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9 章(1 / 1)

葬元 武猎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司增派渔船,多多打鱼,补充劳力口粮肉食。明年的捕鱼量,必须要达到两百万石。”

这几年,渔业司的捕鱼规模越来越大,可也就是一百万石出头,大部分是军队消化了。

如今,整个亚洲最好的渔场,都在大唐手中,海中的鱼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因为受限于官营捕鱼船队的人手、船只数量、加工规模,捕鱼量并不大。

“陛下。”司渔使出列,“倘若陛下拨款一百万,用以建造十个加工海鱼的大鱼厂,那么渔业司明年,可产海鱼三百万石以上。”

“三百万石算鲸鱼么?”李洛问。

司渔使回道:“回陛下话,不算鲸鱼。倘若算上鲸鱼,那起码要增加三万石。”

李洛点点头:“朕可以拨款一百万。不过,鲸鱼产量,也要增加三万石。”

司渔使心中一算,三万石鲸鱼,也就是多捕鲸百条而已,应该能完成。

“遵旨!渔业司必不负陛下所望。”司渔使表态道。

李洛露出笑容,那么明年就是六万石鲸鱼了。不光是肉,还有大量的鲸油,鲸骨,都是好东西啊。

今年,光鲸油的收入,就有几十万银元。而且宫中点灯,鲸油很好用。

“司妇寺卿,这流民中的女子,你可有什么章程没有啊?”李洛看向辛苦。

他对辛苦,一向是有所期待的。辛苦聪明能干,也很会做官。担任司妇寺卿以来,将司妇寺管理的井井有条不说,还彻底管控了风月之地,成为一个强力的执法官衙。

原本,风月之地的执法,由警士堂负责。可是司妇寺反对警士检查秦楼楚馆,夺取了秦楼楚馆的执法之权。

于是,风月产业不但缴纳了更多的税收,也抑制了各种“恶疾脏病”的泛滥。

不过,辛苦的名声并不好,行事乖戾阴狠,属于酷吏。要不是她属于帝后的红人,早就被人弹劾了。

可陛下皇后都看重她,竟是谁也动不了她。

辛苦亭亭玉立的站出来,声音清脆,掷地有声:“回禀陛下。臣已经请织造司调拨棉花职工,教授她们织布纺纱。这产出的布帛,大半交给朝廷,小半留着自用,如此朝廷就不必再赈济衣料了,还能有收入。”

“嗯,不错。”唐主满意的点头。

辛苦继续说:“已经嫁人的年轻女子,就鼓励她们生育。只要生孩子,布帛就能多留三成。如今中原人口损失太大,地广人稀。所以,她们的肚子,可不能闲下来。”

“臣估摸,要是鼓励她们生育,一年后就能多出近百万婴儿。臣只有一个意思,她们的手不能闲着,肚子也不能闲着。”

什么?不少大臣都有些厌恶的看着辛苦,她说什么?

这是一个女人,应该在朝堂说的话?这叫什么话?

成何体统!

其实,与其说这些大臣是厌恶辛苦出言粗鄙,还不如说他们是厌恶辛苦是个女子。

每当看见这个女人神气活现的在朝堂上侃侃而谈,这些人就恨不得把她轰出去。

尤其是归唐的高丽大臣,心中更是反感。

其实,有资格上朝的女官,除了辛苦,还有太尉陈淑桢、禁军将领杨青雀、司织使黄道婆等人。

可不知为何,辛苦最让他们忌惮。

李洛听了辛苦的话,觉得说的很好。他转头看向崔秀宁,“梓童以为如何?”

崔秀宁笑道:“司妇寺卿此言有理。”

李洛道:“辛苦,此事就这么办理。有什么难处,就找皇后。”

“遵旨,谢陛下,谢娘娘。”辛苦收起玉笏退下,目光扫了一眼高丽大臣安珦。她敏锐的感知到,这人对自己很厌恶。

厌恶她的人,她会记得特别清楚。

侍御史安珦见到辛苦阴沉的目光,心中冷哼一声:“一个出身卑微的小女子,竟敢堂而皇之的在朝堂上妄谈国政,自鸣得意,真是岂有此理。长此以往,还有男女尊卑么?”

正在这时,忽然殿外传来侍卫的大喊:“陇右奏报到!”

李洛精神一震,赶紧下令:“传进!”

随即,一个侍卫就捧着天祥的奏章,恭恭敬敬的递到御前。

李洛打开一看,顿时心中一松,喜上眉梢的笑道:“这就要过年了,陇右就来了捷报!太尉奏报,甘凉元军已经全部覆没天祥已经率军北上,此时应该收复河西走河西四郡和两关了。”

武百官闻言大喜,一起手舞足蹈的下拜朝贺道:“臣等恭贺陛下,恭贺大唐!甘凉重地,再归大唐!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洛很是高兴,“朕也想不到,这昔里别金据说也不是无能之辈,竟然如此轻易就葬送了十几万大军。只能说,我大唐王师天下无敌,昊天也护佑华夏,神州气运已到,如有神助啊。”

杨汉明道:“正是因为陛下的圣德英明,才感动昊天,扭转乾坤,只手挽天倾,使神州再降气运。”

“若非如此,数百万流民南下,为何大唐稳若泰山,不为所动?十几万元军攻打陇右,为何轻而易举覆没于渭水?”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说是皇帝的仁德,感天动地。

当然,这次大臣们没有再提增加尊号的事。

他们,也要脸的。

林必举奏道:“陛下,太尉必定已经恢复甘凉。是该废除元廷甘肃行省了。”

李洛摸摸小胡子,想了想,“林卿所言极是。那就恢复甘肃行省为凉州。以武威郡城为州牧治所,辖武威、金城兰州、张掖、酒泉、敦煌、安定、北地、朔方、灵武九郡。”

圣旨一下,大唐王朝又多了一个凉州!

PS:蟹蟹支持,朋友们晚安。

第907节 东罗马灭亡的消息

“陛下,臣以为凉州太大,不利于朝廷治理。臣请求拆分为二。武威之东,设为夏州。”

司录寺卿马致远出列奏道。

李洛听了马致远的建议深以为然。不错,凉州实在太大了,的确有拆分的必要。

“马卿所言有理。那就将凉州一分为二。”李洛点头同意。

然而,翰林院使牟巘又出列道:“陛下,马寺卿请分拆凉州,臣无异议。只是臣以为,分为凉州和夏州不妥。”

“夏,华夏也,只有中原腹地,才有资格称夏。夏州之称不妥。此乃其一。”

“其二,夏州之称,源于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所建之夏国,后拓跋氏党项沿之,我大唐乃华夏天朝,不宜沿用。”

牟巘的意思很明白,他认为后世的宁夏,不是中原腹地,没有资格叫夏州。

李洛想了想,也认为牟巘言之有理。

“既如此,那就改为宁州。”李洛决定用后世宁夏的简称。

其他大臣都没有异议。因为宁州的确比夏州合适。

“还有一事,必要办理。”崔秀宁出言道,“陛下,数百万流民,男女都有事做,可是孩子呢?据臣妾所知,南下汉人之中,光十二岁之下的孩童,足有五六十万啊。”

李洛颔首道:“那就在流民中抽调识字者,免除他们的劳役,让他们充当教师,教授孩童。凡是能读通千字文者,全部选拔出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