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2 章(1 / 1)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代依然进步了很多。

“你就不怕将权力交给内阁后为子孙后代遗祸?”卢象升疑惑道。

“在我的设想中,内阁的权力也不是无限的,今后华夏的权力主要分为三块:皇权、内阁、军队。

内阁掌握行政权,不必再事事向皇帝请示汇报,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完全可以自己决定。

当然,涉及到重大的事情还是需要和皇帝、军方商议的。” “军队接受皇帝和内阁的双重领导,只有统兵权、练兵权,开战权以及大规模的军队调动必须得到内阁和皇帝的同意。

高级将领的升迁与任命由皇帝和内阁协商决定,中下级军官的任免则由军队自行裁决,但需上报内阁和皇帝备案。

军队的钱粮由军方提供预算,内阁审核,皇帝批准,最后由内阁下令支付。” “军队没有命令不得干涉地方政务,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同时内阁也不许插手军队具体事务,保持军队的完整性与独立性。” “皇帝不再涉及具体事务,只有涉及到事关国家的重大事情,或者无法调和的矛盾时出面,保证政务和军务由专业的精英人才处理。” “为避免出现强权人物危害国家稳定,并保证人才的持续培养,内阁首辅和军方首脑设置任职期限,五年一届,最多任职两届十年,到期后无任何条件必须退位。” “内阁首辅统领全国政务,有最终裁决权。

军方首脑同时为内阁大臣,有知晓国家大事的权力,也必须按时向内阁汇报军队情况,接受内阁和皇帝的监督、指导。” “内阁首辅和军方首脑由大臣和军方高级将领推举产生,并经由皇帝批准后方可上任。” “这就是我对以后朝廷的大致想法,卢阁老可有斧正的地方?” 鲁若麟提供的信息量有点大,而且与以前有太多不同,让卢象升陷入了沉思。

“军队自己管理,要是他们造反怎么办?”卢象升对军队还是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那是以往的军队,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自然是长官说什么就是什么。

但是我所要建立的军队是有自己思想的,并且要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军队建立的目的就是为家为国,不是为某个人谋取私利的。

纵使有人可以蒙蔽一时,但是军队自身也是有纠错能力的。” 鲁若麟的这个回答不能算完美,但也初步打消了卢象升的顾虑。

至于官,只要规则制定好,卢象升并不怎么担心会有人能够发展到谋朝篡位的地步。

鲁若麟的设想对官来说已经非常的完美了,起码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使行政权,这在以往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官们的内部斗争远比外界看到的要激烈,有十年的期限在,估计没有人敢轻易打破这个规矩,那是在挡人前路,会遭到敌我共同反对的。

可以说,鲁若麟为了华夏的长治久安,放弃了作为皇族所享受的最大权力,牺牲不可谓不大,令卢象升非常意外的同时也产生了深深的佩服。

不过新朝虽然让他充满了期待,但是旧主依然让他牵挂。

“既然你连皇权都不在乎,陛下就不会苛待了吧?”如果鲁若麟的想法真的实施,估计也没有什么人愿意跟着朱慈烺走了。

大明原本就气数已尽,越是没有人跟着朱慈烺,他反而越安全,现实就是这么讽刺。

“他是我的大舅哥,我真的没准备把他怎样,这是实话。

如果他退位了,我准备封他为王。

他要是不想折腾,我保他衣食无忧。

如果他还有雄心壮志,能力也足够,在海外划一块地盘让他经营也无不可。”鲁若麟无所谓的态度展示了强大的信心,朱慈烺即使在海外立国,也没有可能威胁到本土的统治。

卢象升也为鲁若麟的大度所震惊。

朱慈烺毕竟是皇帝,绝对有很多的追随者,按理说应该是个巨大的威胁。

不说囚禁起来,时时刻刻监视肯定是免不了的。

但是鲁若麟就是有信心掌控局势,哪怕让朱慈烺在海外立国,继续大明国祚。

“兴汉此举必定流芳百世,为世人传颂。”卢象升满意的点了点头。

“要是本土都能被海外藩国反客为主,只能说后人太无能了。”鲁若麟笑着说道。

得到鲁若麟承诺的卢象升终于可以安心去四川清剿张献忠了,现在他非常希望早日实现天下一统,恢复和平安宁。

540.晋商末路(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安国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收复失地,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和前景。

山西,晋商们的老巢。

在投靠鲁若麟无果之后,这些奸商们愤然投靠了李自成。

刚开始的时候,李自成席卷北方、攻破京师,并登基称帝,让这帮山西晋商们欣喜若狂,为自己的选择洋洋自得。

没有了鲁若麟,他们晋商反而找到了更大的机遇,这如何不让他们有种报复式的快感。

当然,投靠李自成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少不了要进贡大量钱粮来换取李自成的保护。

其实李自成对这些晋商也没什么好感,对他们积攒的钱财同样非常眼热,只是当时的主要目标是攻陷京师,所以对主动示好的晋商们李自成选择暂时放他们一马。

但实际上李自成是准备在局势稳定之后再来收拾这些肥得流油的卖国商人的,老李劫富济自己是绝对的老手,怎么会放过这些奸商。

只是后来时局变幻太快,李自成还没来得及对晋商们下手,自己就一命呜呼了,使得晋商们躲过了大顺军的屠刀。

俗话说得好,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大顺军是不能把这伙奸商怎么样了,但是收复山西的安国军却不会放过他们。

自从刘宗敏败亡,京畿之地重新回到朝廷手中,感觉大事不妙的晋商们就开始惶惶不可终日,预感到末日即将降临。

晋商之所以能富贵一时,离不开他们在官场和边军中的长期经营,以及在草原和辽东的人脉和渠道。

随着京师被李自成攻破,朝廷南迁,晋商在官场里的力量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加上鲁若麟架空了南京朝廷,可以说晋商再也无法通过朝廷为自己牟利了。

晋商重要的财源草原和辽东在安国军驱逐了女真人,大规模与草原开展贸易后,已经日薄西山了,如今的晋商其实全靠啃老本才能维持着架子不倒。

要是晋商能够加入到安国军的贸易体系里来,说不得他们还能继续富贵下去。

可惜晋商昔日的所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