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进就进,想出就出。洛宁社的宗旨,是为了所有社员有所依,有所恃,有所用,有所为为了所有社员代表的整体利益。”
崔秀宁道:“优异的社员,社团自然优先重用,奖励,升迁。不合格的予以淘汰。违反社团条律甚至背叛的,给予制裁”
“社员在外做事,代表着社团,时刻要以社团为重”
“社员对之于社长,犹如士兵之于将军,臣民之于君主,必须恪守服从之天职”
台下众人聚精会神的听,眼睛都是亮晶晶的。尤其是其中占据多数的新买“家奴”,显得更是激动。
不久之前,他们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卖身为奴,原本以为就算有人愿意买,以后也就是做牛做马的苦命。
可是自从来到李家,这段时间的经历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无论是吃穿居住,还是主人的言语态度,他们完全不像是来做奴才的,远远比他们的预想好的多。
就算被买来做儿做女的,待遇也不过如此。
这还是做奴才吗?
就算他们再傻,也知道奴才不可能有这种待遇。
家主和夫人曾说:“来了李家就是缘分,以后就是一家人。”
所以,短短十天时间,他们就自然而然的对李洛和崔秀宁产生了依赖,对李家也真正有了感情。
如今,家主和夫人还要亲自教授他们本事,他们当然更是感激莫名。
几天之后,四十九个学员全部正式宣誓加入洛宁社。
“忠于社团,忠于社长,全心全意于社团功业,社团利益重于泰山为社团之荣辱存亡而奋发图强,群策群力,使我等社员终有所依,终有所恃,终有所用,终有所为”
众人虔诚跪下,面对香案上供奉的绣着太极图的旗帜宣誓。
华夏化有三个基因密码。一是汉字,二是阴阳太极,三是五行生克。
可在后世,韩国盗用了太极符号,用在国旗上。
太极之道,天地亘古之道,万世不易之理。
现在,李洛干脆把太极旗设计成洛宁社的社旗。看高丽棒子后世还怎么盗用。
对着黑白两色的太极旗帜宣誓完毕,洛宁社多了第一批四十九名社员。
加上李洛和崔秀宁这两个创始社员,洛宁社已经拥有了五十一个社员。
五十一人呵呵
这是巧合啊。
第五十九章 “玉瓷”出世
三月十二日,晴转多云。晚。
管家“李敏镐”对我汇报,这段时间府内共采购大小家具用品二百余件,各色布料一百多匹,粮食一百石,猪羊三十余口,鸡鸭鱼三百余只,还有其他杂物,共花费一千三百余贯。
我检查后签字确认,不由担心目前的资金现状。
前段时间,李洛为了解决今年的军粮问题,还拨了四百贯钱修缮乡中水利灌溉。
我到库房点算,发现支出这两笔大钱后,现金总共还剩一千四百多贯!
最多到四月底,我们就没钱了。四月底肯定还要发放春季军饷,光这项就是一笔高达七百贯的大支出。
可是,李洛的前两批骨瓷都烧制失败了。按他的话说,是“新窑不成器”,多烧制几次才会成功。
他说下一炉骨瓷在三月十七日左右烧制,十九日出炉。刚好是洛宁营训练一个月考核日的前一天。
三月十三日。阴转小雨。
今日小雨,但训练还是照常进行。经过近一个月的高强度训练,乡勇们已经能做到令行禁止,队列整齐。无论是体能,耐力,还是战技都有明显提升。
还有一周时间就要进行一月考核了,因为关系到军官的提拔,所以大家都是拼命的训练,希望三月二十号能拿下一个职位。
我能感觉到整个部队目前的气氛很紧张。
一句话,整个团队已经有了一点精锐部队的样子,说明训练大纲是有效果的。
三百多人的队列训练我一个人管,最近实在是累了点,例假都推迟了几天。
今天,我终于挑选出十几个队列训练表现出色的“标兵”,让他们协助我训练,这才轻松不少。
晚上,和李洛再次谈到元军第二次征日的问题。他终于对我说出,他计划从征日本,不光是民族情绪的原因,还为了日本的金银矿产。
确切的说,为了什么“石见银山”。
呵呵,这个逃犯,果然还是为了利益。
三月十五日。晴。小风。
我今天开始训练“警狐”了。三只小狐狸已经壮实起来,对什么都很好奇,整天院子里跑。
我计划每天花一个小时训练“警狐”,希望半年后训练成功,派上用场。
十个情报侦查专业学员的进步很快,估计几个月后就能勉强作为骨干使用了。
李洛看着一字排开的四十五个骨瓷瓶胎,心里有点忐忑。
七成各色瓷土,三成骨粉,经过十多道工序后,才成为瓷坯,首次入炉,烧制一天,才成为瓷胎。
这批瓷胎已经烧成,釉彩也已经仔细上完。就差回炉最后烧制了。
由坯成胎并不太难,最难的是由胎成器这最后一步。
已经失败两次了。虽然“新窑不成器”,但这五口窑如今已经不算新窑,再不能失败了。
这可是价值最少两千贯的奢侈品。
前两次失败其实也叫“试炉”。
一批骨瓷从开始到烧制出炉,他最少需要八天。这次再失败,材料倒是小事,主要是时间可惜。
“入炉!”
李洛终于下达了命令。
“是!”
五个已经帮工大半个月的学徒,熟练的将瓷胎依次放入五座瓷窑。每座瓷窑不多不少刚好九只瓷胎。
燃烧性最好的半炭化木柴,和鼓风机,让窑炉内的温度达到千度以上。整个炉内一片火红,热浪扑面。
窑门关上的那一刻,李洛这才松了口气。
这次感觉差不多了。
瓷胎要烧整整两天才可能成器。这两天时间还要三次调整炉温,掌握起来非常不易。
李洛几乎每隔一会儿,就来瓷院监督学徒管火。五个学徒也不敢丝毫怠慢,不断按照李洛的规定添柴加火。
下午五点,结束队列训练的崔秀宁都不放心的来到瓷院。
“夫人!”五个学徒一起行礼。
“怎么样?”崔秀宁直接问道。
李洛指指窑炉,“已经烧了八个四个时辰。还要十四五个时辰,这次差不多。”
崔秀宁松了口气。这次成功后,起码三个月不愁资金了。
至于销路,她压根不担心。骨瓷这东西一面世,足以会对整个世界产生冲击。
她担心的是,这种利益会引来多少麻烦。
李洛把骨瓷重新命名为“玉瓷”。一是因为骨瓷本来就具有强烈的玉质感,二是“玉瓷”这名称的逼格足够高大上。这第三当然是为了原料配方的保密了。
十几个时辰过得如此之慢,好不容易熬到三月十九晚上九点,李洛和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