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2 章(1 / 1)

三国之天下无双 风云乱舞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年龄是7岁,到汉武帝时提前到3岁起征。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请求把起纳年龄再推迟到7岁,被采纳。口赋很少减免,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统治黑暗,甚至婴儿一岁即令起纳。

算赋,算赋是秦汉时朝廷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也是主要的税收来源,它始于商鞅变法,是作为军赋征收的人头税。公元前203年刘邦下令,规定凡是年龄在15-56岁的人出赋钱,每人120钱为一算,这就是算赋,从此成为定制。

算赋是汉财政收入中的一个主要项目,归大农经营。目的是“为治库兵兵器车马”,故仍是军赋性质。算赋一律用货币缴纳,除汉昭帝因谷价过贱伤农,有两次特诏暂用菽粟代钱外,几乎没有例外。

算赋数额有因特殊情况而减轻或免的,偶尔也有增加的,一般来讲,算赋为每人一年一算,但也有特殊情况,如秦朝曾有法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西汉为了鼓励户口增殖,提倡早婚。公元前189年下令:女子年龄15以上至30未嫁五算,即算赋五倍于常人。

汉律还规定,贾人与奴婢倍算,即商人与奴婢的算赋一倍于常人。这显然是为了抑商和限制蓄奴。

可是,在刘争的交州,这些抑制商人的条例,全部给废除,反而大力支持,像是算赋和口赋这些税收,刘争统统只收一半。

甚至,更赋这种东西,刘争直接就废除了。

所谓的更赋,一种代役税。始于秦代,汉初仍袭用此法,规定22岁到56岁的男子,都要服更赋。更赋包括“更卒”、“正卒”、“戍卒”三种力役或兵役。

农民每年要为地方服一个月的劳役,称更卒。农民亲自服役,叫“践更”。如果不愿意亲自去服役,可交钱300由官府雇人代为服役,此种出钱雇人服役的办法,叫“过更”。有时地方用不了多少更卒,也要农民照样出钱,成为一种赋役负担,就称为“更赋。

正卒为正式服兵役。西汉规定,男子2356之间,要服兵役两年。此外,每人每年在本郡服役一个月,叫做更役或卒役。不服役的,每月出钱二千,叫做践更。每人每年还要戍边三天,不服役的,出钱三百,叫做过更。

汉景帝时规定,男子年龄在20岁至56岁,必须为国家服兵役一年,服役完后便可回家。但遇有战事,还要临时被征调,数年不能回来。戍卒是指每个男子一生中要到边境为国家屯戍一年,或到京城做卫士。

如果不愿亲自去,也可按每月出钱300雇人代替,一般农民无法承受,只得亲自服役。以后历代都有类似强拉民役的办法,只是名称不一。

这种兵役的制度,在刘争这里直接就被取消了,所以刘争的更赋根本就没有,不仅没有更赋,刘争还给服兵役的人,发军饷,军饷要比别的诸侯高出数倍之后,这也是什么,刘争麾下的将士,对于当兵,比较渴望,而其他诸侯都是抓人去当兵,刘争只需要轻轻吆喝几声,当兵者,络绎不绝。

不过因为取消了更赋,整个交州的税收少了很多,毕竟更赋也是整个州郡税收的大部分来源,以刘争之前从士燮口中得来的消息。

在刘争还未占领交州之前,交州一年的税负,其实并不多。

口赋不到一千万钱。

算赋五千万钱。

更赋三千万钱。

算下来,其实不过九千金。

当然,这也是因为交州人口太过于稀少的缘故,不过百万人口,甚至还不够中原一些郡的人口多。

虽然因为刘争的出现,刘争从扬州迁徙了很多人口过来,但是这些人口暂时没有税收可以上缴,同时刘争去掉了更赋的税收,加上其他税收的减半政策,虽然讨好了农民和交州的百姓。

但是他的,每一年的收入确实下降了不少,要不是有糜家的商业支持,让刘争凭空多出了五千万金的收入,正好抵消了他免去的那些税收,刘争还真的有一些不知道该怎么办。

也正是如此,更加坚定了刘争要经商,扩充经营的线路,只要多开发几个州郡的线路,刘争就能够完全免除一些对百姓的税收,到时候天下也就太平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

七日之后,刘争的船队,就已经到了徐州,通过徐州这边的一阵停留,货物的装卸,刘争让船队在这里停留了几日,他去了一趟徐州的糜家,再次和糜家家主糜竺见了一面,说明了这一次他决定继续北上,前往幽州的决定。

糜竺自然是支持的,并且派了一小队人跟随刘争,这样好尽快熟悉线路,等到达之后,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开通经商的事情。

这一次,糜竺再也没有怀疑刘争的话,而是选择了相信,直接装载着货物就跟着刘争去了。

刘争已经不是第一次出航了,所以对这些前进的路线,虽然不是特别明白,但是沿着海岸线走,一点点的靠近,这个道理还是懂的,四天之后,他们来到了一个叫做东莱的小县城。

第三百七十六章 青州之地

东莱郡。

一个内凹的海湾处,在一个渔村前,这里是徐州琅琊郡和青州东莱郡的交界处。一个叫做青岛的小渔村。

“这里应该就是青州地界了,通过这个地方,往西边走,应该就能够到青州的临淄城。”

刘争依稀的按照自己还能够记得的一些地图知识,告诉张曼成和张宁等人。

张曼成身边跟着的几个人,一听这里已经是青州地界,也表示极为惊讶,他们从交州到青州,整个过程才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而之前他们从青州前往交州,也有走水路,但是却花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

可想而知,若是这条水运的通道真的被打通的话,这里面的商业价值到底有多么的巨大,当然他们这些不懂经商的人,是不会明白其中的价值的。

只是惊讶于路程的短暂,对刘争所说的支援粮草,如今也算是深信不疑了,不过他们还有一些怀疑的是,这里真的是青州地界吗。

不过还是张曼成身边的徐和,主动站了出来,在看了看这片海湾之后,倒是很快就认了出来。

“上使,这里好像确实是青州地界,我认识这个地方。”

张曼成的身边有几个人,是青州本地的人,他们是青州黄巾军的重要将领,在张曼成逃往青州之后,拥立张曼成,所以张曼成现在麾下的降临,大部分都是青州兵马。

青州本地人,自然对青州的一些地方略微有一些耳闻,此时见到了刘争说这里是青州地界时,一琢磨,还想还真的听说过这么一个地方。

“是不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