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的收益朝廷要占四成。”杨嗣昌不会放过任何为朝廷攫取利益的机会,过了这个村可能就没有这个店了。
“不可能。我们耗费那么多的钱粮,后续还要费心经营,能够分给朝廷两成已经足以展现我们的诚意了,再多我们就无利可图了。”鲁若麟摇头拒绝道。
“你们攻打苏禄总要一个理由吧?朝廷可以下诏书命你和郑芝龙驱逐西洋人,恢复苏禄藩国,给你们一个大义名分。”杨嗣昌也知道不拿出点东西,争起利益来也底气不足,所以用朝廷的授权作为交换筹码。
鲁若麟听到这里沉默了。
朝廷的授权有没有用?其实是很有用的。至少可以争取到当地土着的配合,在道义上站在制高点,不会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和恐惧。
而且现在海外贸易还离不开西班牙人的支持,什么时候鲁若麟的船队可以自己抵达美洲,那才是踢掉西班牙人的时候。所以,在鲁若麟的规划中,并不是要彻底消灭西班牙人,至少现在还不是。那么在法理上站稳脚跟就非常重要了,保护自己的属国在哪里都说得通。
至于帮谁复国,那个不重要,随便找个土着当傀儡就可以了,要的只是那个名分,最后还是要靠拳头说话的。
“三成,最多三成,再多就不可能了。”鲁若麟沉思良久,肉痛的说道。
“好!就这么定了。”杨嗣昌此时非常高兴,笑呵呵的说道:“大明在南洋素有威望,能够拿到朝廷的授权你们并不亏。”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大明前期在南洋的名声非常好,确实可以为鲁若麟开拓南洋带来不少的便利,起码比那些西洋人要容易被接受一些。
“阁老,下官运来天津的粮食终归有限,只能尽量多运,不够的话只能用银子支付费用,还请阁老谅解。”鲁若麟怕朝廷送来的人太多,自己的粮食不够支付,提前打个预防针。
“粮食最低要有一千万斤,否则老夫只能停止送人。”一千万斤是杨嗣昌的底线,再少就不够朝廷使用了。
一千万斤也就是五千吨,咬咬牙多跑几趟还是可以的。
“行,下官一定尽力。”鲁若麟点点头。
第271章 鸡飞狗跳
谈了这么久,两人终于结束了话题,开始用饭了。
席间杨嗣昌的夫人派侍女前来对鲁若麟赠送眼镜表示感谢,并回赠了一串玛瑙佛珠,鲁若麟恭恭敬敬的收下了。
“这是拙荆几年前从一个高僧那里请来的,这些年一直随身携带,护佑拙荆无病无灾的,很是灵验。”杨嗣昌特意解释了一番。
“老夫人厚爱,福泽后辈,兴汉感激不尽。”不管多贵重,鲁若麟也不能退回去,否则就是打杨嗣昌和老夫人的脸。
其实鲁若麟送的东西并不止眼镜和地图,还有很多济州岛和辽东的特产,比如镜子、人参、貂皮等,都是很实用的贵重物品。
这些东西府上的管家早已告知了杨嗣昌,杨嗣昌也知道鲁若麟不缺这点东西,为了不打击他的热情,就都收下了。
而老夫人知道杨嗣昌收下了礼物之后,就知道不用避讳什么了,很快派人送来了回礼。
杨嗣昌为人严谨,说吃饭就是吃饭,几乎没有什么互动,甚是无趣。
杨嗣昌可能也知道气氛太过沉闷,所以很快就结束了这次用餐,鲁若麟也见机告退了。
这次与杨嗣昌的会面整体来说收获还是可以的,基本达到了鲁若麟的预期。而且与杨嗣昌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了,对于金州军后期从大明攫取资源会更加有利。
虽然杨嗣昌不是内个首辅,但是他深受崇祯信任,在内阁里的话语权比首辅薛国观还要高一些。所以鲁若麟才会与他直接商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他也可以代表朝廷许下一些承诺。
鲁若麟与杨嗣昌深入交流的时候,京城里却闹翻了天。
鲁若麟将刺客的尸体送到顺天府衙门,后来杨嗣昌又送了帖子去顺天府和锦衣卫,闹得两个衙门一阵鸡飞狗跳。
顺天府尹郭建初十分郁闷的听着手下通判汇报鲁若麟刺杀案的情况:“回府尹大人,下官在现场实地查验过,刺客埋伏的两所民居都是本地的老住户,户主及家人都被刺客杀害了,基本可以排除是同伙的可能。这两户隔街相对,在驿馆到杨阁老家的必经之路上,非常方便伏击。显然这些人知道鲁总兵肯定会前往拜会杨阁老,所以提前在那里进行了埋伏。”
“要是鲁总兵不走这条路呢?那他们岂不是白费功夫?”郭建初问道。
通判也是早有准备,“下官派人在其他几条鲁总兵可能经过的路上查看了一番,也发现了同样的布置。不过只有住户和家人的尸体,凶手已经不见了。”
“可恶!竟然如此灭绝人性、丧心病狂!把我大明京师当成什么了?查!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出来这么大的案子,顺天府也是要承担责任的,郭建初可以预见到明天就会有御史的弹劾奏折出现在朝堂上。
“是。下官已经将府衙和县衙里能够派出去的人都派出去了,争取尽快确认这些刺客的身份。”通判早就知道这个事情绝对不能善了,提前就将所有的人手撒出去了。
“很好。可有什么线索?”郭建初用期盼的眼神看着通判。
通判苦笑一声,“大人,这人手才刚刚撒出去,哪有那么快有结果。”
郭建初尴尬的笑了一下:“是本官心急了。一定要尽快找到这些刺客的幕后真凶,给朝廷和鲁总兵一个交代。”
说完还不忘给了通判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通判心领神会的点点头。
这是惯常操作了,遇到这样的大案要案,朝廷都是要限期破案的,实在不行总要丢出几个人给朝廷一个交代,只要自己这边口供拿得出手就可以了。
至于能不能拿到口供,通判一点都不担心,三木之下,没有什么办不到的。
正在通判琢磨着找哪个替罪更合适的时候,府尹的长随进来禀报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到访。
郭建初连忙起身说道:“肯定也是为刺杀案来的,走,一起去见一下。”
通判连忙跟着郭建初前往会客厅。
骆养性并没有坐下等郭建初,而是在客厅里来回踱步,显然心情也不太好。
郭建初来到会客厅之后,骆养性连客套话都免了,直接开口询问道:“郭大人,情况如何?”
郭建初也没有见怪,出了这样的事情,大家的日子都不会好过,也没有必要讲那些虚礼了,示意通判将掌握的情况给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