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4 章(1 / 1)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拿去用,就算是你提前预支的俸禄。”鲁若麟示意亲兵将银元送给吴朝杰。

吴朝杰见鲁若麟如此贴心,心中甚是感动:“如此属下就却之不恭了。”

收下银元,吴朝杰马上就以鲁若麟的属下自居,心态转变得非常快,更加让鲁若麟满意了。

看到这一幕,刘望山恨不得抽自己一巴掌,已经帮了九十九步了,最后一步怎么就疏忽了呢?

他原以为吴朝杰身为举人肯定不缺钱,哪里能够想到吴朝杰经历了逃难后快要山穷水尽,要不然也不会这么爽快的接受鲁若麟送的银子。

说是预支的俸禄,那不过是照顾吴朝杰的面子,否则哪有一下预支这么多的。

从鲁若麟的府邸出来,吴朝杰精神非常亢奋,终于有了依靠,而且鲁若麟对自己还非常重视,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四处流浪了。

“刘掌柜的大恩在下一定铭记于心,他日若有所成,定当涌泉相报。”吴朝杰慎重其事的给刘望山行了一礼。

“不敢,不敢。也是你入了平辽伯的眼,该有此造化,我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刘望山费这番力气等的就是这句话,所以心里非常开心。

“平辽伯何等人物,要是没有刘掌柜力荐,在下只怕连见面的机会都不会有,何来为平辽伯效力。”刘望山话是这么说,但是吴朝杰必须要认这个人情。

能够直接推荐到鲁若麟面前,这份人情可不小,一般人根本没有这个机会。

“吴举人,别怪我交浅言深。你虽然加入了金州军,但这只是开始。金州军与朝廷大为不同,用朝廷的那一套在这边是行不通的。你需要小心谨慎,尽快适应金州军的规矩和做事风格,先站稳脚跟再说。”刘望山对吴朝杰给予了很大希望,善意的提醒道。

“刘掌柜一片好心,在下岂能不知。我来辽南也有些时日了,对金州军也多有观察和了解,真的是政通人和、百业兴盛,平辽伯有大才啊。”

“特别是金州军治下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与朝廷治下完全是天壤之别,长此以往下去,金州军的前景不可限量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能够加入金州军说不得真的是我的造化。”吴朝杰感叹道。

“你能够这样想最好,跟着平辽伯是绝对不会吃亏的,这点我绝对可以保证。只要用心做事,荣华富贵绝对少不了你的。”刘望山深有感触的说道。

“那就借您的吉言了。”吴朝杰笑得格外的灿烂。

第372章 盯上孔家了

吴朝杰回到客栈后,将自己被鲁若麟接纳的事情一说,让妻子黄氏喜极而泣。

黄氏是一位贤妻,虽然吴朝杰因为伸张正义遭受了孔家的报复,使得一家人四处逃难。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抱怨,反而屡屡鼓励吴朝杰,尽最大的努力维持这个家庭的完整和生计。

现在吴朝杰终于安定下来,黄氏一直提着的心也终于放下来了。

吴朝杰前往人事部门报到后,拿到了前往施政学院学习的凭证,并分配了一间单独的小房子。

刘望山这次长了心眼,特意为吴朝杰送来了全套的家具,还送了一些文房和生活用品,算是弥补之前的疏漏。

吴朝杰对于刘望山怀的什么心思心知肚明,无非是想烧一下自己这个冷灶。

不过吴朝杰也非常看得开,人就怕没有利用价值,否则只能碌碌无为的过一生。何况自己这个时候确实非常需要帮助,刘望山虽然心思没有那么单纯,但是与其他人比起来已经非常难得了。

所以吴朝杰坦然的收下了刘望山的礼物,日后若有机会再回报他就是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金州军雇员来到旅顺,这些人的住宿问题也成了一大难题。因为前期施工力量都集中在了南关和工厂上面,对雇员们的宿舍建设难免就有些滞后了。

现在很多雇员们都是居住在集体宿舍里面,只有成了家或者达到一定级别的人才能住进单间。吴朝杰能够一来就分到一个单间已经非常难得了,这其中也有因为他是鲁若麟推荐的而受到一定优待的缘故。

当然,宿舍紧张的情况正在缓解,旅顺城里如今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各种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或者擅长种地的,也有一些人比较喜欢在工地干活,或者是单纯的喜欢工地的工钱比较高。总之,从南关撤回来的建设大军,起码有一半又重新投入到了旅顺的建设当中。

未完工的旅顺城墙、工厂、道路、码头扩建、住宅,有太多的活等着他们去做了。比起以往,建设司的规模扩大了好几倍,依然满足不了需求。现在制约建设速度的不再是劳动力,而是水泥的供应依然短缺。

虽然辽南的几家水泥厂陆续投产,但是生产出来的水泥还是不够用。庞大的建筑工地像怪兽一样,再多的水泥也能够吃得下。现在仅凭辽南的水泥工厂产能是远远不够的,洪承畴那边的水泥厂也要提上日程了。

比起辽南,关宁和山东更加适合水泥生产,那边的资源更丰富一些,生产起来更加容易。鲁若麟不介意将水泥厂建在那里,与当地势力一起赚钱,只要能获得足够的水泥。

鲁若麟安排吴朝杰进施政学院一方面是金州军有这样的规矩,另一方面也是需要时间去核实吴朝杰说的情况。鲁若麟肯定不能仅凭吴朝杰的一面之词就相信他说的话,至少要调查清楚以后才能委以重任。

改组后的暗影司司长朱朝卿被鲁若麟叫了过来,准备交给他一项重大的任务。

朱朝卿当惯了锦衣卫,习惯躲在暗处,并不喜欢走在前台与那些文官们打交道,鲁若麟将监察司监督官员的部分拿走正好和他的心意。反而是暗影司的工作内容更令他得心应手,也许有些人天生就喜欢走在阴影之中。

“朝卿,我们与曲阜的孔家可有什么往来?”鲁若麟问道。

朱朝卿虽然不知道为什么鲁若麟突然问起了孔家,但是恭恭敬敬的回答道:“据我们了解,商业司与孔家是有生意往来的,主要是向他们兜售我们的产品,随便从孔家买进粮食。”

“哦,是吗?从孔家买的粮食多吗?”鲁若麟接着问道。

“具体情况我不是很清楚,但是从以往的情报看,大概有个三、五万石吧。”朱朝卿毕竟不是主管商业的,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知道的那么详细。

“三、五万石确实不多。”鲁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