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心,决定带五千人马先去试试卢象升的深浅,视情况再做决断。
第二日,当卢象升他们拔寨起营的时候,哨骑传来了杜度出军的消息。
“来了多少人马?”卢象升问道。
“目测五千余骑。”哨骑回答道。
“再探。”
“是。”探骑领命而去。
“五千余骑,呵呵,这个杜度还真是没有把我们放在眼里啊,这是准备把我们当猪羊来宰吗?”杨国柱冷笑道。
“敌军骄横,岂不是正好。手底下的儿郎早就忍不住了,是时候放出来过过手了。”虎大威也是眯着眼说道。
这段时间因为黄济带来的大量补给,杨国柱和虎大威手底下的士兵日子过的是相当滋润。每日三餐,还有鱼或者肉供应,和以前的待遇完全是天壤之别。士气自然是高涨,求战之心强烈,卢象升对此景象也是非常高兴,大感军心可用。
“杀鸡焉用牛刀,这仗就让我来打吧,两位老帅为下官压阵就行了。”黄济主动请战。
“可有把握?”卢象升问道。
“如果连杜度都对付不了,干脆找个城池当乌龟算了。督师放心,下官敢立军令状,必败此寮。”黄济信心满满。
“好!那这一仗就以你部为主,我和国柱、大威为你压阵。务必灭了鞑子的锐气!”卢象升他们也想看看黄济部的具体实力,毕竟还没有真正见过黄济部作战,心里还是有点没谱,正好借这个机会看看。
杜度兵力不多,即使有什么意外也容易补救。
卢象升将大军成品字型布置,黄济部独立突前,杨国柱和虎大威分别保护左右两翼,自己帅亲军居中策应。
大军不徐不慢的前进,探骑不断汇报杜度大军的位置。
三十里,
二十里,
十里,
五里,
杜度的大军最终出现在了卢象升等人的视野中。
几名主将都竖起了元戎车,登高观察敌情。不同的是黄济手上多了一个单筒望远镜,观察的更加清楚一些。
望远镜的制作还没有批量化,所以产量很少,黄济手上也不多,平时根本就舍不得拿出来,所以卢象升他们都不知道。
卢象观因为与黄济已经混熟了,被卢象升安排过来观战,顺便作为联络人联系各部协同作战。
卢象观见黄济拿着一个圆筒望来望去,心中好奇心大起,忙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千里镜。观察敌情用的。”黄济知道自己既然拿出来了,就瞒不过身边的卢象观,干脆说了出来。
“给我瞧瞧。”卢象观也不客气,伸手就抓了过来。
“你小心点,别摔坏了,这东西精贵着呢。”黄济吓了一跳,生怕摔坏了。
卢象观也有点天赋,只是看黄济用了一会,自己捣鼓几下居然就会用了。
“我的妈呀!竟然可以看这么远!难怪叫千里镜了,这简直就是千里眼啊!”卢象观被望远镜里的景象吓得差点把望远镜都扔了。
“老黄啊,这就不够意思了。有这样的宝贝不早拿出来,还藏着掖着,你这是防谁啊?”卢象观不乐意了。
“防的就是你!这玩意我都没几个,哪有你的份。拿来,我还没看清楚敌情呢。”黄济要回望远镜继续查看对面的杜度大军,一点都不顾卢象观一副依依不舍的表情。
“哎,可怜我大哥身为督师居然都没有千里镜,这敌情不明,会不会影响作战啊?”卢象观哀怨的说道。
黄济无语的回头看了卢象观一眼,转头对亲兵说:“将我的备用千里镜送到督师那里去,顺便教督师怎么用。”
“这下满意了吧?”黄济对卢象观说道。
“嘿嘿,这还差不多。”卢象观这个时候也不作妖了,战事要紧。
鞑子大军也停了下来,在做整顿和观察,顺便恢复战马的体力。骑手都是弯腰抓出一把把加了盐的豆子,喂往战马的嘴边,轻轻的抚摸战马的脖子,为即将开始的大战做准备。
鞑子不愧为这个时代最强悍的陆上部队,战马高大,令行禁止。除了蒙古八旗和阿哈,满洲旗丁们人人着甲,有些人甚至有几层铠甲。
纯骑兵的部队给人的压迫感会更加强烈,这就好比后世的机械化装甲部队一样。
黄济他们在观察鞑子,杜度也在观察他们。
看着看着杜度也皱起了眉头。
对面的明军绝对和他见过的明军不一样。不是人数多寡的问题,而是那种气势。以往明军见到满清大军,都会引起骚动甚至自我崩溃。卢象升的部队反而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连前进的脚步都加快了不少,这明显不是想赶着送死,肯定是有所依仗或者有信心能够打败自己的。
“主子,这些汉狗太嚣张了,让奴才带队击垮他们吧。”杜度手下的甲喇章京索拉尼说道。
如今的满清军队就是有这样的自信,哪怕对面的明军比自己多得多,在野战上一样不怵。这是有以往太多的战绩证明过的,一旦冲破了明军不同阵线,再多的人也是土鸡瓦狗。
“别急,让他们再靠近一点,吩咐下面的人做好出战的准备。你压阵,让额伦多带队冲一下。我倒要看看这卢象升是有真材实料还是仅仅是个样子货。”杜度也不傻,那怕是试探性进攻,也不会让满人上的,手下的那些蒙古人不就是这个时候用的吗?
“喳。”索拉尼同样不笨,打头阵这种事情还是让蒙古人去好了,等到这些蒙古人消耗完了明军的火炮箭矢,自己再带队冲进去是最好的选择。
额伦多也没有反驳,同样领命下去做准备。
这就是蒙古人命运,谁让现在满人是主子,他们这些做奴才的就要有为主子牺牲的觉悟。好在这些年满清的上升势头明显,蒙古人虽然也有一些战死了,但是总的收获还是不错的。
反正草原上哪年不死人,无论是灾荒还是战乱,死的人就没有少过。现在死在抢劫明朝的战斗中,反而是收益最高的。虽然大头都被满人拿走了,但是这些蒙古人的收获同样不小,比在草原上抢那些穷苦牧民强多了。
所以每次满清征召蒙古人入侵大明,这么蒙古头人们才会如此趋之若鹜,反正死的都是底层牧民,收获却是这些头人们占大头。而且由满清带队比蒙古人自己攻打明朝战果大的多,每次都能深入明朝腹地,抢的盆满钵满,还能全身而退,没有比这更好的买卖了。
随着两军接近,出击的蒙古骑兵和鞑子也开始打马慢跑,让马匹预热,为最后的冲刺做准备。
对面的黄济部依然是重装步兵在前,后面是火枪兵和弩箭兵,弩炮和火炮也准备就绪,随时准备开火。两翼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