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9 章(1 / 1)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已经有了与金州军划清界限的意思,但是辽西明军完全无视了。现在金州军是辽西明军的最大金主,朝廷的话也好使。

山东的情况和辽西明军差不多,而且受到的影响更深。

因为近水楼台的原因,金州军对山东,特别是登州和莱州的影响是非常深的。有非常多的山东商人去辽南经商甚至是定居,举家搬迁到辽南的也不在少数。

特别是当初被迫逃到山东的辽东人,回流辽南的非常多。

这些辽东人其实在山东过得并不好,很受当地人排挤,如果不是实在没地方去,他们也不愿意滞留山东。

现在既然可以光明正大的回到辽东,而且金州军对他们非常的欢迎,给他们一种家的温暖,这些辽东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回去呢?

特别是金州军在南关战役的胜利,大大加强了人们对金州军的信心,山东那边自发前往辽南的百姓就更多了。

金州军的水师日夜航行在登州至旅顺的航线上,为那些移民船和商船护航,没有任何人敢进行阻拦。

比海上实力,登莱水师在金州军面前完全不够看,非但没有参与封锁,反而积极的参与到和金州军的贸易中来。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对金州军的封锁完全就是一个笑话。

金州军繁荣的经济还带动了一水相隔的登州和山东,不但为金州军输出了大量的原材料,还大做转手贸易,赚了不少的钱。

金州军甚至在登州与当地官府和世家大族合伙建了水泥工厂,规模庞大,不但供金州军自己使用,还大量外售,是合作共赢的最佳典范。

有这么多的利益纠葛,朝廷想要山东与金州军断绝往来不是开玩笑吗?

朝廷原本想趁着局势好转好好修整一下,恢复一些元气。可惜朝廷的好日子没过太久,已经招降的张献忠在谷城又反了。而且在投降朝廷的这段时间里,张献忠蓄精养锐,再次反出时实力反而更加强大了。

而且张献忠的再反在农民军中引起了连锁反应,罗汝才、马守应部也起兵而响应,并到谷城与张献忠会合。隐伏在商雒山中的李自成也重整旗鼓,经湖北郧、均地区进入河南。农民起义的烽火,又一次在中原大地上燃烧起来。

此时朝廷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初招降张献忠的熊文灿派左良玉、罗岱前往剿灭张献忠,被张献忠击败,熊文灿也因此被盛怒的崇祯皇帝逮捕并处死。

而作战失败的左良玉虽然连降三级,但是依然可以戴罪立功,可见朝廷对于统兵大将的约束力已经越来越弱了。

这次张献忠、李自成等人明显汲取了以前的教训,不再与官军正面硬抗,而是四处游走,并且在宣传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开始拉拢百姓,不再一味的少杀抢掠,很是赢得了一些民心。

鉴于中原的农民军愈演愈烈,朝廷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对付农民起义军上面,其他地方已经无暇他顾了,自然放松了对金州军的制约。

第380章 风云再起

时间一晃来到了崇祯十四年,距离金州军与清军的大战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金州军周边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金州军并没有盲目的扩张,而是养精蓄锐,抓紧时间发展自身的实力。

全力发展的金州军成果是非常惊人的。

这一年多里,得益于中原农民起义军暴起,有更多的百姓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为了应付日益频繁的战事,朝廷只能不断的加税来保证军费开支,结果就是更多的百姓破产,加入到了流民或者起义军的行列。

这个时候金州军不趁机吸纳人口更待何时,通过各种正规的、不正规的渠道,金州军一年多的时间里硬是增加了约二百多万的人口。

现在金州军治下的百姓全部加起来已经将近四百万了,而且增长的趋势根本就停不下来。

在这期间,为了妥善安置这些到来的百姓,金州军几乎使出了全力,根本没有精力向外扩张。

金州军治下的三个重要居住地,济州岛、辽南、长生岛基本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来安置百姓了。甚至辽南附近一些大的岛屿也开始安排人前往居住,留给金州军的空间已经不是很多了。

但是想要鲁若麟停止接纳人口是不可能的。

人口就是财富,就是实力,土地不够可以去开拓,人口却不能凭空变出来,当然是越多越好。

蛰伏了一年多的金州军已经稳定住了内部,是时候向外展示自己的獠牙了。

满清也没有闲着,在这场争霸天下的游戏中,不进则死,它也在拼命增强自己的实力。

满清作为一个强盗政权,靠自身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只有抢劫别人才能壮大自己。放眼周边可以供他劫掠的对象并不多,只有朝鲜、大明和蒙古,以及近在咫尺的金州军。

只是在明知无法击败金州军的情况下,清军想要发展壮大只能另谋出路。这个时候,作为满清附庸国的朝鲜自然就倒了血霉。

满清对于朝鲜的索取一日比一日酷烈,完全不在乎朝鲜的死活,引起了朝鲜君臣的强烈不满,甚至满清对朝鲜的控制都有些失控的苗头。为此,皇太极派阿济格率大军驻扎朝鲜汉城,强势镇压并加紧收刮,使得朝鲜上下一片凄风苦雨。

不堪剥削的朝鲜派人密会鲁若麟,希望鲁若麟能够派兵拯救朝鲜,为此朝鲜甚至愿意将平安道的土地割让给金州军。

朝鲜的平安道是清军进出朝鲜的必经之路,朝鲜将平安道割让给金州军并没有安什么好心,完全是希望金州军能够替朝鲜挡住北方满清的侵袭。

鲁若麟思虑再三拒绝了朝鲜的提议。

并不是鲁若麟嫌弃平安道的土地,而是金州军现在还没有做好出击灭掉满清的准备,冒然出兵朝鲜反而打断了金州军自己的节奏。

在鲁若麟的计划中,朝鲜也是重要的一环,是要纳入统治版图的,最好是清军将朝鲜祸害得再厉害一些,到时候朝鲜百姓才会更加欢迎金州军这个解放者。

除了压榨朝鲜,皇太极还打起来关宁军和蒙古的主意。

东蒙古是满清重要的盟友,满清也不敢逼迫太甚。但是西蒙古和漠北蒙古就不一样了,他们还没有完全臣服满清,所以皇太极将目光转向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