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1 章(1 / 1)

三国之天下无双 风云乱舞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4个月前

间最短的一批人,因为普遍学员的年龄偏大,仅仅一年的时间,都全部投入到了军旅生涯之中去了。

文聘就是那些人之中的佼佼者,成为了一营之长,剩下的人,大多都是在六大营里充当屯长,甚至副营长之职位。

第二届学员,就是文聘的下一届学员,只不过这些人,是搜罗整个交州的人才,年龄小的只有十二三岁,大的才有十六七岁。

所以并不是全部的学员,都能够直接毕业,在年龄不足十六岁的人当中,很大一部分人,被刘争选择了留级,一定要学到十六岁,才能够离开学堂。

孙策,就是后面加入的第二届学员。

一共一百多人,这批人,刘争并没有让他们选择继续在交州的学堂里上学,而是让他们随军跟随,毕竟黄忠徐晃等人,不可能一直留在交州的学校里任教,他们除了是教授之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那就是刘争手下的武将。

在战斗发生的时候,他们肩负着代替刘争南征北战的职责,而那些军事学堂里的学员们,刘争让他们随军追随,一来是让他们更早的体验军事生活,二来也是只有跟着大军,他们才能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多的是通过实践,完成对自己的提升。

当然,去年刘争在交州招募了第三届的学员,只不过第三届的学员,年龄和身体素质都太差,还不足以随军,所以刘争让他们先在交州学习一年,等第二年再出来随军学习。

周瑜就是被刘争塞去了第三届的学堂里,不过周瑜自己提出要去第二届跟着第二届的学员一起学习。

刘争考虑了一下孙策也在第二届的学生里面,加上大婚的时候,这两个家伙已经厮混熟悉了,也就不把他们拆分开来了,答应了周瑜的请求。

就这样,刘争的亲兵营和学员营都随着刘争,来到了宜春县。

孙策和周瑜还时常跑过来找刘争,因为刘争身边有一个文聘,他们二人主要是来找文聘切磋的。

自从文聘在孙策的家中打败了孙策之后,孙策就一直以文聘为目标,想要超越文聘。

仅仅过去一年的时间,孙策的武艺就有了极高的进步。

才十三岁的孙策和十八岁的文聘都能打个几十回合不落败了,文聘和孙策交手也越发感觉吃力了,因此让文聘压力很大,最近这段时间也是努力练习武艺,时常去请求黄忠,精进武艺,以免这么快就被孙策给超越了。

第四百九十五章 文治武功

宜春县城的校场之中。

孙策和文聘二人再次展开一场对决。

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特别是那些军事学堂的学员们,毕竟这可是第一届的老大和第二届老大的老大之争。

到底是第一届的毕业生更强,还是第二届的毕业生更强呢,许多军事学堂的学员们,都探着头在观察。

当然,有人觉得文聘强,因为文聘已经是刘争手下的将军,更是一营之长,令许多学员们都羡慕,甚至以文聘为目标,把文聘当做偶像追随。

不过也有人觉得孙策更强,比如周瑜,虽然周瑜也和文聘认识,并且关系还不错,可是孙策后来居上,因为年龄差距不大,时常和周瑜鬼混,二人短短时日就已经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私下里,周瑜自然是支持自己更亲近的孙策了。

校场之上,双方都有人助威,呐喊声传荡开来,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力。

就连刘争,也被这位围着的一群人吸引了过来,刘争带着陆骏袁舟等人,走了过来。

看着校场之上,孙策和文聘二人你来我往的交战,眨眼之间就已经斗了三十几个回合了,二人虽然年轻,可武艺却是不凡,已经比一些成年人还要厉害的多了。

交战起来,虽然不如黄忠徐晃等人那般酣畅淋漓,看起来也不是那么刚猛霸道,却也是打的十分有章法,一招一式都是在实战之中磨砺出来的技巧。

能够给一些没啥战斗经验的士兵一些很好的理解作用,不过二人的比斗,并非用的真枪,而是用的木枪,所以打斗起来有些肆无忌惮,有时候为了压制对手,会做出一些宁愿被打中的招式,而已要补充进攻。

让这种交战的方式,还是不太让刘争认同,不过毕竟是切磋,刘争也没有多加干预,他反倒是比较提倡这种军营之中的私下比试,只要不伤了和气,这种尚武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

“这这两个,就是从交州的军事学堂里毕业的学员?”

站在刘争的身边,陆骏十分诧异,看着军营之中的学员比斗,那种惊心动魄的情况,并不比战场之上武将之间的生死较量差上多少,更何况面前的人,都只是一些年纪未及弱冠的青少年,怎么能不让陆骏惊讶呢。

见到陆骏的惊讶,刘争倒是笑了笑,给陆骏解释了一句。

“那个年纪大一些的,叫文聘,确实是从军事学堂毕业的,如今已经是我麾下六营兵马之中的一营之长。至于那个年纪小一些的,叫孙策,他父亲是林邑太守孙坚,之前的长沙太守,他还没有毕业,是军事学堂的二期学员。”

“还未毕业,就已经这么厉害了?”

“哈哈哈,他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本身就有不俗的武艺,加上有军事学堂那些教授们的倾力传授,吸收学习的快,自然就比一般的同龄人厉害的多,不过军事学堂里像他这样的孩子,并不少。”

虽然孙策在二期学员里,确实属于佼佼者,但是比孙策先一年毕业的一期学员之中,除去文聘之外,还有几个学员也同样表现不俗,在刘争军中,有很亮眼的表现,刘争之前在淮南的几次冲杀,都是那些学员打头阵,率领部下的百人小队,冲锋陷阵。

其中几个人,还因此被嘉奖,功勋卓著。

这样一说,倒是让陆骏颇为惊讶,同时也明白了,为何刘争这么厉害。

刘争这才采取百家之长,不分贫贱富贵,招收学员,这样的做法,和现在的社会观念有很大的不一样。

毕竟,现在的这个时候,门阀士族的观念太严重了,一些家族,并不会对家族之外的人有任何的传授意图,除非是拜师,通过师徒情谊来缔结关系。

毕竟真理和知识,都掌控在少数人的手中,那些大家族们手中拿着书籍,不会轻易传授给别人的。

而刘争的这种遴选方式,并不注重出身,只注重个人本身的能力,不管是寒门士子还是门阀士族的孩子,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