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了,那就要认打,具体如何处置自然由大都督决断。只是我等也要主动认错,否则失去了大都督的信任会是怎么样的结果我想大家都不愿意看到。”徐青松主张主动认错,挽回信任,争取从轻处罚。
“会长,会不会小题大做了?我等又没有造成什么损失,有必要吗?”有人还想装鸵鸟,牺牲几个士子躲过这次的惩罚。
“随便你,反正我是准备去认错的。”对于这样的侥幸份子,徐青松话都不想多说了。
听了徐青松的话,这个人尴尬的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就在这时,徐青松的老管家小布跑进来,在徐青松的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徐青松立刻站起来说道:“把人请到小厅,我马上过去。”
管家领命后立刻小步快跑了出去。
徐青松对着在场众人拱拱手,说道:“有客来访,稍离片刻,还请诸位海涵。”
“会长客气了,您去忙吧,不用管我们。”众人连忙起身还礼。
在徐青松离开后,在场的众人也讨论了起来,重点是是否要主动认错。
说来说去,最后的结果还是静观其变,看那些士子的处置结果如何再做决断。
他们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希望鲁若麟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是为了安抚那些女官做的姿态。
而且他们准备请些名士去都督府说项,尽量不要为难那些士子,毕竟都是读书人,还是要些脸面的。
很快徐青松板着脸回到了大厅,坐在主位上没有说话,显然是在思考问题。
有个与徐青松关系比较亲近的轻声问道:“会长,是谁惹你不高兴了?”
“监察厅派人来传话了,要我们晚上到绝味居赴宴。”徐青松一句话就让大厅里炸了锅。
“监察厅?他们想干什么?”立马就有人高声问道。
监察厅是干什么的他们怎么会不清楚,可以说就是缩小版的锦衣卫,只要是威胁到兴汉军的利益,什么事情都可以管。
就连他们向官员行贿都在他们的查处范围,以前就有几位商人栽在了他们手上,不但损失了大笔的银钱,人也遭了不少罪。
“监察司是代为传话的,今天宴会的主人是大都督。”徐青松觉得山雨欲来,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来。
话音刚落,满堂俱静。
第167章 操场论战
鲁若麟很少参加宴请,更别说主动举办了。除了逢年过节的一些大型宴会,只有一些私交比较好的人才能有机会与鲁若麟私下里聚一下。
正是因为如此,在这个节骨眼下鲁若麟的宴请绝对不正常。
“会长,你说的我们是什么意思?”一个家族代表用颤抖的声音问道。
“就是字面的意思,在坐的各位一个不少都要去参加。”徐青松接到监察司的递话时就知道事情闹大了,按照他对鲁若麟的了解,应该会有一批人要倒霉了。
在坐的顿时知道他们谋划的事情已经事发了,鲁若麟的邀请用脚想也知道不是让你去吃饭,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必定会有一场等着他们。
“会不会是大都督赞同我们的想法,提前给我们通个气?”其中一位实在是受不了压抑的气氛,抱着一丝侥幸的说道。
话刚说完他就后悔了,果然,大家都用一副看白痴的目光看着他,让他恨不得找条缝钻进去。
鲁若麟真要是想要改弦易辙,用得着这么高调吗?悄悄的做难道不好吗?毕竟辞退女官说得再好听也逃不过御磨杀驴的嫌疑。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大家都回去准备一下吧,晚上记得准时参加大都督的宴会。还是那句话,认错就要挨打,你们自己思量一下吧。”徐青松已经没有了与他们周旋的兴致,挥挥手让他们离去。
众人纷纷起身行礼离开,个个都是一脸的愁容,思考着怎么应对鲁若麟的怒火。
在赴宴之前,鲁若麟先去了施政学院,也就是通常说的培训班。任何有志于在兴汉军体系内发展的人都要经过这里的培训才能上岗,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之后培训合格了,你才能走上工作岗位,否则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
培训班的每个人培训时间是不一样的,除了日常的工作守则、行为规范、工作技能,思想工作也是一个重点的考察内容。鲁若麟可不想自家的地里长出来的是别家的庄稼,哪怕不能完全避免,也要尽可能的培养忠心于兴汉军的官员,否则他宁可不要。
这里面唯一受到特殊对待的是那些从兴汉军学堂里毕业的学生,至少他们从小就受到兴汉军的教育,在思想上是非常认可兴汉军的,忠诚度也要高的多。这些人从培训班里毕业往往是用时最短的,也非常受各部门欢迎。
如今培训班里有一批新近加入进来的江南士子,人数足有二百人,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景象。
这些人里大部分是童生,还有一些秀才,年纪大多为二十多到三十多,基本是那些科举无望的文人。
也是,哪怕是在科举上还有一点希望,他们也不会背井离乡的跑到济州岛来。只要能考上举人,立马就可以翻身做老爷,在江南做个地方土豪难道不香吗?
至于那些少年英杰就更不用说了,不光大家族不会放人,哪怕是贫寒人家还是想在科举上搏一搏的。不管怎么看,大明这艘船也要比兴汉军这个海外军阀阔气不少不是。
如果不是前途无望,或者迫于生计,这些人也不会来到济州岛的,华夏人的恋土情结有多严重就不用多说了。
所以说这群人其实在大明都是一群失意者,或自愿、或被家族安排,抱着一线希望来兴汉军求个前程的。
话虽如此,离开了江南文人荟萃之地,在济州岛他们是非常有优越感的。好歹是从大明最繁华的地方来到了海外蛮荒之地,以文人自居的他们是瞧不起这些化外之民的。
特别是兴汉军大量启用女官,在他们眼里简直就是有辱斯文,违背了纲常伦理,是有违礼仪的大事情。
他们一边可怜鲁若麟无人可用,居然沦落到要用青楼女子来牧民,一边又以一种舍我其谁的姿态等着在兴汉军中大展拳脚。最好是鲁若麟三请四顾,摆出一副求贤若渴的姿态,那就更完美了。
所以自从这群人进了培训班,成了气候,仗着自己人多势众,对培训班的教学制造了非常多的麻烦。
对于给他们上课的女教员,他们一律采用了不合作的态度,甚至反过来劝告女教员要遵守三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