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9 章(1 / 1)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4个月前

人和荷兰人带过来的,还特意请人翻译成汉语方便阅读。

即使是汉语类的相关书籍,鲁若麟也让人统统转换为白话文并加上标点符号,方便知识的传播。当然诗词文章之类的不在此列,最多是有附加的释义。而且鲁若麟家里关于诗词文章类的书籍都是李雪晴收集的,她比较好这一口。

刘浩然阅读的兴趣非常广泛,只要是新奇的书籍都喜欢看,碰到鲁若麟有空的时候还会向鲁若麟请教。对于现在的书籍,有很多知识其实是有错误的,或者不完善的。鲁若麟虽然不是专业的,但是对一些常识性的错误还是知道的。或者有些理论已经在后世证明是不可行的,鲁若麟都会抽空给刘浩然指出来,免得他走了弯路或者歧途。

越是与鲁若麟接触的时间长了越是觉得他知识的渊博,当然这个渊博肯定与那些大儒们完全不一样。经史子集鲁若麟最多算是略知皮毛,但是其他的各类知识就丰富得不像话了,完全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其他人。

这也是因为后世与现在在信息传播度上有着巨大的鸿沟,很多知识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人们接受的很多知识都是全世界千锤百炼了好些年的成果。那像现在,普通人最多知晓十里八乡的新鲜事,再远一点就一片茫然了。

读书人除了知识外,信息上相对普通人也有巨大的优势。普通人出远门要路引,读书人则可以自由游学,只要钱财跟的上,可以随便去哪浪,各种因素相加,信息的广博度自然不在一个级别。

而且读书人还喜欢与同窗好友等写信,相互交流信息,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想当年诸葛孔明躬耕于南阳,犹自可以与来访的刘皇叔侃侃而谈,辩论天下局势。真以为在家里种地就能知晓天下事,怎么可能啊,还不是通过他的那些好友和亲朋了解到的。所以刘大耳朵几次去找他碰不到人就很正常了,人家要随时了解最新的时事动态,不出去多交流怎么行呢。

鲁若麟虽然不是专业的学者,但是受到了后世信息轰炸那么长的时间,知识的广度绝对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要大得多。所以给刘浩然释义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即使有些问题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也会告诉他一个方向。这令刘浩然对鲁若麟非常敬佩,仿佛这个世界就没有能够难倒鲁若麟的事情。

其实这也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知识体系还非常初级,涉及的难度较小,加上刘浩然年纪小,看问题的深度也不够,鲁若麟可以毫无压力的应对。换个思想成熟的学者,鲁若麟绝对没有这么轻松。

鲁若麟愿意花时间来培养刘浩然,除了刘浩然本人资质优异外,鲁若麟也希望重构华夏的知识体系。当然这个任务太过浩大了,绝对不是鲁若麟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运气不好可能需要几代人才有可能。所以鲁若麟必须有一群追随者为其冲锋陷阵,开疆拓土,刘浩然就是这样的尝试。

这还涉及到兴汉军的传承问题,当然现在包括鲁若麟在内的兴汉军高层正值壮年,有他们在,兴汉军的发展壮大绝对没有问题。但是也要未雨绸缪,培养好下一代,以便他们的事业后继有人。

幼军营是兴汉军未来的骨干力量,刘浩然更是幼军营的旗帜人物,如果刘浩然可堪造就,鲁若麟并不介意把他当做未来的领导层来培养。这就需要从小就为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能够在未来引领兴汉军继续前行。

正因为这些特殊的原因,大家一般都把刘浩然视为鲁若麟的弟子,刘浩然也对鲁若麟执弟子礼,鲁若麟从来没有否认过,这也令刘浩然在兴汉军体系里地位非常超然。

幼军营里的思想建设一直都没有放松过,忠君爱国在这里同样适用,当然这个君只能是鲁若麟了。爱国就是爱兴汉军,这个也不能含糊。同时还会给他们灌输民族观念,民族自豪感,为人处事的原则和规范,培养有正确价值导向的人才。

不要小瞧这些思想上的建设,这才是兴汉军以后能否长久强大的基础之一。

虽然鲁若麟也很忙,但是经常会抽时间来幼军营视察和讲话,显示自己的存在,而不是想象中的一个图腾。虽然鲁若麟反对盲目的个人崇拜,但是对于加强自己的领袖权威还是很在意的。

对于这个赋予自己新生的鲁都督,幼军营的孩子们本身就非常感激和崇拜。可以说如果没有鲁若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会活下来,更不用说吃饱穿暖有书读了。如果在大明,幼军营的孩子们可以说都是鲁若麟的部曲,还是死忠的那种。何况镇抚司的洗脑式教育,让幼军营对鲁若麟奉若神明,是以后鲁若麟绝对可以倚重的力量。

幼军营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儒家书院是有很大不同的,更接近后世的教育方式,以实用为主。也有传统文化做调剂,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比大明的单纯应对科举要先进的多。

幼军营还会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天赋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光军事教育就分为指挥、后勤、作战、参谋、情报等许多类别,兵种也有划分,有火枪科、火炮科、水军科、骑兵科等很多细分科目。将以前更多以经验进行的传承理论化、系统化,培养更多的专业军事人才。

幼军营已经有了从以前单纯的孤儿院,慢慢的向专业院校转变的趋势。今年就有一批适龄儿童专门进了幼军营进行学习,他们可不是什么孤儿,都是家庭殷实之辈。

这个世界永远不会缺乏聪明人,明眼人都能看出鲁若麟对幼军营的重视,从幼军营出来人前途必定可期。最主要的是幼军营的教育确实不错,很多军队中的高级将领和人才都有在幼军营兼职讲课,甚至是鲁若麟闲暇时也会到幼军营上个课,做个演讲什么的。想要自家子弟有个好前程,还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吗?

现在幼军营对愿意入学的孩子是来者不拒,稍加考核筛选就可以入学。以后随着学员扩大,肯定就没有这种好事了,这种事情向来是手快有手慢无。最主要的原因是师资力量严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