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1 章(1 / 1)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照兴汉军的标准来。申请武器装备的报告更是一封接着一封往参谋司送去,一个劲的哭惨。本来就心有委屈,还不让人家哭几嗓子吗?

金大正和朴正焕对于自家出去的娃也没有小气,不但抽调了一批精兵强将给他们搭架子,更是支援了一批武器装备,好歹拉起了架势。

哪怕兄弟部队也是要讲个香火情的,既然从建立之初起,独一旅和独二旅就打上二师和三师的深刻烙印,不加强下关系不是傻吗?再不济以后合作起来也更加顺手不是。

余安宁现在就是独一旅一团三营二连一排三班的班长。

独一旅和独二旅下辖五个团,其中一个团的团长由旅长兼任。

余安宁好歹也当过一段时间的小队长,或多或少也历练了一点,当个班长还是驾轻就熟的。

三班的十个战士有七个是济州岛和白翎岛出来的,其他的三个人是这次辽南战事解放的汉民。

这也是新军里面的普遍情况,新移民的人数还不多,在新军里的比例自然就很低。

其他班都是老移民做班长,他们加入兴汉军时间更长,受到的熏陶和教育更多,对军队也更忠诚和认可,最重要的是素质比新移民更高,所以并不是歧视新移民,实在是争不过。

余安宁这个班则不然,余安宁这段时间拼命学习,加上人比较聪明,读书识字的能力大大提高,在学识上并不比老移民差多少。

也是余安宁班上没有那种读书特别厉害的,否则仅从学识上来讲余安宁就没有当班长的机会,也算是他运气好吧。

现在兴汉军对于基层军官的任免上越来越注重学识的作用,那种不愿意学习,或者学习特别差的睁眼瞎正在逐渐被淘汰,这是大的趋势。

余安宁特别能吃苦,其实这个年代的人都能吃苦,不吃苦你很难活下去。只是余安宁更加吃苦一些,在训练营一丝不苟,还经常加练,对于纪律条款更是最早背会,背的也最熟练,这些自然被排长看在了眼里。

而且余安宁很会来事,对战友们什么时候都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也愿意主动帮忙,很快就与战友们打成了一片。对于排长郭春雷更是主动请教、交流,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郭春雷几次刻意交代给他几件事情,他都完成的非常不错,得到了他的认可。

在班长选举中,郭春雷提了余安宁和另外一个战士的名,余安宁在选举中顺利胜出。

现在对于班长的任命兴汉军采取了上级提名、下级推举的模式。由排长推举两位候选人,战士们匿名投票选举班长。这样即保证了基层的意愿,也贯彻了上级的意志,两厢适宜。

成功当选班长的余安宁在自己的军旅生涯中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追求沈九妹的梦想也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郭春雷是夏长荣的老部下,原来在二师是班长,这次特意抽调过来组建新军的。

像郭春雷这样的还有很多,独一旅和独二旅的骨架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新军完好的传承兴汉军的精神和意志,更快的成军。

二连的教导员张磊是镇抚司的最基层官员,负责二连的教导工作,辅助连长李长河开展工作。

镇抚司的工作性质特殊,需要保持部队的稳定,经常找下面的排长和班长谈心。那些排长们都是兴汉军的老兵,对于兴汉军是非常忠诚的,只有那些班长都是新人,需要进行思想教育,维持基层的稳定。

余安宁就是张磊重点关注的对象。

对于这个刚刚加入兴汉军没几个月的前满清奴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混到班长的位置,张磊是充满警惕的。

余安宁会不会是满清留下的探子?

张磊详细对余安宁的过往进行了调查,还特意召来白天桥和沈九妹进行询问。

经过仔细的调查,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地方,余安宁的变化都有迹可循,所有的转变都是在来到兴汉军后发生的。这点有白天桥、沈九妹、原来一起生活的奴隶,还有夜校的老师作证,才证明了余安宁的清白。

这时张磊才开始正视余安宁,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了解的越多,张磊越发认为余安宁确实是个值得培养的人才,因此经常找余安宁谈心,鼓励他加强学习,送了他很多学习资料和书籍。

“教导员,听说您找我。”余安宁来到了张磊的房间。

“安宁来啦,来,先喝杯姜汤暖暖身子。”张磊见余安宁进来,放下手头的工作,从暖炉上的水壶里给余安宁倒了一杯滚烫的姜汤。

“谢谢教导员。”余安宁也没客气,接过姜汤喝了几口,天气确实很冷,几口姜汤下肚,浑身都暖和起来了。

张磊的房间不大,有一个火炕,平时即是休息的地方也是办公室。

房间里除了炕还有一个书桌和柜子,只是天气太冷,张磊都是在炕上的小桌子上办公的。

“天冷,来炕上说话。”张磊招呼余安宁上了炕,从旁边的一摞书里拿起几本书递给了他。

“这是我托人从济州岛那边带来的几本最新的《兴汉月刊》,你拿去看看。”

“真的?实在太感谢您了。”余安宁一脸惊喜的接了过来,迫不及待的翻了几页,见确实是最新的《兴汉月刊》,顿时乐开了花,如果不是在张磊的家里,他都想立即开始读了。

“济州岛那边对辽南战事很是关注,都督一举收复辽南让全岛民心大振,好多人都在捐款捐物,报名参军的人也不少。都在高呼誓死保卫辽南,万众一心啊。”

说到济州岛那边的事情,张磊也很是兴奋,民心所向,前景可期,兴汉军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大。

“我兴汉军是仁义之师,复我故土,救我汉民,自然所向披靡,受万民拥戴。”余安宁一脸的理所当然,口号喊的很高。

“你这话从哪学来的?”张磊笑着说道。

“这您都知道了?”余安宁惊讶的问道。

“我还不知道你,你肚子里有几斤几两我还不清楚,这样冠冕堂皇的话以你的水平可说不出来。”张磊一脸鄙视的表情。

“指导员,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什么叫冠冕堂皇的话,这是肺腑之言,字字真心的。”余安宁不干了。

“好好好,算我说错了行不。老实说,在哪学的。”张磊也意识到说错话了,作为一个思想工作战线上的镇抚司成员,应该时刻宣传兴汉军的光辉形象,怎么能够认为那些话是冠冕堂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