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我的心都有。”
向盛平心有戚戚,显然也是有同样的情况。
谭明仲有些同情的看了二人一眼,这就是大明的官场生态。一层一层的剥削,层层得利,受损的只有朝廷和百姓。想要在官场生存下去,就不得不同流合污,整个官场风气早就坏掉了。
小官小贪,大官大贪,总之绝对不会放过捞钱的机会。既然是官场常态,那就是法不责众,所以也没有人敢在肃贪上说事,因为那是自绝于整个官场。
“两位大人,你们有你们的难处,我们也有我们的规矩,除非我们伯爷发话,否则给我一万个胆子我也是不敢改数字的。”谭明仲爱莫能助的说道。
王怀义和向盛平相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无奈。
想要说服鲁若麟配合他们贪污,凭什么?他们自信没有那个脸去说这个事情,而且鲁若麟会不会搭理都难说。
“唉,早知道就不该接这个差事。”向盛平猛的一拍自己的大腿,满脸的沮丧。
他们也是想当然了,以为收税绝对是个美差,上下其手的机会多得是,可惜碰到了较真的金州军,所有美梦都成了泡影。
“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赶紧想办法才是真的。”王怀义气恼的瞪了向盛平一眼,马上讨好的向谭明仲说道:“谭大人,谭祖宗,你看我们都被逼到这个份上了,帮我们想个法子吧。”
谭明仲略微沉思了一会,决定还是帮他们出个主意算了,毕竟和他们也算配合默契,而且比较听话,换个人也好不了多少。
“首先据实上报,我想你们的上官在你们身边肯定有眼线,我们实际收了多少税银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只要你们没有贪钱,他们也拿你们没办法。大不了将责任推到我们金州军身上,反正我们也不怕。”
王怀义和向盛平只能点点头,实在没有其他好办法了。
“还有,你们别老是把眼珠子盯在那点税银身上,那么多合理合法赚钱的门路你们不找,却非要在贪污这一棵树上吊死,脑筋怎么这么死呢。”谭明仲怒其不争的说道。
当面被谭明仲喝斥,王怀义和向盛平的面子都有些挂不住了。不过他们此时更在意的是谭明仲所说的合理合法赚钱的门路,那才是他们急需的。
第341章 钱不经花
大明这些官员们习惯了伸手捞钱,已经懒到不想动脑筋去赚钱了。
也是,手中握有权力,动动嘴皮子就可以捞到钱,干嘛还要劳心劳力的去找门路。这些人连站着赚钱都嫌累,更不用说跪着赚了,只有躺着赚才是他们的做事方式。
如果不是被逼到这个份上,王怀义和向盛平也不会向谭明仲咨询怎么站着赚钱。至于跪着赚钱,他们都是有身份的人,还不至于囧迫到那个份上。
“我等愚笨,还请谭大人不吝赐教。”为了能赚到钱,连向盛平这个一向高傲的文官也低下了头。
“你们好歹也是朝廷钦命的收税大使,各方总要卖些面子。你们完全可以将钦差的权力利用起来,从各地进货到上海来卖啊,想来这一路上应该没有人敢收你们的税吧。”谭明仲这是明着告诉他们以权谋私,不过这种危害比起贪污税银要小得多。
大明的江河湖海、官道上各种税关多如牛毛,没有关系和实力,贩运货物收税都会被收得怀疑人生,更不用说随时都有被税丁们找各种借口罚没的危险。
这还只是官面上的,各路江湖豪侠们沿路还要收“保护费”,一些不讲究的还会夺财害命。所以一般的商人想要长途贩运货物肯定会赔得倾家荡产,甚至小命不保。
不过这种事情在王怀义和向盛平身上应该不存在,好歹是钦差,虽然不过是收税的钦差,那也代表着皇帝和朝廷,这点面子黑白两道还是会给的。
随便说一下,除非是想造反,或者利益特别大,江湖豪侠们一般是不会动官府势力对手的。
被谭明仲这么一说,王怀义和向盛平心思就活泛起来了。
这些套路他们不是不懂,反而非常的熟悉,只是之前一直将注意力放在了私吞税银上,也没想着要去赚这些辛苦钱,所以将这些套路给忽视了。
“着啊,我咋就没想到呢。”王怀义和向盛平懊恼的说道。
“至于是你们自己经营,还是将名额委托给别人自己占股,那就看你们自己的想法了。顺便说一句,要是你们的货,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我可以给予最优惠的税收。”谭明仲给出了自己最大的诚意,可惜两人还有些不领情。
“我们自己的货还要收税啊?谭大人也太不近人情了吧。”王怀义抱怨道。
“金州军的规矩,税收一视同仁,没有例外。在金州军连伯爷自己都要交税,你说你们的税要不要收?何况要是不收你们的税,其他人都挂在你们名下,这税还收个屁啊。”谭明仲对不识好歹的两人爆了粗口,让两人都有些悻悻的。
还别说,刚才他们还真有将免税权租出去的想法,可惜还没说出口就被谭明仲堵死了。不过好歹还捞了个优惠政策,也不算一无所获吧。
其实在大明,官员经商比起百姓有太多的优势,这也是官宦人家非常容易发家的原因。特权与资源的结合已经排除了其他多数的竞争者,剩下的都是豪强们之间的游戏,普通百姓根本没有多少经商的空间。
官越大生意自然做的越大,官没有了,再大的生意也不过是别人的碗中肉,这才是大明的生意经。
展示了许久的皇家物品在炒作了这么长时间之后,终于开始对外销售了,一时间上海县城的达官贵人们挤满了皇家交易所。
本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内廷这次拿出来的东西都是精品,而且数量不多,加上最令人动心的“大明皇家监制”标签,吊足了江南富人们的胃口。
这些东西的销售也没有采用以往的模式,而是以拍卖的形式尽量的争取卖出高价。
江南富人们对于拍卖并不陌生,但是像皇家交易所这样搞得这么正式和隆重的却是极为少见。
这些皇家物品已经展示多日,究竟好不好大家心里早就有数了,所以拍卖一开始就朝着火热的方向发展。
官窑茶具一套卖出了近五百两,一百套茶具就为内廷换回了差不多五万两银子。还有一些瓷器、铜器、金银器、玉器,这些由内廷顶尖的手艺匠人做出来的物品也受到了江南富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