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5 章(1 / 1)

葬元 武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冬装朝服了。不然,大臣们寒冬上朝会受冻。

但,这根本不是当务之急。

等到李洛说出当务之急,所有人都惊住了。

如果消息属实,那是就几百万流民南下啊。

几百万!

那是什么概念?

还是在这冰天雪地的寒冬腊月。

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栗。

首先就是防务!

“陛下,臣请立刻北伐,赶在流民南下之前,过河攻打元军!”

礼部尚书吴镇楼奏道。

“只有如此,我大唐才能占据先机,不为蒙元所趁。”

财部尚书也立刻赞同马上出兵北伐。财部当然不愿意国库因为赈济几百万流民变得空虚。

“不可!”军师府太尉江钧立刻反对,“不是涨鞑子志气灭自己威风,此刻北伐,以眼下能调动之兵力,大唐胜算太小,一旦败了,那就是不可收拾之局!”

“陛下,臣以为,不但不能仓促主动北伐,还要严守防线,谨防鞑子利用流民南下。还有雍州,尤其是河套和陇右,也要牢牢守住才是。”

果然是太尉,一下子就从军事上发现了问题所在。

“启禀陛下。”鸿胪寺卿、一等伯李签出列,“这么多流民南下,大唐哪里能赈济的过来?又安知元军奸细不会混在流民之中?此其一。”

“其二。这些河北河东甘凉之名,甘做元廷顺民多年,奴性不改,不识好歹。可是眼下却在被逼无奈之下投奔大唐,哪里有这么好的事?以臣所见,干脆阻挡他们过河。”

“可在南岸设置火器,流民一到,就轰杀之。流民见南下不可为,就只能回去,北方立刻大乱,我大唐就可鼓动他们反元,协助大军北伐。”

此言一出,顿时引起其他大臣侧目。

够狠啊。

果然这高丽降人,完全不把北方汉人当人啊。

或者说,在这些士族门阀出身的人眼中,草民百姓的生死,根本不值当朝廷付出这么大代价。

李签的法子,当然是个可行的法子。起码从功利性的角度,的确如此。

问题是,大唐不能这么干,陛下不能这么干。

用武力阻止北方百姓南下投奔大唐,对他们举起刀枪,的确能把他们吓回去,可大义何在?天道何在?

为了节省钱粮,就视数百万北方汉人为仇寇么?

那不但是大唐永远洗不清的污点,也是陛下永远洗不清的污点。

“荒谬至极!”御史大夫龚侃忍无可忍的喝道,“大鸿胪,那是汉家百姓,不是夷狄,更不是草芥!难道为了省事省钱,就不管他们死活么?你未必太过无情了罢!”

李签夷然不惧的说道:“下官也觉得他们可怜。可那又如何?紧急关头,需要壮士断腕,不要怕什么民心非议,那是没办法的事。”

“下官敢问宪台相公,你可知赈济这数百万百姓,需要多少钱粮么?下官来帮相公算算。”

李签是做过高丽宰相的人,是混迹宦海数十年的老政客,论起政治才能,当然要比不到三十的龚侃老道。

“首先,河南江北刚收复不久,明年肯定是没有多少余粮的,那就只能从江南几州运粮。”

“眼下是隆冬腊月,离明年夏麦收割,还有半年。这半年时日,就算喝粥,赈济五百万人,加上消耗,起码要七八百万石粮食!这还是最少的消耗。”

“而且,帐还不能这么算。这么算数目最少,其实还是错的。“李签肃然道。

这么算有什么不对么?龚侃眉头一皱,他认为七八百万石粮赈济应该够了。虽然这数目也很巨大,可大唐还是能勉强拿出来的。

李签继续侃侃而谈:

“明年北伐收复河朔,这几百万流民还是要回去的,不然,北方的土地谁来种?北方总不能千里无人烟吧?都成了空地,大唐又如何设置官府,恢复治理?他们要是不回去,难道还要分河南百姓的地么?河南百姓如何肯答应?”

“既然明年他们还要回去,那宪台相公算算,他们还能赶得上开春的农时么?赶不上了。既然开春农时赶不上,明年就没有粮食收割!”

“所以,他们只能指望后年夏天的麦子。到后年夏天啊,朝廷赈济他们不是半年,最少应该是一年半才对!”

“那么,既然指望他们回家乡恢复生产,就不能再让他们只喝粥,这样的话他们没力气,生产无法尽快恢复,后年的麦子都不够他们自己吃了,那就可能要赈济到洪武七年!要是这么算,就是两三年!”

“这还不算。既然一定要把他们送回北方种地,那么赈济粮就要运到北方,运输距离大增,这路途遥远,路上的消耗就会加大,一前一后,又要多出好几百万石赈济粮食,最少!”

李签说到这里,很多大臣都反应过来。

可不是这样么?

大多数人都想简单了啊。

原本以为,最多赈济一年半载,可听李签这么一分析,竟然是一年半最少,甚至要两三年!路上的消耗,也远比预想的多的多。因为到时还要运到北方去。

这么一算,竟然需要几千万石粮食赈济!

这个代价,实在太大太大了。

太吓人了。

就是李洛,之前也没有算明白这笔账。

李签的话还没完,“人喝粥可以,可是盐不能少。五百万人,两年要消耗多少盐呢?将近两百万石!虽然大唐盐政清明,盐务官营,盐价远比宋元便宜,可这些盐,仍然要几百万银元。”

“生产恢复之前,他们都处处需要朝廷赈济。除了粮食和盐,还有取暖,布帛等物,还要居住安置,杂七杂八,能多出很多难以想象的支出,这些乱七八糟的开销加起来,两千万根本打不住。”

“下官算过,要完成五百万北方百姓的赈济,朝廷要赈济最少一年半以上,统共要花费的钱粮,前后大概在八千万以上!”

八千万以上!

这个数字,吓了众臣一跳。

大唐洪武四年的正常国库总收入,都没这么多。

这么一算,大唐国库好不容易积攒的钱粮,会一扫而空。而且明年后年还要勒紧腰带过苦日子。

李签还没说完:“宪台相公,下官这笔账,绝对不会算错。只会算少,不会算多。如此大的代价,难道是大唐应该承受的么?”

“所以,下官才主张,干脆不赈济,应该用武力阻止流民南下。流民只要南下,就视同元军,迎头痛击,将他们赶回北方。大唐,不是他们想来就来的地方。”

这一席话虽然说得很是冷血,可龚侃竟然无言以对。其他大臣虽然心中不快,可也觉得李签说得未尝完全道理。

实在是代价太大了。

“大鸿胪,这笔账,未必就是你这么算的吧?真有八千万这么多?”林必举神色凝重,“你给陛下好好说说,真没有算错么?”

他算的赈济数字,比李签小多了。他仍然不太相信真有这么多。

李签举起玉笏:“陛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