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2 章(1 / 1)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心忽然变得滚烫起来。

“二哥为我大清战斗至最后一刻,朕决定由岳托继承二哥的礼亲王爵位。”皇太极同时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要知道岳托母亲早已过世,继母对他很不好,很早就和代善分家了,他的爵位都是自己打拼来的。至于代善的礼亲王爵位,原本是要给现在的继福晋之子满达海,皇太极此举无疑是准备将代善一系交到岳托手里。

满达海听了皇太极的话,脸色顿时大变。

他因为母亲的原因与岳托的关系并不好,要是岳托继承礼亲王爵位,他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臣不需要,臣的爵位自己来取。”岳托不为所动。

“朕意已决。以后大清就要靠十四弟和你了,你不出来承担责任怎么行。”

皇太极决意要岳托领礼亲王爵,也是希望能够对多尔衮有个牵制,不至于多尔衮肆意妄为的时候没有人可以阻止。

岳托见皇太极铁了心要如此安排,只能硬着头皮接受,“臣遵旨。”

“十四弟,朕死后,你向明廷上表求谥号,态度诚恳一些,无论他们定什么谥号也不要拒绝,一切以大局为重。”

皇太极也确实为大清费尽了心思,连自己的身后事都拿来利用。

“皇上,请保重龙体,会好起来的。”

“大清可不能没有陛下啊。”

“皇上有天命护佑,必定长命百岁。”

……

众人连忙说着吉利的话,宽慰皇太极。

皇太极知道自己的身体大限已至,并没有将他们的话当真。

“朕乏了,你们都退下吧,有什么事情找十四弟商量。”

安排完这些大事,皇太极的精力变差了很多,已经疲惫不堪。御医见状赶紧上前喂药,看着皇太极沉沉睡去。

第二天,皇太极在病榻上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因为安排的比较妥当,多尔衮顺利的继承了帝位,成为满清新的皇帝。

虽然现在情况比较困难,但是多尔衮依然为皇太极操办了隆重的葬礼,生怕别人觉得他不尊重皇太极。

按照当初皇太极的安排,多尔衮收皇太极的儿子福临为继子,并立为太子,使得皇太极所拥有的两黄旗默默的认可了多尔衮的统领。加上多尔衮和多铎的两白旗,多尔衮拥有了满清内最大的势力。

同时为了笼络人心,多尔衮大肆封赏了众多皇族和有功之臣,算是初步掌控了局面。

只是满清与大明的议和即将达成,连多尔衮都将去帝号,满清底下的皇亲和大臣们自然要跟着降级,所以这些爵位有多大含金量真不好说,无非是听起来威风罢了。

在满清忙着政权交接的时候,陈新甲的信使来到了辽阳,带来了鲁若麟的停战条件。

信使惊讶于皇太极去世,多尔衮即位,还有点担心满清会改变皇太极的策略。好在多尔衮没有不认账的打算,依然坚定的执行皇太极的策略,积极推进与大明议和。

对于金州军的条件,满清肯定不会全盘接受,这就需要一个有分量的人前往辽南与鲁若麟谈判。

多尔衮也想借助这次谈判的机会好好打探一下金州军的虚实,为满清制定策略提供依据。

多尔衮最终决定由岳托带队,前往辽南谈判。

岳托无论智谋还是胆略都是上上之选,身份和地位也足够高,肯定会为满清争取最大的利益。

岳托对于这个任务也非常重视,要是其他人去他也不放心,所以对于多尔衮的安排欣然接受。

虽然满清有收集很多金州军的情报,但是总归没有亲眼所见更直观,岳托也想借这个机会见识一下真实的金州军。

虽然金州军与满清还处于交战状态,但因为这是陈新甲主持的谈判,并得到了鲁若麟的认可,所以岳托一行人得以顺利的进入金州军的统治范围,并被保护着送往辽南。

第436章 辽海路工程

皇太极去世,多尔衮即位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旅顺和京师,两边的反应大相径庭。

金州军上下对于敌人的首领去世,自然是兴高采烈、欢天喜地的。特别是那些曾经做过满清奴隶的金州军百姓,四处奔走相告,诉说着心中的畅快与喜悦。

在他们看来,虽然皇太极不是他们直接的主子,但绝对是满清最大的奴隶头子,满清邪恶政权的化身,他们受到的苦难都可以算到皇太极身上。现在皇太极死了,自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虽然皇太极不是被金州军打死的,但是这并不妨碍金州军的百姓们将这份功劳算到北伐将士们身上。甚至民间多有传闻,皇太极是被金州军强大的攻势活活吓死的。

当然这种传闻在有识之士看来完全就是个笑话,不过百姓们乐意传,也乐意听,更乐意信。所以“皇太极是被金州军吓死的”这个传闻在金州军流传甚广,甚至成为皇太极死因的唯一解释。谁要是敢和百姓们争辩反驳,就做好被喷成翔的准备吧。

金州军对于这个情况当然乐见其成,既不推波助澜,也不发声辟谣,就当是提高百姓们的自信心吧。

金州军内部也有人建议趁着满清皇位交替的时候出兵北上,灭掉满清,但是最终这个建议还是被鲁若麟和参谋司否决了。

不说金州军北上可能会促使满清更加团结,大大缩短多尔衮巩固帝位的时间。单是接收满清庞大的地盘和人口,以金州军现在的情况也是有心无力。

兵法上素来有哀兵必胜的说法,可见此时出兵并不是一个太好的时机,鲁若麟宁愿再等一等,等到把握更大的时候再出手。

朝廷那边得到皇太极去世的消息时,心态非常复杂。

既为这个曾经给大明造成巨大伤害的对手死掉感到高兴,觉得老天爷还是开眼的,终于收走了这个恶魔。同时又担心皇太极的死亡会影响双方的议和,这次议和不光对满清非常重要,对大明同样意义重大。

要是大明这个时候对皇太极的去世表现得太过兴奋,会不会让满清觉得大明太缺乏诚意了?

正是出于这种复杂的心理,朝廷在皇太极去世的事情上并没有大肆宣扬,基本上是低调处理。

同时为了展示自己的大国风范,适度的向满清示一下好,以及崇祯心底那一抹对于皇太极去世的兔死狐悲之感,朝廷还向满清派遣了吊丧人员。

毕竟皇太极和崇祯的身份是相同的,都是皇帝。哪怕朝廷从来没有承认过,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朝廷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