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8 章(1 / 1)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寇大明的迹象还不明显,如果要在秋季最好的时节进攻,满清方面应该会有些出兵的迹象,但是现在并没有这方面的情报。最大的可能就是满清还在消化去年对明战争和今年对朝战争的胜利果实,即使要出兵大明,最早也在明年,兴汉军还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

一旦完成对旅顺地区的占领,并保住胜利果实,兴汉军则正式跳上明、清、朝四方征战的舞台,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重要角色。而且一旦达成战役目标,辽东半岛周边的海岛都将成为兴汉军的势力范围,地盘将大大扩大,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兴汉军在旅顺站稳脚跟对满清来说战略态势将大大恶化,在无法消灭兴汉军的前提下,必定会排重兵与兴汉军对峙,大大牵制了满清的兵力。以满清弱小的国力,肯定无法长时间维持两面作战,只要兴汉军能够与明朝配合默契,满清肯定再也难以组织大规模军队入侵明朝。

明朝肯定也不会忽视掉兴汉军的作用,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拉拢兴汉军将是必然的选择,如果兴汉军选择加入明朝,有了明朝官府背景为马甲,加上自身的强大实力,对于攫取明朝的资源和人口将会非常有利,再也不用遮遮掩掩。此举对兴汉军而言也非常重要,是鲁若麟早就谋划好的一步。

对明朝的资源鲁若麟早就垂涎三尺了,也一直在挖明朝的墙角,但是因为属于境外势力,很多时候都要束手束脚的,眼睁睁的看着大批的流民饿死或者被流寇拉去造反,死的毫无价值,鲁若麟心里就疼的不要不要的。

如果加入到大明的阵营,鲁若麟就可以明目张胆的从战乱地区移民,朝廷和地方官府哪怕对鲁若麟再忌惮,害怕鲁若麟实力增长威胁到朝廷统治,那也得等先把愈演愈烈的流寇问题解决了再说。

流民为什么会造反,还不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流寇逼迫是一回事,没吃的了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鲁若麟将这些动乱之源都带走,对朝廷和地方官府都是好事,至于长远的问题,眼前都过不下去了,那有功夫想以后的事情。

谋划中的辽南地区面积也有一千五百多平方公里,加上周边海岛,面积应该有快两千平方公里了,抛开一些山地、沼泽等不适合居住耕耘的土地,鲁若麟觉得挤一挤养活上百万人应该问题不大。

也许初期粮食供应会是个大问题,但是有济州岛和江南的粮食作为来源,应该还是可以撑的住的,无非就是成本会高一些。但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是问题,这点自信鲁若麟还是有的。

何况一旦在辽南地区站稳脚跟,一些产业也可以在这里扩展,比如对原材料需求较高的钢铁产业、造船业、羊毛纺织等。除了满清的军事威胁,这里的生产条件一点也不比济州岛差,甚至更好。

跨过渤海湾就可以与关宁军建立联系,辐射整个漠南蒙古,市场更近,原材料来源更方便。京师这个最大的消费地区也将纳入到兴汉军的商品直销范围,获得更多的利润。山东地区的矿藏资源也可以非常方便的运到辽南,仅仅只有一海之隔。

只要完成这一布局,整个渤海湾都将是兴汉军的势力范围,为兴汉军提供原材料和倾销市场。哪怕是满清,鲁若麟也没有想过就这样轻易放过,是时候让这些野猪皮知道贸易战的威力了。

更重要的是加入明朝阵营可以更加方便鲁若麟收集人才。大明人口众多,埋没的人才多了去,鲁若麟以前无法招到人才,最大的制约就是名分问题。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只要鲁若麟加入明朝,虽然依旧是一个独立的割据势力,但好歹也是明皇治下,心理障碍会小很多。只要解决了名分问题,相信会有更多人愿意到兴汉军里寻找机会。

第114章 “刑天”特战队

总结下来与满清正式开战,夺取辽南的好处有这么几点。

一是扩大地盘,提高自身实力;

二是方便生产,靠近原材料和销售市场;

三是削弱满清的实力和发展速度,为以后消灭满清做准备;

四是可以更方便获得大明的人口和资源;

五是可以将影响力正式渗透进大明,培植下属势力和盟友,发展壮大。

既然好处有这么多,为什么不做呢?如今济州岛的高速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主要是资源、人口、土地、人才限制了兴汉军的扩张,争取更大的空间成为发展的必然。

在兴汉军的发展方向上鲁若麟是有两个选择的,向南和向北,对此参谋司也仔细分析了各自的利弊。

如果向南,会遇到下面几个问题。

首先是目标地域的选择。

如果攻打大明的南方地盘则与鲁若麟设定的想法不一致,因为很难在南方站住脚跟,会面临南方传统势力的围攻和排斥,对发展非常不利。

其他适合发展的地方就是台湾和东南亚了。台湾目前有荷兰人、西班牙人以及郑芝龙,本来西班牙人历史上应该被赶走了,不过这个时空因为有与济州岛的生意维持,生存状况还可以。

夺取台湾就意味着需要与郑芝龙彻底翻脸,陷入持久的拉锯战。对于严重依赖海上贸易的兴汉军来说完全得不偿失,何况现在兴汉军的水师击败敌人或许不是太难,但是想要控制住庞大的南方海域,还力有不逮。

更重要的是鲁若麟并没有像郑芝龙那样从福建等地移民的能力,目前兴汉军的人力资源严重缺乏,开发庞大的台湾岛没有足够的人手,反而会拖累兴汉军的发展速度。

至于东南亚更不现实了,路途太遥远,而且中间有太多其他势力,意外因素太多,至少现在鲁若麟没有南下的想法。

在这个乱世想要争霸,地盘很重要,但是人口更关键。作为东亚最大的人口国家,大明的人力资源是最丰富的。但是大明南方相比北方还是要安定一些的,大规模的移民还很困难,只有北方流民最多,是最适合扩大人口的,所以鲁若麟将兴汉军的发展方向定为先向北。

对于如何加入明朝这个体系,鲁若麟也是经过了一番考量。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上市企业,虽然重病缠身,但是老大的面子还是很值钱的。历史上即使是到了北京被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