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5 章(1 / 1)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雨水稀少,遮风避雨还是没有问题的。

大通铺都是烧炕的,上面铺着干草,还放置着一床床叠好的被褥,保证在冬天里睡在上面温暖舒适。

这些都是前面的流民留下的成果,现在中转站的流民也在建设新的营房,为后来者建造一个舒适的临时家园。

卢象升对营房的现状很满意,这样的居住条件绝对可以保证流民们不会冻死,可见金州军是花了心思的。

接下来卢象升又去食堂参观了一下。

对流民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吃穿住,其中吃的问题最大。能够吃顿饱饭,活下去,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卢象升来的时候,正好是饭点,大家都在食堂排成一队队等着吃饭。

食堂里的桌椅都是那种连在一起的大长条,制作简单粗糙,但是结实耐用。

现场有金州军的士兵维持秩序,所以虽然人很多,但是秩序井然,没有什么混乱。

卢象升特意跑到前面去看了一下,只见发放的食物很简单,就三样。蒸红薯,咸鱼炖土豆,加上一碗肉汤。

餐具就是一个大木盘子,所有的饭菜都放在里面。大个的红薯有三四个,如果觉得不够可以多要,但是一定要吃完;咸鱼炖土豆不多,但是油汪汪的,而且每个人都会分到一两块咸鱼;说是肉汤,其实看不到几块肉,不过上面的油花倒是看得非常清楚,至少确实放了肉或者骨头的。

这样的食物荤素搭配,已经非常好了,对流民来说甚至有些奢侈。

卢象升看到每个流民打好了饭菜都是一脸的惊喜,端好盘子就会就近找个地方坐下来吃。

咬几口红薯,吃点咸鱼土豆,再呷几口肉汤,那表情不知道有多满足。

卢象升发现每个队伍的最前面都是妇女、小孩和老人,更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本来应该是吃大米饭或者馒头的,只是最近来的人太多,米面稀缺,只能用红薯来填饱肚子了。”黄济在一旁解释道。

卢象升对着黄济欣慰的说道:“已经很不容易了。其实百姓们所求的不过是一碗稀粥聊以活命,你们能够让他们吃饱、吃好,还有鱼有肉,只怕他们早就对你们感恩戴德了。”

“那倒是。本来这些百姓对于去辽南还有些抵触,在这里过了几天之后,赶都赶不走了,只想快点去辽南,天天过这样的日子。”说起这个黄济一脸的得意。

在争夺民心上,朝廷明显的落在了金州军的后面,这让卢象升很是黯然。

但是百姓是最实际的,谁能让他们吃饱饭,过上好日子,他们就会支持谁。可以预见,这些百姓一旦去了辽南,就会成为鲁若麟的铁杆,哪怕是要他们和朝廷对着干,他们也不会有丝毫的犹豫。

但是这能怪鲁若麟吗?没有鲁若麟,这些百姓中的很多人可能会饿死、冻死,或者揭竿而起造反,鲁若麟救济这些百姓对当下的朝廷是有益的,而且可以称得上是大大的善举。

只是如此做的隐患还是太大了,一旦鲁若麟有不臣之心,朝廷对鲁若麟的放任就会成祸乱的根源之一。

说到底还是朝廷自己无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鲁若麟大肆的收买人心而无力反制,甚至要推波助澜才能度过难关,实在可悲。

卢象升将担忧埋藏在心底,对黄济笑着问道:“要同时养活这么多人,还要吃得这么好,不容易吧?”

黄济闻言表情略带苦涩的点点头:“确实不容易。十几万人要吃要喝,而且每天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我这边的压力也非常大。好在这些日子来天津的粮船逐渐增多,后面就会宽松不少,还能有余力兑现对朝廷的承诺了。”

“什么承诺?”卢象升一愣,他还不知道鲁若麟与朝廷达成的换粮协议。

黄济连忙将事情的原委给卢象升讲了一遍,卢象升听完点了点头:“兴汉此举善莫大焉。”

鲁若麟愿意花大价钱为朝廷输送粮食,可谓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对于朝廷稳定北方作用巨大。卢象升对于鲁若麟没有只顾自家利益,而是以朝廷大局为重非常满意,刚才的那些担忧也被冲淡了不少。

这些百姓们吃的很快,也吃的非常干净,吃完后马上起身,将位置留给后面的人。而且每个吃完的人都规规矩矩的将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有专门的人将餐具收走清洗,整套流程井然有序。

仅仅是吃饭的这点细节,卢象升也看在了眼里,对于金州军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将百姓调教得这么懂规矩非常意外,决定再多看一看。

第287章 冬衣的诱惑

吃完饭的百姓乖乖的回到了营房,那里烧着暖炕,比在外面舒服得多。

有的人躺在炕上消食,有的则围在一起聊天,气氛比较安逸。

为了避免一些麻烦,百姓们都是分男女休息的,小孩们基本都在女子的营房里。吃饱饭的孩子们精力充沛,在长长的通铺上跑来跑去,嬉戏打闹,欢快得很。

这些女子们围在一起聊天,话题永远都离不开即将前往的辽南。

“你们说去了辽南还能每天这样吃吗?”

“想什么美事呢,天天给你吃鱼吃肉,你当自己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吗?”

“就算没有鱼和肉,这红薯总有吧?”

“有红薯吃也不错啊,味道甜甜的,还顶饿。”

……

从濒临饿死,到现在每餐都有鱼和肉吃,难民们对现在的生活非常的满意。

不光吃得饱,连睡觉的地方也暖和,这样的日子就是当初在家里都不曾享受过。

营地里的难民,女人被安排做饭、打扫卫生。男人则要去修建新的营房还有道路等,稍微辛苦一些。

闲暇时,金州军还会将这些难民们组织起来,集中宣讲一些金州军的规矩和政策,尽量打消难民们的顾虑。

一套组合拳下来,难民们对于去辽南基本不再恐惧,而是更多的充满了向往。难民们也习惯了金州军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渐渐的对他们产生了依赖。

正当这个营房里的女人们在休息的时候,营房外响起了大声的呼喊:“王香莲!王香莲在吗?”

有人听到了外面的呼喊,在里面喊道:“王室长!王室长!外面有人找!”

一个中年女子听到了,连忙快步走到营房外,一看来人,马上笑脸相迎的说道:“谭大人,您怎么来了?”

来人正是金州军负责难民安置工作的谭乐民。

谭乐民率属于后勤司,归王福来管辖,安置、转移难民是他的本职工作,王香莲这一屋子女人也归他管。

“来了几船冬衣,已经入库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