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任何话题。每当陈新甲旁敲侧击的询问他关于归顺朝廷的想法时,从来都是一句话:“我听大都督的,他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让陈新甲无从下手。
好在除了这个,其他的事情王大海还是非常配合的。不但带着陈新甲一行从头到尾将整个南关看了一遍,对于陈新甲想要看看军队和民夫的想法也没有拒绝。
对于这个事情王大海是有着自己的判断的。
兴汉军强大的真正原因绝对不是什么装备和技术,而是兴汉军的整个体制。
大明掌握的技术和钱财也不少,也没见他们把它转化为实力。即使让陈新甲他们看了,一样的东西拿回去都会变样,何况他们最多只能看到一些皮毛。
这么冷的天,兴汉军的士兵们还在训练,让陈新甲很是有些惊讶。
要知道大明的士兵一个月能操练个三五次就算不错的了,能够操练个上十次就算是精锐了。日日操练的绝对是强军,以前的戚家军就是这样的,现在只怕凤毛菱角都没有了。
想要士兵们动起来,没有充足的伙食和物资保障,要么把人练废练死,要么等着士兵们造反吧。很显然,大明的绝大多数军队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兴汉军的士兵能够在大冬天里仍然出来操练,每天大鱼大肉是绝对少不了的,而且浑身上下穿得严严实实的,手和脚都没放过。全套的棉袄冬装,里面看不见的还有厚厚的羊毛内衣。
这几年兴汉军的冬装套件在京师也很流行,陈新甲并不陌生,但是兴汉军的士兵们穿着的明显是档次比较高的,而且每个人都一样。
难怪能够不惧严寒跑出来操练,都是钱堆出来的啊。只要钱粮给的足,大明一样可以练出强军来。陈新甲自以为知道了兴汉军强大的原因。
其实真正想要达到兴汉军的标准,除了装备,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军饷足额按时发放,奖惩公平公开,思想教育从不放松,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等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了,而这些是陈新甲他们蜻蜓点水一般的视察绝对看不到的。
至少陈新甲心目中的强军和鲁若麟的标准是绝对不一样的。
第200章 礼炮轰鸣
去探望民夫营地的时候,听到陈新甲是大明朝廷的兵部侍郎,很多百姓连忙给他磕头请安,这令陈新甲的心情好了不少。
起码这证明大明朝廷的威信还在,百姓也非常认可。对此王大海,甚至是鲁若麟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兴汉军建立的时间太短了,声望值还太低了。比起两百多年的老字号王朝大明,兴汉军的底蕴还差得远。
哪怕是这些民夫还在兴汉军手底下讨生活,对于泱泱大明还是从心底里有着敬畏,绝不是兴汉军一时的教化就可以改变的。即使是军队里,保不住也会有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只是没有显露出来。
毕竟大明的体量在那里,兴汉军现在顶多算个小虾米。
陈新甲并没有在民夫营地多做逗留,本身他就不太喜欢与这些泥腿子们在一起,如果不是为了探查兴汉军的情况,他根本就不会踏足民夫营。
见识了南关城墙的高大、坚固,还有那些精锐的士兵,陈新甲也认为鞑子想要攻破南关再占辽南只怕会很困难,这让他对说服兴汉军归顺朝廷有了更大的期待。
看到了自己想要看的东西,陈新甲立即返回旅顺,时间紧迫,他想尽快去济州岛与鲁若麟碰面。
在回去的雪橇马车上,周经历突然提到了一个问题,让陈新甲起了兴趣。
“大人,您发现没有,这兴汉军的军营和民夫吃饭的食堂中,吃的最多是玉米、红薯和土豆这三种食物。”
“哦,这个本官倒没有注意,有什么说道的吗?”陈新甲好奇的问道。
“听说这三种食物都是从兴汉军那里流传出来的,现在不但兴汉军在种,朝鲜和江南那边也有大量的人在种。最主要的是,这三种作物的产量听说非常惊人,否则兴汉军也不会把他们当做主食了。”周经历明显是先前有过了解的,才会知道这么多的情况。
“非常惊人?亩产能够有多少?”陈新甲对玉米、红薯和土豆也不是一点都不知道,京师偶尔也会有人贩卖,陈新甲也曾吃过一些。
“听说如果照顾得当,玉米亩产可以有一千斤,红薯和土豆更惊人,亩产有两千斤。”
周经历的话让陈新甲一惊,随即摇摇头说道:“不可能,朝廷也曾大力推广过这些作物,只是效果差强人意啊。”
“那是因为耕种不得其法,各地官府推广也不是很得力。南方那边现在种植这些东西的地方越来越多了,产量就很不错。”
“难道是因为这些作物不适应北方的气候?”陈新甲最近两年一直在巡抚宣府,重心一直在兵事上。而且宣府是四战之地,时常受到鞑子入侵,根本无法安心农事,所以陈新甲对于新作物的推广不是不尽心,实在是力不从心。
“那倒不是。主要是北方连年饥荒,加上战乱不断,好多朝廷发下去的种子最后都被吃掉了,根本就种不起来。而且以前种子的价格也很贵,朝廷不发下去的话,那些地方官是舍不得买的。”周经历苦笑着摇摇头说道。
如今北方不仅有流民、鞑子,还有遍地开花的土匪、强盗、乱兵,想要安安稳稳的种地都比较困难了。这世道一乱,再好的作物也没有人种了。而且大明如今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收获的粮食再多农民也得不到,在北方推广这些作物也就成了奢望。
更有甚者,一些目光短浅之徒希望通过灾害掠夺财富,低价换取农民手上的田地,对于高产作物的推广更是百般阻扰,反正他们也不缺粮食吃,更是加大了推广的难度。
这些人以前就是通过这样的手段积累财富,只是这次估计要玩脱了。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已经不准备把自己饿死了,他们聚众造反,不但将这些富户的钱粮抢走了,顺便连他们的命也一起收走了。
陈新甲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道,心中充满了无奈。明明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却因为朝廷权威不再、钱粮不足,生生的被搁置了。
“这些东西是什么时候开始在江南种植的?”陈新甲问道。
“江南那边其实十几年前就有人种这些东西了,不过不知道为什么,产量没有兴汉军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