苦菜子似乎陷入回忆中,“那年,我还很小,元寇来了,大人们都跑了。有一个年轻的将军,在我们家避雪。他临走的时候,送了一袋白米。”

“是白米啊。”苦菜子留下眼泪,“是这袋白米,让我和松间郎爷爷,阿秋婆婆等人活了下来。所以,我一直记得。”

松果子也想起来了。那次他们逃入大山好几个月,还以为苦菜子等人早死了,谁知回来后他们仍然活着,就是因为一个好心的将军留下一袋白米。

“好了,不要想了。就带走这个袋子吧,当做念想也好。”松果子说道。

于是,苦菜子带走了这个布袋。

这个布袋,让她有种安全感。这几年元寇横征暴敛,日子非常艰苦,想吃一顿饱饭都很不容易。可她看到这个布袋,就想起当年那个将军自信的笑容,想到白花花的大米,她就有了希望。

五月初,第一批瀛州女子挥泪上船,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前往陌生的南方。

很多人都没见过大船,甚至也没见过大海。

“好大的船啊,这就是大海吗?”苦菜子感觉眼睛都不够用了,对海的那边更是充满了期待。

一艘艘海船载着瀛州女子前往南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唐民间难娶的局面,后世有诗为证:“瀛州女子浮海到,江东男儿笑颜开。昨日村头寂寞客,今朝洞房花烛来。”

眼看瀛州一切顺利,李洛这才放心的于五月底起航离开。

自御驾亲征到大功告成,用时半年。其实都没有怎么打仗,而是在彻底改造瀛州。

从此,东瀛彻底成为大唐本土一部分。

ps:蟹蟹大家支持,我会去做一个体检,不要担心。晚安,祝大家一切都好,一切的一切。祈福。

第489章 第683 684节 乡君回来了思密达!

李洛返航的时候,也没有放过高丽。他顺便去了江华岛,二话不说就占领了这个“故乡”。

江华岛位置很重要。占领江华岛,可以作为北方的军事基地,以水师为依托,威胁大都,辽东和高丽,如同一把尖刀抵在蒙元心腹之地。

江华岛只有残存的两千多高丽水师,哪里能是大唐舰队的敌手?上万唐军水师逼近军港,大炮一轰击,高丽水师就被迫降旗投降。

而统领高丽水师的,仍然是李洛提拔起来的姜成义和安敬九。两人一个是节制使,一个是都虞候,他们也不想抵抗李洛。

江华水师投降后,姜成义和安敬九自缚着来见李洛,见面就主动下拜:“末将姜成义(安敬九),参见将军!”

七年前,两人还只是个都头,是李洛接任左营司御后,将两人升官,又跟随李洛征日,从而成为水师大将。

可以说,没有李洛,就凭他们中人的出身,绝对没有机会做大将。

“哈哈,成义,敬九,何归来迟也!”李洛看见两个昔日部下,很高兴的说道。

“快快松绑!此二人乃朕故人!”李洛吩咐。

两人伏地不敢起身,连说不敢。

李洛亲自扶起他们,“七年前,朕为六品水师左营司御。那时你二人就效力麾下,颇为得力。征日时,与日国水师奋力拼杀,立有大功。这些年,朕一直未忘也。”

姜成义和安敬九热泪盈眶,涕零道:“陛下不忘微时部属,臣感激涕零。望陛下宽宥归来迟亦。”

这改口称臣,就是表示愿意为大唐效力了。

李洛如今贵为大唐皇帝,且仍然记得他们,由不得他们不感激。

李洛笑道:“此时归唐,为时未晚也。你二人乃是水师将才,可惜不得高丽重用。朕准备组建华夏洋舰队,共分北洋,东洋,南洋三支舰队。以你二人水师为底,组建北洋舰队。”

两人想不到还能受到如此重用,拜谢道:“臣谢陛下信重,必肝脑涂地以报!”

李洛很满意两人的表态,“朕授予你二人大武士出身,中郎将军衔。等你们立了功,少不了你们的爵位。”

“谢陛下!”

唐军不算两万人的长江舰队,共有海军四万多人。李洛打算再组建五千人的北洋舰队,控制辽东海域,威胁元廷北方和高丽。

两人果然是将才,将江华水师训练的很好,战船也保持的很好。当然,现在全部便宜了李洛。

江华水师是元廷能够调动的最后一支成建制的水师,此时也易帜归唐了。

等于说,元廷和高丽彻底没有了海上力量。李洛打算给两人再补充三千水师,增加战船,组建北洋舰队。

如此一来,唐军海军兵力将达到五万人,规模巨大。

收编了江华水师,李洛就回到摩尼乡,他在那里还有一个李家坞堡呢。

此时的江华岛已经被唐军控制,但唐军秋毫无犯,岛上百姓并未受到影响。

李洛踏上熟悉的土地,发现这里的民生和之前又不同了。

他当都寨和团练使时,摩尼乡等地方的百姓安居乐业,日子在他的庇佑下过的越来越好,起码不再受到士族欺压,能吃饱肚子了。

所以,当时百姓对李洛非常感激。

可是现在,岛上到处都是一片凋敝。百姓在他李洛起兵后,受到元廷和高丽王廷欺压,日子再次苦了起来,很多人成为田奴。

李洛在时当地百姓曾经的好日子,就像昙花一现般,变成他们难以忘怀的一个回忆。

现在百姓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是乡君大人还在,该有多好啊。

眼下,是收割夏麦的时候,可是田间地头的百姓,却面色愁苦,毫无喜悦之情,很多人都是一脸菜色。

别看他们收割麦子,可打下来的粮食,一大半都不是他们的。

一年下来做牛做马的劳碌辛苦,收成只能得到三成,都吃不饱肚子,活着真是太难了。

他们记得,乡君大人在时,他们能得到七成的粮食,差一倍都不止啊。而且那时他们还不用借高利贷,所以日子好过多了。

可是现在呢?自从乡君大人走了,他们就又活的不像人了。

一个面黄肌瘦的汉子放下镰刀,对另一个汉子说道:“闵七,我真想跳进海里去一死百了,这两年的日子,太苦了啊。”

那姓闵的汉子叹息着摇头,“谁说不是呢?哎,不知道乡君大人,还能不能回来啊。我记得,乡君刚到这里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