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们也没想到这么快就暴露了,而且是人赃并获,所以完全没有准备。”军官解释道。
“怎么说?”鲁若麟好奇了。
“他们原本准备在行凶之后趁乱逃脱,但是没有想到我们直接将所有人都带到军营里来了,也就没有了逃跑的机会。以前这种事情都是由城里的混混们做的,只是我们将城里的混混们一扫而空。他们实在找不到人手,只能自己干了。”军官笑着说道。
“看来将这些学生们都抓过来确实没错啊,否则就让这些歹徒逍遥法外了。”鲁若麟的话让张慎言更加无话可说。
“有供词吗?”张慎言黑着脸问道。
军官看了看鲁若麟,见鲁若麟点头,转身拿起几份供词递给张慎言,张慎言越看脸色越黑。
“老夫要亲耳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张慎言不到黄河心不死。
鲁若麟点点头,军官这才说道:“正好刚甄别出来了一个,阁老可以在一旁听一听。”
这个刚送进来的歹徒一看就是五大三粗,浑身上下没有一点读书人的气质,要不是身上的这一身士子长衫,说是街头的屠夫肯定不会有人说错。
看着室内已经有好几个不成人形的同伙,加上安将刑具一个个的摆出来,这个看似强悍的家伙刚挨了几鞭子就求饶,将事情一五一十的全说出来了。
张慎言是极聪明的人,从这个歹徒的供述中就知道不可能是安安排的托,基本已经相信了是勋贵们在从中捣鬼,杀死士子制造混乱。
这一刻张慎言将心中的怒火转向了勋贵们,虽然大家是暗地里的盟友,但是如此行事实在是超出了张慎言的底线。
更令人难堪的是,死了这么多人最后还没有把屎盆子扣到安身上,实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还请安国公尽快将口供递交给朝廷,由朝廷做出决断。”张慎言有点后悔来军营了,在亲眼见证了之后,想否认安的证据都不可能了。
阁老的脸面还是要的,睁眼说瞎话还做不出来。
“这个自然。”鲁若麟点点头。
张慎言走出审讯室,看到安的士兵们还在对士子们进行甄别,方法还特别简单,就是拿着一本书随意找一个字出来让那些士子们认。一旦认不出来,那么不好意思了,先到审讯室喝杯茶,审讯官们会和他们好好沟通的。
偷鸡不成蚀把米,原本是声讨鲁若麟的举动,反而被安抓住了把柄,变成了对安的栽赃陷害,一群猪队友啊。
第491章 借题发挥、再次清洗
除了这些行凶的歹徒,带头闹事的国子监学生领袖们同样没有被放过。毕竟事情闹得这么大,还死了这么多人。既然安是清白的,那么这些学生领袖们就有很大的嫌疑了。
张慎言要求看望那些被单独关押的学生领袖,鲁若麟同意了。
见那些学生领袖们衣裳完整,没有像那些歹徒一样被刑讯逼供,张慎言的脸色好看了不少,至少安还是知道分寸的嘛。
在看到张慎言的那一刹那,这些学生领袖们开始躁动起来,大声喊冤,要张慎言求救自己。
但是得理不饶人的鲁若麟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的将这些人放出去,张慎言只能宽慰道:“此次请愿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死伤士子达五十多人,实在是惊天惨案。现在安已经将行凶之人抓获,你们好好配合调查,务必将所有歹徒绳之以法。”
“你们且宽心,老夫亲自在军营坐镇,安绝对不敢对你们用刑。老夫随时会来看你们的,交代清楚你们就可以回去了。”
尽管没有被放出去,但是有了张慎言的保证,这些学生领袖似乎多了很多的信心,再也不像最开始的时候那么惶恐不安了。
事情真的就有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
安没有对这些学生领袖们动刑,不过是要先把那些歹徒们抓出来审问,暂时还没有来得及照顾这些学生领袖,也造成了张慎言误认为安比较“文明”的印象。
其实对于安的敌人,安怎么可能手下留情。即使为了应付张慎言,不好上大刑,但是安有的是比较“文明”的刑法,让那些学生领袖们知道有时候杀人是可以不见血的。
张慎言看过了这两批犯人之后,又专门去看望了那些死亡和受伤的学生。
看着一俱俱躺在地上的尸体,青衫上血迹斑斑,怒睁着的眼睛中带着不解和不甘,张慎言的心里一阵绞痛。
带着悲伤,张慎言又去看了那些受伤的学生们。
说实话,安对于这些学生们的救治还是很用心的,连张慎言看了都说不出一个不字来。
安的医护营比起外面的医馆条件好多了,看着就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
张慎言微微的点点头,然后挨个慰问那些受伤的学生,并询问当时的情况。
这些伤员的回答基本大同小异,混乱是先从游行队伍里面爆发的,杀伤他们的也是周围身穿文士长衫的人,所以他们完全是毫无防备。
要不是安及时镇压,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说话的时候他们眼中都闪烁着恐惧。
经历了这场游行之后,这些伤员们是最先对安转变看法的人,至少已经没有那么敌视了。
听了他们的诉说,张慎言长叹一口气,是那些勋贵们没跑了。张慎言知道,以鲁若麟的脾气,这些勋贵们肯定讨不到好了。
原本鲁若麟就在找各种借口收拾那些权贵们,这样送上门的理由鲁若麟怎么会不大加利用,就是不知道这次会有多少权贵牵扯其中,被鲁若麟借机清洗掉。
安扣押了所有国子监学子,甚至连张慎言都进了军营没出来。这个惊天消息很快就在江南传播开去,在各地都引起了骚动。特别是江南文化界,更是上蹿下跳格外的活跃。
不过他们能够对此做什么呢?除了口诛笔伐,就是破口大骂,唯一有点行动力的办法就是请愿、游行。
但是在见识过了国子监游行后的下场之后,没有人敢轻易趟这个浑水,特别是还死了那么多人。
甭管那些人是怎么死的,既然游行可能会丧命,就别指望那些惜命如金的士人老爷们再次“勇往直前”了。
不过一些名家大儒就要头铁得多了,纷纷从各地往南京赶,准备支援张慎言,同进安军营。在他们眼里,鲁若麟这是公然与读书人作对,必须予以抵制,展示读书人的团结和力量。
除魔卫道啊,如此刷声望的机会怎么能放过。刘宗周、顾炎武、黄宗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