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4 章(1 / 1)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败俱伤呢。骆大人完全可以去其他地方收拢流民嘛,趁着消息还没有传出去赶紧行动吧。现在还是这个价格,要是后面来的人多了,粮食不够,可能有些地方会主动降价的。”鲁若麟的话让两人一惊。

“不是说好了300斤吗?怎么会降价呢?”郭建初急了。

“现在是300斤,但是从南边运粮食过来是要花时间的,到时候粮食不够了,只能少发粮食或者换成发钱。200斤粮食或者5两银子你选哪样?”鲁若麟的话让郭建初沉默了。

这还用说吗?还是会选粮食,5两银子能够买到200斤粮食吗?至少现在的粮价是不行的。

“现在两位是最先得到消息的,趁着粮食还够,赶紧先组织流民送过去吧。”鲁若麟好心的建议道。

“既然如此,本官就先告辞了。”不管是换粮食还是换钱,都不亏,当然最好是能够换到粮食。时间紧迫,郭建初立马就告辞离开了。

骆养性也不敢迟疑,准备回去派人去外地组织流民送往天津。

“骆大人别忘了让人去城外军营接受刺客和俘虏。”临了鲁若麟提醒道。

“本官知道了。鲁大人高义,本官铭记在心。以后有什么用得到锦衣卫的地方,还请直说,能帮的一定帮。”骆养性的意思很明显,能帮的就帮,不能帮的话他是不会接的。

这也是他主动送铺子给鲁若麟的原因:不愿意欠鲁若麟的人情。作为皇家养的忠犬,与外臣不能过从甚密,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不过鲁若麟也没有在意,顺手结个善缘罢了,并不一定要求回报。

郭建初和骆养性从鲁若麟那里出来后,急急忙忙的就往各自的衙门赶,并通知属下们开会。

当郭建初说出鲁若麟用粮食换流民的事情之后,属官们全都激动了。

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情。

现在那些流民不但不再是负担,反而是成堆的粮食,顺天府衙门的官员们从来没有觉得流民这么可爱过。

“大人,到时候鲁总兵会不会赖账啊?”要将流民送过去,顺天府是要先垫付一些粮食的,否则流民路上吃什么。

要是鲁若麟到时候不要了,这些流民发现被骗群情激动之下可是什么都做的出来的。

“不会,鲁总兵一直在天津招揽流民,几乎是有多少要多少,连他从塞外救回来的百姓也全都被他送到了辽南。这次更是花这么大的代价换取流民,按照他一贯的行事作风看,绝对是真的。”郭建初还没有说话,就有同知帮忙解释了。

“黄同知说的很对。鲁总兵可是当着我的面打了包票的,绝对可以换回粮食。只是先来先得,后来的可能就只有银子了。所以趁着其他地方还不知情,赶紧行动起来,将京城里的所有流民都送到天津去,把粮食换回来。”郭建初神情激动的说道。

“京城里的流民这么多,仅凭衙门里的人手根本无法将这些流民送到天津去啊。”通判皱着眉头说道。

看着一大碗肥肉却吃不到嘴里,这心里是要有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一个推官说道:“要不,去五军都督府借点兵?”

“不行!让那些兵油子沾上了,不知道会损失多少。到时候会不会有我们的份都难说。”同知大人果断的拒绝了这个提议。

郭建初看着下面的属官你一言我一语,他自己却对具体方案基本不发话。

有些事情做老大的是不能轻易发表意见的,万一说错了会被属下轻视,他只需要做最后的判断和选择就够了。

这时,平时不太起眼的陈经历开口了。

“将宛平和大兴两县的所有差役都用起来,还有城里各里坊的义兵们都组织起来护送流民去天津。流民送走了,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情,想必他们肯定是愿意的。”

“同时,城里大小帮派也必须听从府衙的命令,帮忙护送流民去天津。这是整个顺天府的大事情,哪个敢推诿,除非以后都别在顺天府混了。”

“至于流民们路上的吃饭问题,组织各里坊做饼,每个流民发几个,再带些粮食路上熬粥,确保他们路上饿不死。”

“每个护送流民去天津的人可以承诺给50斤粮食的酬劳,绝对不愁招不到人手。”

郭建初见这个经历说得头头是道,而且非常具有操作性,顿时对他刮目相看。

这个陈经历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没想到关键时刻这么给力。

时不待我,郭建初也不再征求其他人的意见了,直接拍板道:“就这么办!既然是陈经历的想法,那这个事情就交给你去做,府衙全力支持,有任何问题你都可以直接来找本官。还有,哪个要是敢在暗地里使坏,别怪本官不讲情面!”

郭建初知道这些属官们私下里斗得也非常厉害,所以提前对他们做出警告。平时的时候他可以不管,但这个时候敢不以大局为重,就别怪他下狠手。

陈经历见府尹大人越过众多上官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到自己手上,神情激动的站起来说道:“既然大人如此信任下官,下官敢不从命。”

第276章 见面分一半

鲁若麟将消息说给郭建初和骆养性听,并告诉他们粮食不足,就是想给他们造成一种粮食不足,先到先得的错觉。

为了能够换到足额的粮食,想必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将人尽快送到天津去,生怕别人也得到消息提前将粮食换走了。

有了竞争的压力,鲁若麟就可以提前把这些流民拿到手送到辽南去。而且有了这样一个前提,后续如果粮食不足了,降低交易的价格也就顺理成章了。

顺天府衙门的行动力还是可以的,上下一起发动起来之后,很快就将城里的流民组织了起来。每个流民都分到了几个大大的炊饼,并告之他们顺天府将把他们护送到天津去,那里会有人给他们饭吃,给他们工作。

至于发给流民们的炊饼,都是衙门找当地大户借粮做的,而且都写了借条,承诺半月内归还,并加五成归还。

面对强势的衙门,大户们也不好得罪。好在有借条在手,而且利息非常可观,大户们还是把粮食借出去了。

更何况上门借粮的官员们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归还,并且暗示衙门里的老爷们只要是家里有余粮的全都借出来了,绝对是难得的发财机会。但是问到具体的原因时,一个个都是讳莫如深,神秘得很。

顺天府衙门是下了封口令的,对外一律说是为了明天的献俘仪式,将京中流民另行安置。一些不明就里的人真以为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