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为妻。每人还能分好多田地,真是好命!”
众人闻言都是大笑。
杨汉明摇头,“哪有你说的那么好。他们只是汉军战俘,又不是大汉奸。当几年劳工赎罪,立刻能恢复唐民身份,不但能分到田地种,也能享受盛世太平。”
“可去了天竺,背井离乡,周围都是异族。虽说能娶几个妻妾,但那些天竺女子,汉人会喜欢?只怕送你,你都不愿要吧?还要时刻提防天竺人反叛,估计晚上睡觉都不安稳,哪里是好运气?”
颜隼想想也是,不由莞尔。众人也觉得,那些汉军俘虏,与其说是好运气,还不如说是发配。
李洛道:“卫国王,你到了天竺,给汉人男子娶妻,一定要娶优先娶上层天竺女子。她们皮肤白,不至于让以后的华裔相貌丑陋。”
“臣明白了。”赵显感觉心里怪怪的。心想,陛下真是太细心了。
林必举肃然奏道:“陛下。如今新得三州,这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圣裁。南洋群岛路途遥远,鞭长莫及,朝廷还要早做安排。”
李洛对此当然早有草案。
“传旨,令南洋舰队,征发十万蛮族青壮劳工,分批运到本土参与修建西苑,城池,水利。”
“改北州(马来岛)为马州。马州、罗州、吕州各设一个巡抚衙门,位同州牧衙门,都护府,设巡抚一员,抚丞一员。巡抚正三品,抚丞正四品。属官若干…”
李洛一直以为,巡抚这个名义,更适合海外属地。
“三州百姓,分为三等。以唐民为国族,一等;忠顺向化之蛮人,为二等,准唐民;其余野蛮不化者,为三等…”
“修建各大道庙,征发蛮族劳工…”
“每州驻水师三千,陆师一万,震慑蛮人。必要时,可令宋军联合镇压土人反叛…”
“发汉军俘虏三万、降籍服役者五万、本土囚犯和不良人两万,共十万人,去三州安家落户,升为一等国族。”
“再招募自愿去南洋的单身男子五万,去三州安家落户,分配庄园。选相貌端正之蛮女嫁之。一人,可娶妻妾数人。”
“水陆驻军将士,两年一换。亦可娶蛮女为妻…”
“凡是嫁与汉人之蛮女,两年之后,便可升籍为唐民,国族。国族女子嫁蛮人,降籍为三等,其子女亦为三等…”
……
李洛的这些招数,当真是釜底抽薪之举。
他这么干,完全就是在削弱蛮族土著男子的生育权,这是腾笼换鸟之策。
看似不狠,其实非常毒辣。
几十年之后,汉人在三州会越来越多,人口比例会越来越高。只要达到一定比例,那就能牢牢掌控三州,哪怕距离遥远,也跑不掉。
ps:今天就到这了,好累,真的好累。蟹蟹支持,晚安!求票票,求票票,求票票!
第891、892节 忽必烈大叔的卑鄙杀招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不知为何,洪武四年的冬季似乎格外冷。大雪断断续续的连下多日,就是黄河也顿失滔滔,冰越结越厚。
唐军由于兵力分散,只能小心守住千里黄河防线,谨防元军骑兵乘机渡河南下。
要知道,此时的元军在河北的军力,仍然很强大。
大唐军师府,兵部,连接发了命令,让各地守军不要掉以轻心,以免大意失荆州。
可以说,黄河一结冰,唐元双方都很紧张,麻杆打狼两头怕。
……
洛阳,皇城东街,信访司衙门。
此时已经天黑下值了,可这所谓的信访司衙门,却仍然烛光点点。门口始终戒备森严。
大唐京官们如今都知道,这最忙碌最勤劳的衙门,就是信访司。
虽说信访司管着天下各郡的铜簋,可大唐如今官场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事蒸蒸日上,一切有条不紊,各地真有那么多举报信么?
很显然,没有。
如果真有那么多铜簋举报信送到东都,那为何又不见屡发大案?为何很少听到被举报落马的官员?为何御史台、大理寺没什么动静?
可是,既然没有那么多举报信,为何信访司还这么忙碌呢?
对此,绝大多数官员,都是不太清楚。事实上信访司平时很低调,他们也懒得关注。
只有极少数皇帝亲信官员,知道这信访司的真正底细。
所谓信访司,那是陛下和皇后直掌的间谍衙门,是陛下和皇后的耳目。只怕天下要事,很少瞒得过宫中二圣。
这些知道信访司底细的官员,多半都是当年的元从老人。他们心中有数,不敢宣扬关于信访司的秘密。
无论知道还是不知道,官员们都清楚一点:信访司绝对不好惹。
一定要敬而远之。
此时,一匹快马在夜色中奔驰到信访司门口,随即一个骑士跳下马背,取出一面腰牌,经过检查后神色匆匆的进入。
衙门口的守卫立刻知道,一定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这特务脚步匆忙,以至于进入内堂时差点被绊了一跤。
内堂中正在分析各地情报的总务处大特务们,很快就得到了紧急送来的重情报。
“竟有此事!”李织脱口说道,将情报给李绸等人传阅了一边。
众人都露出惊讶的神色。
“赶紧分析一下,元廷这个计划,到底有无实施的可能,情报是否可靠。”李织赶紧说道。
根据特察局总务处的业务规定,一旦搜集到重要情报,先要进行分析处理,按照重要性定出等级,然后再面奏皇帝或皇后。
而不是把未经过分析处理的原始情报,直接交到御前。
这是特级重大情报!
李绸道:“忽必烈猜忌心越来越重,行事越来越隐秘,重要情报也越来越难获取。这个情报是真是假,还不一定。”
“应该是真的。”心狠手辣的方直说道,他点点桌案,“如果我是忽必烈,我只要能想到这一步,就一定会干。”
“我们先分析一下是否可行。黄河每年的结冰期有一个多月,腊月快要过年,可是冰层最厚,最少也有一唐尺以上,马都能过,别说人了。”
“第二,河北河东人口最密集的州县,就是黄河边上,因为土地肥沃,灌溉容易。从河东到齐鲁,两千里黄河沿岸,好几十个州县,一百多万百姓,要是在元军驱赶之下渡河南下,几天之内就能做到。”
“我认为,从放出风声恐吓,出动兵马驱赶,再到沿岸百姓被逼的渡河,最多只要三四天功夫,完全来得及!”
李织听了方直的话,也觉得忽必烈的计划完全可行,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
“的确可行!”李绸也点头,神色凝重的说道,“不要再分析了,这本来就已经是几天前的消息,元廷地方官现在可能已经动起来了。必须马上入宫禀报!”
几人不敢再耽误,立刻进宫禀报。
……
紫微宫中,李洛和崔秀宁正在说着往事,其乐融融。
殿中烧着旺旺的火炉,燃着龙涎香,温暖如春,毫无寒意。可崔秀宁还是捧着一个铜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