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75 章(1 / 1)

葬元 武猎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回到契丹之事?

王使君为何要这样的本子?

却听那公人笑嘻嘻的拿出一张信笺,“关夫子,这《四郎北归》要写的大概故事,就在这张纸上,你一看便知。这可是要到大都去演的。”

关汉卿当然没听过写作大纲这个词,但他拿的,就是一个写作大纲。

待到这位大作家看完“写作大纲”,顿时气得牙疼。

你道为何?

原来,这位王使君大名王四郎,是新任的解州知州。这所谓《四郎北归》,写的就是他自己。

这,是不是太可耻了?

这也就罢了。

更让关汉卿无语的是,王四郎要求写出他拒绝降唐,始终心向大元,为了忠于大元,矢志抗唐,无奈之下又逃出唐军追捕,回到大元治下。

这其中,什么唐军大将送信劝降,斩使抗唐,兵败被俘,拒不投降,施计逃跑,北渡黄河,重归大元…

一个可歌可泣的大元忠臣,跃然纸上。

关汉卿已经五十岁了,他这一生也算大风大浪,见过很多无耻之徒。可是像王四郎这样无耻的,当真是第一次见。

“两位,关某才疏学浅,江郎才尽,却是无法效力了。这个《四郎北归》,恕关某无能为力。不过,既然已有大概故事,大可换人来写。”关汉卿选择了拒绝。

写了这个无耻的本子,那他成什么了?那不是铜豌豆,那是一条狗。

什么?不写?

两位公差的脸色,顿时冷厉起来。

“关夫子,王使君既然找到你,那就非你莫属。谁让关夫子大名在外呢?你可不能让我等难做啊。”公人不阴不阳的说道。

关汉卿抱抱卷,“江郎才尽,文思枯竭,实在无能为力,两位另请高明吧。”

公人眼睛一眯,手指在桌子上不快不慢的敲着,“关夫子,某提醒于你,这可是知州官人之命。你,是要抗命么?”

关汉卿毫不犹豫的说道:“关某不敢抗命,实在是难以胜任。”

“好好,关夫子答应了。很好!”两个公人站起来,似乎关汉卿真的答应了。

什么?关汉卿怒目看向两人,心道我何时答应了?

却见两个公人站起来往外走,“那就谢过关夫子了。既然关夫子接了差事,我等半月后来取稿!到时要是拿不到稿,嘿嘿…”

说完,头也不回的打马离去。

关汉卿气的浑身发抖。

无耻啊,真是太无耻了。

这蒙元治下,魑魅魍魉如此众多,当真是人间鬼蜮!

关汉卿看着桌子上的十两白银,如同看见一坨狗屎。

“王四郎此人,真是无耻之尤。”关汉卿长叹一声。

“郎君还是写吧。我知道,这有损郎君心气名节。可事到如今,不写又能如何?豺狼当道,暗无天日,只能罢了。”关妻苦涩的劝解道。

“不写。”关汉卿面沉如水。“吾所写之本,无非忠义孝节,智勇善信。怎能以无耻为凭!断断不可!”

关妻跺脚,“郎君不写,半月后酷吏来索稿,我家何如!破门就在眼前!不如,妾身先死,免得目睹那日凄凉!”

“民心似铁,官法如炉!郎君纵容真是一个响当当的铜豌豆,又安能经炉火融炼啊!”

关汉卿长叹一声,竟是无计可施。只觉这五十年,身在蒙元治下,当真痛苦不堪。

“都说,五十而知天命。吾年五十,当知天命也。”关汉卿神色变得坚定决绝起来。

“夫人。”关汉卿突然抓住发妻的胳膊,“我们全家,渡过黄河,去大唐!”

什么?

关妻身子一颤,“可是各处渡口把守严格,船只也都被管控,渡河谈何容易啊。一旦被抓获,全家都活不成了。”

“管不了这么多了。”关汉卿咬牙,“一河之隔,就是洛阳。只要拼却性命,去了南边,那就是身在汉土了。”

“好吧。大不了,全家一起死就是了。”关妻流下眼泪,“你呀,还真就是一颗铜豌豆。”

私渡黄河风险很大。可是关汉卿此时只想立刻离开这狗屁“大元”,他顾不了这么多了。

“等关城回来,好生商议如何渡河。他经常在河边打鱼拉纤,或许有点法子。”关汉卿只能把私渡黄河的希望,放在儿子身上。

ps:哎,今天无法加更了,晚上还要培训,到现在单位还不放人,疯了。好郁闷!只能推迟加更。对不起各位。蟹蟹支持!其实,早就想写关汉卿和张养浩了,只是之前一直时机不到,希望不算晚。晚安!

清逸文学

第865、866节 你敢威胁大唐

等到关城一身臭汗的从黄河边回来,听到关汉卿的话,顿时勃然大怒。

“鞑子官府欺人太甚!”关城咬牙,“爹,过河之事,就交给儿!”

关汉卿不放心,“你待要如何做?如今巡河甚严,船只也被管控。”

关城冷笑:“那就杀了巡河所的官兵,抢了船只渡河!”

“儿啊!可使不得!”关妻大惊,“那不是送死么!”

关汉卿却是眼睛一眯,一处河防所,虽有上百汉军,可这些汉军也并不在一处,平日也尽到处游荡作恶,真正留在河防所巡防值守的兵,估计也就十几人。

可哪怕所中只有十几人在,也很难对付啊。

“娘亲,这未必就是送死。青鱼嘴河防所,平日只有十来个官兵,其他都外出赌钱寻欢。只要有一两个好汉为帮手,尽可夜中灭了他们,杀个措手不及。”

“儿有两个过命交情的好友,也都深恨鞑子官府。儿就和他俩做一处,杀官兵,抢船只!”关城恶狠狠的说道。

“好!”关汉卿拍案而起,“那就这么干了!为父就是死于波涛,也绝不为那王四郎写劳什子戏本!儿啊,你从小打熬力气练武,今日总算有了用场!”

…………

且不说关汉卿一家是否能偷渡黄河顺利脱北。单提那大元使臣不忽木,已经来到洛阳,求见唐主。

有道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元使既到,唐廷礼部当然要安排接待。不忽木献上两匹白骆驼作为国礼,礼部也回了两匹苏绣,意思意思。

不忽木此人可与别个蒙古贵族不同。此人母亲是高丽大族,自小习得汉文,算是熟读诗书,属于汉法派,历史上也是蒙元名臣。

忽必烈派不忽木出使,当然是因为他汉话说的明白。

然而,不忽木刚到洛阳,就听到很多传闻。

传闻说蒙元要欺骗大唐,以赎回河朔为借口,骗取大唐钱粮。只要钱粮一到,鞑子就会出尔反尔,不会乖乖交出河朔给大唐。到最后,大唐失去了钱粮,却还是要打仗收复河朔。

不忽木本就为“赎回河朔”而来,如今闻知这些传闻,当真是如同当头被浇下一盆冷水。

可恶至极!

大元的确是想卖掉河朔,这可是真真切切。大汗是天子,大元堂堂正正,怎么会当着天下人的面,出尔反尔,言而无信呢?大元拿到钱粮,是一定会交还河朔的。

两国是敌国不假,可还不至于如此无信。不然,大汗的威严又何在呢?天子如此失信于天下,可是大忌。

很明显,这些传闻是李唐故意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