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都是和蒙古有血仇的,可江总管只能让他们占山为王以图自保,而小都帅却能让他们走得更高。
崔秀宁获得青牛山的效忠承诺,就拒绝江钧的挽留,连夜和颜铎下山,马不停蹄的前往文登县苍虺岭。
苍虺岭和青牛山虽然分属两县,但彼此距离不到八十里。第二天早上,崔秀宁就进入苍虺岭。
有颜铎在,崔秀宁很轻易就见到了青雀寨主。
“都帅!”杨青雀一见到颜铎,就眼泪汪汪的下拜。
颜铎对杨青雀,比对将钧更亲切,一边扶起她一边叹息道:“青雀啊,你才刚三十吧,这头发,如何就白了这许多……”
杨青雀指指身后黑压压跪下的人群,“都帅啊,两千多张嘴要吃饭,青雀哪能不白头呢?”
她当年不光是颜铎麾下唯一女将,也是颜铎夫人带大的,受颜铎家恩惠很多。连她出嫁的嫁妆,也是颜铎给的。无养女之名,却有养女之实。
崔秀宁打量这大名鼎鼎的青雀寨主,发现她头发的确白了不少,脸上也颇有风霜之色。但她的相貌,却很是俊俏标致,尤其一双点漆般的杏仁眼,明眸善睐,顾盼间神采飞扬。
她的身量,也比一般女子高挑。加上一身劲装,腰悬长剑,更是显得英姿飒爽,卓尔不凡。
只是她的手,虽然白皙,但手掌茧子很厚,应该是平日经常习武所致。
杨青雀是女子,感应比男子敏锐。她很快就感知到崔秀宁在打量自己,不由也打量崔秀宁一番。
杨青雀虽然向来不以美貌自重,但一直对自己的容貌极有自信。可这个陌生女子,却让她也不由感到眼前一亮,不由暗道:“好个俊俏的妹子!尤其是通身气度,当真少见的很。她是都帅何人?”
只一眼,杨青雀就对崔秀宁心生好感。
正在杨青雀准备开口之际,崔秀宁就说话了。
“早听李绸说,杨总管是个貌美如花的巾帼英雄,今日一见,果真丝毫不假。”崔秀宁笑着说道,来古代这么久,她的说话方式已经融入这个时代了。只有与李洛交谈时,她还是原来的说话方式。
“这位是……”杨青雀一时不知道崔秀宁的身份,不好贸然猜测。
颜铎呵呵笑道:“这是老夫义子之妻,姓崔,名秀宁。青雀啊,老夫如今已将衣钵传于义子,你若还听老夫号令,她就该受你一拜了。”
虽然颜铎肯定杨青雀仍然听自己号令,但还是需要她自己亲口表态。
杨青雀先是有点讶然,紧接着就对着崔秀宁下拜道:“属下杨青雀,拜见夫人!”
她身后的人群,见寨主都拜了,也纷纷向崔秀宁下拜。“拜见夫人!”
崔秀宁受了她一拜,算是走完程序,这才亲自扶起杨青雀,“方才是替我家夫君受礼,这今后,青雀姐姐还是和我姐妹相称的好。我今日一见姐姐,很是欢喜,就如同故人一般,所以不想和姐姐生分了。”
她对杨青雀的态度,与对江钧不同。江钧忠于颜铎,靠的是忠义信义,说白了是英雄情怀。他是个理性的男人,要让他效忠自己和李洛,就要展现前景,诚意,价值。
杨青雀则不同。杨青雀是个至情至性的人,她忠于颜铎,主要出于感情。要她真心效忠,就要以感情笼络,其他的反而是次要因素。崔秀宁自己是个女子,当然知道这点。
崔秀宁一席话,顿时让杨青雀更有好感。
“我见夫人也是欢喜得很,既然如此,那青雀就托大,自称一声姐姐了。”杨青雀笑道。
颜铎见此不但没有反对,还暗赞崔秀宁善于笼络人心。这刘邦,李世民,赵匡胤身为男子,未成大业时,况且折节和部下兄弟相称。更别说女子了。
ps:求支持。
第238章 家有贤妻不遭横事
崔秀宁和颜铎在苍虺岭住了一宿,回到州城官邸已经是第三天下午。
“……两人都表示效忠你。江钧有八百兵马,杨青雀有七百兵马。加起来一千五百战兵,都是精壮,武器盔甲都不缺。两人还有不少随军家属。两个山寨差不多五千人。”
“两人都有战马,加上之前缴获阿木童哥的三百多匹,总数达到了七百匹。”
“送粮食物资的事,我已经全部交代好了。他们现在就等我们的商队路过了……”
崔秀宁原原本本把事情的经过告诉李洛。
李洛很装逼的正坐在蒲团上,手指在桌案上敲打,一边思索一边说:“这么多粮食物资,需要几百匹骡马来运输。问题是我们的马大多在海东,宁海和江华只有一百多匹,还是战马。”
元廷对马匹控制很严,马市有专人管理,一旦有私人大量买马,哪怕是骡马,也需要官府开具的凭据。李洛自然有权开具凭据,但事后怕落人口实。
“找一个部下,冒充商人,贿赂黄知州,让他开具买马凭据。”李洛有了办法。
崔秀宁皱眉:“那,黄知州是不是还要你来审批?如果是的话,那还不是你开的交易许可?”
李洛解释:“的确需要我点头,但可用知州的名义开具。知州这点权力还是有的。”
崔秀宁点头:“行。那具体方案我来安排。现在州城没有什么粮食,粮价又死贵。我打算派人回高丽买。”
李洛笑道:“直接去仁州李氏买。我写信给我那个伯父,肥水不留外人田嘛,李氏那么多庄园,粮食布帛都要卖,还不如我这个侄子帮他消化。”
两人商量了一阵,晚上就派出一些老成稳重的护卫离开宁海州,出海往高丽而去。
足足八天之后,一个年约三十,身穿狐皮大衣的男子,来到州衙,求见知州黄不花。
“知州官人,在下董信,乃高丽粮商,因知中原粮贵,特运载粮食前来贩卖。”来人见面就表明身份。
“哦?那可有行商凭据啊?在我大元行商,没有关榷文书,可是不成。”黄不花端起茶杯笑道。
他当然希望这董信有关榷行商文书,这样才好勒索。倘若没有,那对方将没有行商资格,他也不敢收钱。
董信摇头道:“没有。”
什么?
黄不花顿时心中失望,冷哼一声道:“我大元自有制度。你没有关榷行商文书,却是寸步难行。还是回去吧。”
董信笑道:“在下虽无文书,却有此物。”说完拿出一块做工精致的木牌,递给黄不花。
黄不花接过一看,却见上面写着“特赐许可便宜行商体事”,反面竟是“大元安平公主母仪高丽”。
这是安平公主,高丽王后的特许行商令牌啊。
可比官府的官榷文书还要好使。
此人,是公主的奴才。
黄不花不敢再怠慢,赔笑着说道:“公主大人的令牌,自然好用。那阁下此来,找本官何事呢?”
董信叹息道:“此次来中原,本有三百匹运载粮食的骡马。可是,运骡马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