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
大帐外的大树上,知了在声嘶力竭的“知了…知了”,天气很是炎热,但李洛带头着甲,诸将也都是衣甲严整。
“…完哲都还有三万骑兵,其中一万蒙军,两万探马赤军,汉军也有五万。那洪都城下,共有八万元军。”
“而城中的黄华,不过五万余人。而且士气低迷,箭矢奇缺,军粮将尽,十日内洪都必破……”
“……此战之策便是如此,洪都之战,乃是我军与元军第一场硬仗,必要一战败之!”
李洛将军略战策一一道出,诸将都是面露微笑。此策并不复杂,却很难被元军和黄华识破,最终占便宜的必是唐军。
耶律忠节笑道:“君上此计,化实为虚,化真为假,横看成岭侧成峰,可谓之阴阳计!”
他在安南时,就见识到李洛善用计谋,往往能收奇效。
众将闻言,都觉得耶律忠节所言很是贴切,这可不就是阴阳计么?虽然并无阴阳计之说,但以此概之,却恰如其分。
洪都离饶州很近,只有三日距离。所以李洛为了顺利实施计谋,并没有马上行军,而是下令修整一天,直到六月十四,才掐准时间,不紧不慢的行军。
而特察局庞大严密的情报体系,早就为此战提前运转起来。
…………
江西行省本也是南方富庶之地。可元军,黄华,白莲教红巾军,赵良钤四方势力在此鏖战半年,兵荒马乱使得百姓更是雪上加霜,流离失所者何止百万,大量的良田被抛荒。
整个江西行省,今年会有好几百万人没饭吃。
元军抢夺粮草,黄华抢夺粮草,白莲教红巾军抢夺粮草。就是江西行省南部的广东路,赵良钤也抢夺过粮草。
当然,比起反元义军,元军要凶残的多。
几家义军,往往先晓之大义,不给再抢,而且还表示可以抵税,更不会屠杀百姓。
可元军不同,直接下令征粮,毫无商量余地。敢有半点抗拒,立刻挥起屠刀杀戮。
半年前,江西行省有几十万义军,声势浩大无比。
可半年过去了,一度占领整个广东路的赵良钤,如今只剩下一个广州城,兵马只剩下六七万,被张弘范十几万大军团团围困。
谁都知道,赵宋广州朝廷撑不了多久了。
但最难的还是在洪都城自立为吴王的黄华。
他连十天都守不下去了。
洪都城三个城门外,到处都是元军营帐,充满一片肃杀之气。唯独东门,却没有被元军围堵。
围三厥一。
这段时间,经常会有义军逃出东门。可事实上他们多半逃不掉,因为元军骑兵就伺伏在附近,终究会追上去在野外干掉他们。
被改为吴王宫的原行省衙门内,吴王黄华,正强作欢笑的和文武大臣朝议。
“…丢他老母!孤降元,不过权宜之计。大丈夫能屈能伸,值当甚么!如今完哲都已经允孤降元,几天后就能出城受降。到时,我大吴就能逃脱牢笼,东山再起!”
黄华一身大红绣龙袍,戴着一顶华丽的描金镶玉乌纱,完全就是一副王者的装扮。
虽说吴王是他自封的,但那也是王啊,这穿衣礼仪,可不能马虎了去。
所以,虽然黄华最盛时只占了大半个江西行省,但自从称了王,他的日常用度和仪仗排场,那可是相当讲究的。不然,如何彰显吴王的威仪?
黄华五个月前自封吴王,不但大封百官,还一口气收了几十个美女,封为嫔妃和才人……称孤道寡,人生赢家。
为何自称吴王呢?因为黄华念念不忘江浙,做梦都想占据江浙,入主临安或江宁。得知李洛占了江浙后,黄华还很是愤恨,扬言要夺了江浙。
他想不到李洛竟然是汉人,更想不到李洛这个元廷越国公,大元名将,封疆大吏也会造反。
称王之后,黄华很是得意了一段时日。可惜好景不长。等到元廷反应过来,调集兵马镇压,黄华才再次领教到元军铁骑的厉害。
他和江西红巾军化干戈为玉帛,大肆招兵买马,联兵二三十万,声势不可谓不大,却硬是打不过几万元军骑兵,几次大战都败得很惨,最后红巾军被他当了挡箭牌,被完哲都全部剿灭。
而他的“吴军”,也只能躲进城里坚守不出。之前占据的州县,全部被元军夺回。
如今,赣州也被元军攻下,城中两万吴军皆被元军屠杀。他的大吴只剩下一座洪都城,五万多兵马。
而且,粮食将尽,箭矢已尽,军心惶惶,已经守不下去了。
虽然城中十万百姓还是向着他,不希望元军打进来,但百姓之力也尽了。
投降,城中军民还有条活路。
不降,那就真的玉石俱焚了。
所以怎么说呢,黄华虽是李成栋那样叛服无常的野心狼,但人品并未不可救药。他选择降元,当然也有避免城中百姓被元军屠杀的考虑。
黄华说完之后,一个身穿红色官服的青年出列说道:“大王,我大吴降元虽是万般无奈之举,可万一完哲都只是假意受降,等到我军出城,再以铁骑攻打,那大吴就万劫不复了。”
这个青年名叫陈让,乃是黄华吴国的丞相,也是黄华的谋主。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唐国大特务。
陈让是崔秀宁第二批学生,潜入黄华阵营已经两年有余,很得黄华信任。然而,黄华此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并不是个虚心纳谏的上位者。所以,虽然黄华的确有些本事,但陈让心中从未瞧得起这个反复无常的“吴王”。
陈让心道:“哼,你降元之后,还想甘为鞑子前驱,攻打我唐江浙?真是痴心妄想。”
却听黄华不悦的说道:“陈卿,你这担忧不是一次两次了。也罢,孤就再说一次,尔等也听分晓了。”
“孤和完哲都曾是同僚,深知其为人。完哲都虽然残忍狠毒,但极重承诺,两军阵前出尔反尔的事,他不会干,他觉得胜之不武,这是其一。”
“其二,他希望我吴军降元后攻打李洛,大吴毕竟还有五万多兵马,一旦入了江浙,也够李洛头疼的,他既然想看到两虎相争,总不会杀了大吴这条虎。”
“这第三,就是做样子给天下人看。嘿嘿,黄华都能投降,其他人当然也能,以此招降纳叛,尤其是做给李洛的部将看。”
“接受大吴投降,完哲都划算的很,丢他老母的,他会不干?”
黄华说的很有道理,几乎把完哲都的心思摸清了。而且虽然他沦落到不得不降的地步,但他还是有底气。
他的底气,就是实力犹存的两万头陀军。
头陀军是吴军绝对的精锐,也是黄华的起家本钱,都是矿工和挑夫出身,战力比元军汉军强不少。
有这支精兵在,就算完哲都出尔反尔的灭他,也要损失不少兵马。完哲都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