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做事了。”
“刘浩然?他是什么样的人?”听到刘浩然是鲁若麟的学生,卢象升顿时来了兴趣。
“以前是松江府的乞丐,后来被鲁大人亲自救回来了,因此有了渊源。他算是幼军营里最早的一批孤儿,听说以前就有读书的底子,人又特别聪明,学什么都快,非常得鲁大人喜爱,因而被收为弟子。鲁大人府上的对刘浩然完全敞开,随时可以借阅,能够有这样待遇的就他一个了。而且他不光书读得好,音乐、体育、军事训练也都非常出色,是幼军营里的绝对魁首。”
胡文仁说起刘浩然那是头头是道,简直就是一个小迷弟。
听了胡文仁的讲述,卢象升在脑海里迅速勾勒出了一个少年英才的模样。
“你也不要妄自菲薄,就你的资质,在老夫所见过的少年中已属上佳。所谓学海无涯,只要你坚持下去,他日必定也会有所成就。”卢象升知道有些人天资过人,根本无法攀比,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所以对胡文仁劝慰了一番。
“小子多谢卢公教诲。”胡文仁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小子的天资不高,不过在营造上算是有些天赋。他日准备在造船上好好学习下,也算承袭父业。我的愿望是造出最好最大的船,然后扬帆四海,展我华夏威仪。”
“好!有志气!”卢象升又对胡文仁高看了一眼,能够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又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目标又切实可行,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少年,真的无法要求太多了。
卢象升说着从腰间解下一块玉佩,递给了胡文仁:“老夫将此玉赠与你,希望你早日达成你的愿望。”
胡文仁先是看了一下胡贵贤,见爷爷轻轻的点了点头,这才恭恭敬敬的将玉佩收下。“小子多谢卢公赐玉,必定铭记卢公教诲。”
卢象升满意的点了点头。
胡贵贤现在眼界可不是以前了,也认识不少好东西,自然一眼就认出了卢象升赐给胡文仁的玉佩是上好的羊脂白玉,做工也甚是精美,价值肯定不菲。
不过这是长辈对晚辈的赏赐,无论珍贵与否,都没有拒绝的道理,否则就是打了卢象升的脸。
有了这个互动之后,双方的关系更加亲密了,话题自然就随意轻松了许多。
“老丈是哪里人?怎么来济州岛的?”卢象升对胡贵贤的经历比较感兴趣。
“老朽一家都是龙江船厂的船工,被当地的帮派逼迫,不得不逃亡到了济州岛。也幸好是来到了济州岛,否则老朽这一家人死在哪里都不知道了。”胡贵贤感叹道。
龙江船厂曾是大明最大的造船厂,郑和下西洋时的很多宝船都是在那里建造的。
不过随着明朝海禁政策的实施,龙江船厂一直在走下坡路,厂里的船工自然日子过得也很艰难。虽然龙江船厂因为隆庆开海兴旺过一段时间,但是终究在后来走向了没落。
对于船工这样的高端人才,金州军是非常关注的。因为金州军对船只的需求几乎没有止境,造船的速度远远跟不上需求,船工永远都处于紧缺状态。
大明的那些熟练船工自然成了金州军眼里的香馍馍,金州军通过各种手段,明里、暗里从龙江船厂收拢了不少的船工,大大的充实了济州岛的造船实力。
原本在大明快要饿死的胡贵贤一家,到了济州岛就成了高端人才,迅速的过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这种情况让卢象升心里堵得慌,感到非常的郁闷和难受。
大明病入膏肓啊。
第318章 以小见大
越是深入了解了济州岛百姓的生活状况,卢象升的心情愈发沉重。
同样的子民,在大明生不如死,到了济州岛却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如果仅仅只是个例好还说,可以说是特殊情况。但是以卢象升了解的情况,来到济州岛的大明百姓基本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光是大明的百姓,就连从朝鲜、日本过来的人也过上了好日子,那么问题只能出在统治者身上。
这些百姓对金州军的拥戴达到了极高的程度,可以说皇帝来了都不好使。谁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百姓就拥戴谁,道理就这么简单。
那些来到济州岛的朝鲜人和日本人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汉化,希望成为真正的汉人,得到鲁若麟的庇护,不用再返回自己的家乡。他们不光是语言,就连衣着和风俗习惯也在向汉人靠拢,刻意的想要抹去自己的族群特征。
随着济州的名声愈发响亮,每天都有不少的汉人、朝鲜人、日本人躲开官府的管控偷渡来到济州岛,甚至催生出了一大批专门做人口贩运生意的兼职商人。
就连那些原本驻扎在大员和澳门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也纷纷到济州岛定居。
比起澳门和大员,济州岛这个开放的城市更加适合贸易和居住。更重要的是金州军对他们并不排斥,只要遵守金州军的法律,他们就可以自由的活动。
这些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是非常有钱的,但是在澳门和大员他们即使是有钱也没有地方花。不光是因为当地的开发不够,更主要的是难以获得充沛的物资。
但是这种担心在济州岛就不存在了,发达的配套服务行业让这些欧洲人真正的体会到了东方文明的魅力。吃的、喝的、玩的,应有尽有,只要有钱,生活简直不要太舒服。
现在还不是欧洲文明强势的时候,他们虽然有钱,但是文明程度并不高,对东方文明他们充满了羡慕和向往。可惜东亚三国对他们的接受程度很低,使得他们无法体会到东方文明的魅力。
现在金州军对他们敞开了怀抱,使得他们可以接触到真正的华夏文明。
济州城的一切让这些欧洲人沉醉,这座城市不但比他们的那些殖民城市更加繁荣富庶,而且更加的文明。即使是他们的祖国,也找不到一个像济州城这样伟大的城市。
在他们的口中,济州城是“东方的伊甸园”、“人间天堂”,能够生活在这里是一种荣幸。
随着欧洲人的增多,这些欧洲人开始在济州岛开设工厂,主要生产他们的拳头产品,大炮和火枪。
要说欧洲的火枪、火炮技术也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的,特别是那些优秀的工匠,甚至比华夏的工匠更加出色。
对于欧洲人在济州岛开设武器工厂,金州军不制止,但是严格管控。仔细到每一条枪、每一门炮都会被记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