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1 章(1 / 1)

葬元 武猎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十来天。十天之内援军不到,元军很可能就会攻入陕西,攻入关中。

这已经是五天前的消息!

文天祥和李洛都料到忽必烈会对陕西动手,却想不到这么快,攻势这么大。

而且,很明显忽必烈已经对唐国特务高度警惕,这次调兵也很隐秘,很突然,保密意图很强。ぷ999小说首發 

等特察局刺探到元军调动的情报,其实已经来不及了。

“忽必烈这个老姜,果然还是辣的很。竟然动手这么快!”文天祥接到情报后不敢耽搁片刻,立刻命令耶律忠节和唐军率领两万骑兵先行入关,驰援朱颔和申花生刘卫泰。

接着,文天祥亲率几万步兵,放弃辎重,乘坐所有辎重马车,急匆匆的入关。

文天祥固然焦急,而此时远在江陵的摄政皇后崔秀宁,也同样有些焦急。

在吐蕃的特务快马急报,9日前,元廷特使秘密到了吐蕃,传达了忽必烈的密旨。

吐蕃诸部已经答应出兵。他们其实早就准备好了。此时,吐蕃诸部的大军,应该在攻打川西!

而整个益州的唐军,只有两万人。

还有一个情报是,驻扎阿姆河省的蒙元云南王也先帖木儿,已经亲率十余万色目大军南下,攻打北天竺!

整个北天竺的唐军,只有三万多人!

而唐军机动主力都在北方,已经来不及回援益州和北天竺了。

整个南方,兵力只有二十万,还分布在各州,兵力很分散。

崔秀宁接到情报,第一时间召开小朝会,紧急商议对策。

ps:快要被挤出全网月票百强了,距离《小阁老》就差十几票,硬是追不上啊。继续求票票!蟹蟹支持!朋友们晚安。

第835、836节 罪臣赵显拜见大唐皇帝陛下

光政殿内,兵部尚书都烈奏道:“皇后陛下,吐蕃诸部兵马足有九万,都是骑兵。益州只有两万驻军,骑兵更是只有五千人,火器兵也只有一个旅,根本挡不住。如今只有调集守卫江陵的禁军救急,将吐蕃大军挡在松潘。”

吐蕃诸部几年前已经折损了八万人,这次还能出动九万骑兵为蒙元充当爪牙,说起来令人吃惊。

可其实根本不奇怪。

整个吐蕃属地好几十个部落,加起来还有两百多万人口。而且此时的吐蕃还是游牧民族,部落头人对属民的掌控很强,动员率很高,既不缺战马,又不缺能打仗的骑兵。

想当年吐蕃帝国强盛时期,可是有几十万大军的。现在虽然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然有些家底。

“都烈,本宫调拨两万禁军给你,火速支援益州,务必将吐蕃军队挡在松藩。事不宜迟,你今日就率兵西去。”崔秀宁毫不犹豫的下令。

调集守卫江陵的禁军支援益州,已经是最快最好的方案了。

“希望吐蕃人攻不下松藩。”崔秀宁知道,哪怕吐蕃诸部纠集了九万骑兵,可他们的骑兵和蒙古骑兵没法比,未必能攻下早有准备的松藩。

她早就收到吐蕃诸部调集兵马的情报,也知道吐蕃诸部为了抵抗唐军攻占高原,一定会在关键时刻再次出兵。

李洛和她岂能没有准备?

益州两万驻军几乎都放在川西,还修了不少关山要塞,就是防备吐蕃诸部的军事冒险。

“皇后陛下,江陵禁军只剩两万五千人了。整个荆州,加禁军也不到三万兵马。要是抽调两万禁军去益州,那江陵的防务怎么办?”

林必举担心的说道,“以臣所见,不如只抽调禁军一万,再在益州多多征调青壮,守住川西足够了。”

崔秀宁摇头:“五千人守卫江陵够了。益州的兵力要是不够,吐蕃兵马就会突破防线,荼毒蜀中。”

“还有北天竺,也要尽快增派援军。传旨,调集滇州军五千,黔州军五千,南洋军八千,缅州军三千,桂州军五千,交州军三千,支援北天竺!务必不能让元军占领北天竺!”

崔秀宁心疼的倒不是北天竺这块地,而是不能让元军将北天竺作为跳板,攻击大唐南方。

要是北天竺落在元军手里,西域元军就能源源不断的经过北天竺进攻南方。只要元廷一鼓动,西边那些某某教徒,就会利用北天竺作为中转站,持续对大唐发动圣战。

杨汉明也有些担忧,“娘娘,这几州的兵马,原本就抽调了几万人去了北天竺和南洋,要是再抽调几万,南方几州就没有兵马了。滇州这么大,只剩下几千兵马驻守,这是不是风险太大了?”

其他人也都表示担忧。云南不但地盘大,局势也比较复杂,之前还是大理国的领土。要是再抽调五千兵马,那就只剩下几千人,如何能镇得住?

其他几州也都一样。

兵力一抽调走,整个南方都更加空虚,每个州只剩下三四千兵马。

“这有何难。”兵部尚书都烈说道,“别忘了,南方还有十几万警士,几十万乡勇,有他们协防,宵小安敢作乱!每个州有三千战兵,足矣!”

唐国警士战力不俗,就算乡勇每年也要由退役唐军训练最少一个月,并不是乌合之众,维护治安,弹压地方没问题。

这也是崔秀宁的底气所在。

如今大唐是民心所向,百姓拥护,反唐分子经过几次大清洗,也完全不成气候了。根本没有爆发大规模造反的条件。

由于军情紧急,崔秀宁并没有和群臣过多商议,就定下了调兵方案。

当天,兵部尚书都烈就亲率两万禁军西进。同时一道道调兵的圣旨就又快马飞报南方几州,调兵遣将。

崔秀宁回到寝宫,神色才凝重起来。

有些情报,她没有告诉群臣。

中天竺和北天竺的联军,已经打败萧家兄妹,萧家兄妹地盘日蹙,被几十天竺联军逼得北退,两次向大唐求援。

可大唐主力正在北方,没有多余的兵马援助梁国和理国。

两国失望怨望之下,刚好元廷的使者也辗转到了两国,要求两国反唐。只要反唐,和大元一起夺回北天竺,大元不但既往不究,还承认他们为大元藩属,让他们在天竺站稳脚跟。

元廷的要求是,让他们渡过恒河,和元军夹击唐军,再联络海宋,几国一齐攻唐。

这些情报,已经是半月前的消息。两国虽然没有立刻答应元廷的条件,可保不齐会答应!

梁国和理国虽然被天竺联军新败,可还有二十万大军,要是他们站在元军那边,渡过恒河夹击唐军,那北天竺根本守不住。

局势的变化,真是波诡云谲,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北天竺那些兵力,挡住云南王的大军已经很不容易,不可能再抵挡梁国,大理,海宋的联军了。

倘若元廷,海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