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9 章(1 / 1)

大明第一吏 纸花船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好消息,自是‘让利于民’了。

这让普天之下,无数老百姓的精气神都是得到了不少的提升。

毕竟,新朝新气象嘛。

这天,沂源南,李春来部主大营‘南山沟大营’,简直‘南山大营’。

客堂内,李春来正在陪丁公公喝着茶。

这一通忙活下来,丁公公虽是又苍老且疲惫了许多,但精气神却是相当的好。

俨然,他这番力并没有白下,已经是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三儿,说起来,这次杂家也真的是托了你的福啊。皇爷对这次事件的处理很满意,特别是对青州登莱民心的指引方面。想来,也就这几天了,你的封赏,便是能下来了。”

外面的天气已经有些冷了,屋内都点起了火盆。

炭火‘噼里啪啦’的烧的正旺之间,丁公公笑嘻嘻的抿着茶水,看向李春来。

到此时,李春来自是已经知道了丁公公这段时间的收获。

得益于他的卖力奔走,加之李春来对沂源与青州这双方面的强力掌控,再加之后续随之带起的节奏。

丁公公不仅如愿保住了他莱芜镇守的差事,并且,在即将登基的泰昌皇爷心里都挂上了号。

内廷现在已经给他加了新的差事,是司礼监的什么官职。

虽不至于一步登天,但是,只要继续保持这种平稳事态,那他过几年进司礼监,成为内廷‘诸公’之一,问题已然不大。

“公公,这一切,还是多亏您的操劳与提携啊。也庆幸苍天庇佑,到此时,咱们都能有个好结果了……”

李春来笑着顺着丁公公的话讨巧。

正所谓‘逆时要坚挺,顺时要谦逊’。

李春来到此时,对此早已经是炉火纯青。

丁公公哈哈大笑:“三儿啊三儿,你个小鬼机灵,现在是越来越滑不溜手了啊。跟杂家还要这般谨慎嘛?”

说着,还不待李春来回话,他又道:“不过这也不是坏事。至少,三儿你心里有数,杂家便放心了啊。”

说话间,这大太监,明显流露出一抹神伤之色。

这让李春来微微也有些触动。

人这种生物,究竟还是太过复杂啊。

只截取其人生的一个点,或者说是一个小阶段,便对其下定义,还是有些武断了。

比如丁公公,纵然他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有一点,李春来却是相当尊重,且必须要尊重的。

他的骨头还是很硬的!

特别是对待后金鞑子这方面。

哪像是后来那些什么所谓‘知兵’的大太监,本就没卵子,结果还没脊梁骨,除了知道跑路投降,就根本不会干第二件事了。

两人寒暄几句,丁公公也将话题转移到了正题上:“三儿,最近你的征兵和操练如何?千万别忘了,这才是你的根那。”

李春来忙恭敬道:

“公公,事情过去之后,卑职这边已经明显好转了。目前为止,我青州左营已经征兵八百余人,基本都是优良的青壮。

其中不是青壮的,也都是有一技之长,可以用的上之人。

操练也可以按部就班的推行着。

总体状况,还是比较良好的。或许,待到卑职这边的封赏下来,这个效果可能还会更好。”

听着李春来扎实的汇报,丁公公不由频频点头,笑道:

“三儿,此事你心里有数便好。说实在的,杂家虽号称知兵,但是,剿个匪打个小仗,勉强还凑合。

真要是到了辽东,到了那等直面鞑子的战场上,杂家也是个新手啊。

这件事,杂家便不再多说了,你心里有数便是。毕竟,你我之间,也无需搞的这么生分。

不过,三儿,有件事,杂家必须要提醒你。杂家这几次往返京里,已经知晓了你对皇爷和皇太孙殿下提及的奇袭之事……”

说着,他看向李春来的眼睛,有些深沉的道:“三儿,杂家知道,你当时会这么说,很多东西,也并不一定都是出自本心。但是,杂家想说的是,三儿,你既然许了这件事,还是要尽力去做的。至少,这支精锐之师,必须要当得起门面来!”

丁公公这话俨然已经相当到位了,几乎已经与李春来推心置腹。

李春来不由也是连连点头,但很快也捕捉到了其中一个相当核心的消息,忙道:

“公公,打仗卑职倒是并不怕。别看卑职现在人手并不是太充裕,但前期的准备,卑职都已经做了不少。若接下来钱粮充裕,年前达成目标,还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只是,公公,关于卑职部监军之事……”

“哈哈。”

丁公公不由哈哈大笑:“三儿,杂家就说嘛,你个小崽子,就是属猴子的。此事,杂家虽不敢把话说的太满,但是,只要事情不出意外,杂家还是能护的你一程的!”

……

兄弟们懂的,这种东西,咱点到为止就好了后面,船会换个角度交代的

第424章 青州风起

沂源的风势逐渐回归于平静,一切都开始按部就班,波澜不许。

李春来这段时间却并没有做出什么动作,而是一直保持着一个相当低调的状态。

就是练兵,造武器,造铠甲,酿白酒,自己闷头搞。

这倒不是说李春来不想刺激沂源的经济,帮助其尽快恢复且发展,而是,李春来现在的心态已经愈发平和。

沂源的确是李春来的家乡,李春来的一切,都与这片土地割舍不开,但归根结底,现实点说,沂源还是太小也太弱了。

就此时的状态,他李三爷在还好,能维持住局面,保证沂源的老百姓能受益。

可,接下来李春来忙起来,包括后面去辽地出征呢?

又凭什么能保证,他李三爷创造出来的这些机会,不被窃取胜利果实?

让那些李春来并不喜欢的人,吃的脑满肠肥?

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到此时,李春来已经很明白,沂源的潜力,已经被他压榨的差不多了。

若再拔苗助长,恐怕,他李三儿非但不再是沂源的俊杰,沂源父老的骄傲,反而要成为罪人。

毕竟,李春来此时已经从沂源抽调了两千余战兵,还有一千四五百的辅兵。

再这般逮着这一只羊撸

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了。

就如同丁公公对他李三儿的那掷地有声的回复一般。

看着是他丁公公一切尽在掌握,可,知道前因后果的李春来,又是怎么看呢?

倘若,一个多月之后,丁公公知道了真相,还能像是表态时那么自信吗?

所以,在没有能力彻底操盘之前,李春来还是愿意让事情顺着这正常的轨道来发展。

或许节奏是慢了点,却无疑会更加稳妥。

真要爆点的话!

那,至少也得等到李春来再在辽东,斩下什么切实的战果之后吧。

八月十六,陪家人过完了中秋之后,李春来便是带着三百多亲兵,前往青州。

与之随行的,还有陈如意、风娘、二少奶奶这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