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说道,眸子莹莹生辉。
李洛眼睛一扫,发现张三丰手中的书,竟然是…《连山》!
虽然封面的字是极其古老的大篆,但李洛还是一眼认了出来。
李洛的心不争气的猛的跳了一下。当初,一个华人富豪,开价三千万美元,让他把《连山》搞到手。
李洛偷偷成立了这个“项目”,花了很大力气,终于发掘到一点《连山》的线索。线索在韩国,和商朝时的萁子有关。因为,箕子本就是占卜宗师,又是商朝宗室,他极可能有《连山》。
周武王封商朝贵族,箕子被封在朝鲜。那么,很可能朝鲜半岛也有《连山》。所以,李洛就来到了韩国,想顺着线索找下去……谁知遇到崔秀宁,就来到元朝,终究没能找到《连山》。
说起来,他算是因为《连山》,才来到元朝。这事,越想越觉得吊诡。
《连山》不但是三易之首,也是华夏三大秘宝之一。是排在《诸世纪》之上的世界第一奇书。《连山》这名字,知道的人不多。可提到《奇门遁甲》,就大名鼎鼎了。
没错,《连山》是《奇门遁甲》的源头。
《连山》在秦朝失传,据说被始皇帝销毁,因为此书隐藏的天机太多,祖龙忌惮它有碍后世人主。
李洛这种文物雅盗,用的是“辟邪剑法”,比起学院里的专家学者,路子要野的多。所以,他们知道很多专家学者不知道的野史。
比如有个野史说,《连山》本来秘藏在商都朝歌。有一次被来朝歌觐见的姬昌看到,姬昌天分极高,竟然记下了《连山》部分内容。
姬昌回到封地西岐后,日思夜想,反复研究推演在朝歌记下的部分《连山》,竟然被他搞出来一部《周易》。
然后……本身就是占卜大师的姬昌,根据新鲜出炉的《周易》,推算出殷商将亡。于是,姬昌就秘密练兵,积蓄实力,死前给儿子姬发留下遗命:兵出西岐,取而代之!
这野史是不是够狗血?你信不?反正李洛是信了。
按照这野史,《连山》和《周易》的关系,就像《葵花宝典》和《辟邪剑谱》的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只有《辟邪剑谱》的周武王,能打败拥有《葵花宝典》的商纣王?这没道理啊,因为练《辟邪》的岳先生,不可能打败练《葵花》的东方教主。
野史给出了答案。其实很简单。虽然《连山》在商朝宫中,但以它的深奥,智商平平无奇的人不可能看得懂。而能看懂的箕子,又被纣王关在监狱。
也就是,虽然家里藏着《葵花宝典》,但纣王……硬是没练过。
还有个解释,是纣王知道,但商朝气数已尽,人力难以挽回,所以干脆破罐子破摔,及时享乐,酒池肉林,过足瘾再死,不枉为王一场。
这种解释,也解释了为何原本英明的纣王,突然就昏庸起来,差不多将江山拱手送给姬发。因为通过《连山》,知道大势难改,认命了。
这野史还没完。又说入周以后,周室终于得到《连山》。后来,《连山》又落到秦王手里。再后来,就说被始皇帝毁了。
野史的最后,说《连山》也可能落入刘邦手里。
但总之,《连山》至此是失传了。甚至,后世连听说过《连山》的人都很少。
可是,李洛却在张三丰的手里,发现了《连山》。
是真的么?李洛真是有点激动。
“张道长,此书在下可否看看?”李洛神色平静的说道。
张三丰目中露出一丝莫名的意味,带着一种很特别的探究之力。
“檀越知道此书。”张三丰说道。他不是反问,而是十分肯定的陈述。
李洛暗叹一声,这个道士,给人一种洞察人心的的感觉。
“在下也是读书人,知道此书不足为奇。道长可否借我一观?”李洛再次问道。
张三丰想不到在高丽使团门口,竟能遇见一个认识大篆汉文的高丽人。太大意了…不过,就给他看看吧,免得他多嘴,反正他也看不懂。
“檀越请看。”张三丰递过《连山》。
李洛翻开一看,果然是碑文拓本,而且字迹都是反的。这别说是大篆,就是楷体,都反着也看不明白。
但是,这难不倒李洛。他很快“翻译”出两句话,意境极其高古幽渺,完全没在后世资料上见过。
这个《连山》版本,多半是真。应该是从先秦时代某个周王墓室中的石刻上拓下来的。拓文的时间,应该就在十年之内。
这本书大概有数千字,还有很多符号。看着完全就是“天书”。
李洛对《连山》内容本身不感兴趣,他只是想看看是不是真的,纯粹是职业惯性而已。
正在这时,突然张三丰小声说道:“檀越明明从东国来,身上却有关西之气,怪哉啊怪哉……”
第177章 以“天下英雄”为赌注
李洛听到张三丰这句话,忍不住心中一颤。
这张家哥哥,道士没白当啊。不愧是这本《连山》的主人。
对于术数、望气、预言、占卜这些事物,李洛认为具有神秘的原理,绝非迷信那么简单。但是这种知识,属于少数拥有特殊禀赋的人能掌握的技术。
没有这种特殊禀赋的人,根本搞不明白。
李洛就是在关中长大的。张三丰说他身上有关中之气,没有错。李洛的口音,早就不带一丝一毫关中腔调了,张道士不可能通过口音判断出这一点。
李洛将《连山》还给张三丰,浑不在意的笑道:“道长真是法力精深,不错,在下正是在关中长大。回高丽并不久。”
张三丰将《连山》放进背后的包袱,双手相对,掐出一个“子午诀”,目光炯炯的盯着李洛。
然后,他开始皱眉,摇头。最后,他干脆坐下来,手指不断掐诀。
李洛看着张三丰这模样,知道他入心了。此人必定是望气望出了什么古怪。
传说,张三丰可推算百年之事。他曾算出朱明灭元,朱棣称帝,武当大兴,都一一应验了。
这多少有点吓人啊。
所以李洛不想和他纠缠了,趁着此人入心,直接走人。
走出去一段路,身后的都烈突然说道:“郎主,这个道士很有些门道,他兴许是看出了什么。要不要杀掉他?”
“不用动他。”李洛对都烈大题小做的做法有点无语,“他也看不出什么。此人,并无妨碍。”
李洛笑道:“都烈,你射箭虽然厉害,但要说厮杀,你绝非那个道士对手。”
什么?
都烈有点不信,“郎主,我胳膊上总有几百斤力气,阵上也是厮杀惯了的,如何就不是那腌臜道士的对手?”
李洛摇头:“要说拳脚刀剑,莫说你,估计乌图未必赢的了他。那道士,起码是十人敌。”
这下,连乌图也不服气了,“郎主,这道士像个读书人,哪里有十人敌的样子?”
李洛笑了,“如果不信,你自可去试试他。”他本来不敢肯定张三丰精通武术,但是,刚才都烈和乌图两条带刀大汉站在旁边,张三丰却旁若无人,浑然没将两人放在眼里。
由此可见,此人很可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