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4 章(1 / 1)

文唐 步兵长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4个月前

大权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长孙无忌也支持道。

李世民也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这两项权力确实要收归朝廷所有,不能轻易让与封国。还有吗?”后半句是对岳山说的。

岳山颔首道:“军事权和外交权必须要以朝廷为主导,但也不能完全不给封国留一点余地。”

“军事上可以按照爵位不同设立封国卫队,亲王卫队多少人,公爵卫队多少人,侯爵卫队多少人。”

“这些卫队既可以装点封国的门面,也可以维护诸侯王的基本利益,毕竟也是一国之主不给他们一点兵也不合适。”

“但卫队数量不能太多,以免某些人起了不该有的心思。至于每一级爵位卫队数量是多少,圣人和诸位可以再商议。”

“封国卫队数量必然不会太多,多了他们也养不起。如果地方土民发生叛乱,遇到他国入侵,仅靠封国的兵力很难镇压的下去。”

“所以朝廷有必要在关键的地方驻扎大军,遇到封国解决不了的叛乱可以由朝廷大军镇压。”

“既然这支军队是为了保护封国而设,那军费自然也要由各封国承担一部分。”

听到这里,众人更是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实在太好了。宽严相济,既给了封国体面,又不会让他们失控。

尤其是朝廷驻军这一点更是精妙,能用来镇压土民叛乱,自然也能威慑诸侯国不是,一举两得。

“还有外交权,结盟、发动战争等权力必须要收归朝廷,但最基本的经商交流权还是要保留给他们的,否则封国不就变成监狱了吗。”

众人也是深以为然,这个经商交流还是很重要的。

“比起来行政和税收反而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可以交给封国自己管理。没有军事和外交权,也不怕他们翻天。”

“但也不能一点限制都不给,刚才诸位提到的设立国相我以为就很不错。”

“不过我以为国相府不应该直接插手封国政务,更多的是监管作用。同时也限制一下诸侯王的作为,免得他们在封国内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行政权和税收权肯定要交给封国的,朝廷为什么要重启分封?就是因为太远不好管理。

要是过多的插手行政权,就没有分封的必要了。

而税收权几乎和行政权绑定,给了一个必然要给另外一个。

“啪啪啪!好,说的很好。”李世民忍不住鼓掌道。

其余人也都鼓掌叫好,纵使有人心中不服,一时间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也只能跟着称赞。

岳山心道,这当然好了,他说的这一套可是前世无数网文穿越爱好者总结出来的套路。不说最好,也很难有比它更好的方法存在了。

“还有吗?”李世民追问道。

“还有一些问题。”岳山继续搬运着前世网友想出来的套路:

“为了防止封国与朝廷渐行渐远,也为了防止百姓只知道封国不知道大唐,必须在律法、文化和经济上对封国做出一定限制。”

“律法上,朝廷应当制定一部《宪法》作为根本大法……”

“诸侯王在各自封国设立律法的时候必须以宪法作为根本,不得和宪法相违背。否则可以给予一定处罚,乃至收回封国。”

“宪法?根本大法?”李世民沉吟了一会儿,对孙伏伽道:“孙卿可有把握编出一套合适的宪法?”

“若圣人有意,臣会召集天下法学名家编写此法。”孙伏伽道。

“好,就交给你了尽快完成,我有大用。”

“喏,臣必不负圣命。”

李世民点点头示意他坐好,又对岳山道:“继续说。”

岳山继续说道:“文学可左右人心尤为重要,封国必须在国子监的指导下于全国范围内修建书院,书院的教材有一部分必须是国子监指定的。”

“比如一些关于华夏文明的历史,关于大唐的历史,关于大唐的诸位圣人的介绍。必须要让封国的人明白,他们是华夏后裔,是大唐的子民。”

“还可以让国子监每年去封国举办一次招生考试,招募一些封国的优秀人才来大唐书院学习,加强两地读书人的交流……”

“经济上,封国不得私铸货币必须使用大唐的钱币……不得阻挠百姓和商人往来大唐于封国之间……”

岳山一口气说了数十条计策,从各方面限制封国的权力,但又不会逼得他们没有办法活下去。

因为他给封国留下了两个重要的权力,几乎独立的行政权和税收权。如果诸侯王没有造反的想法,这两项权力已经完全足够了。

而且还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卫队,用以维护诸侯王的威严。

谁要是敢反对这些限权的措施,直接杀了绝对不会冤枉他。

可以说光明正大的把封国安排的明明白白。

众人听的那叫一个服气,就连对他有成见的褚遂良也不得不说,这是当前最合理的方法了。

同时也让他们有些沮丧,风头又被岳山一个人出完了啊。

李世民却一点都不惊讶,并不是之前就听岳山说过,而是他相信岳山必然有更加成熟的计策。

一直以来都是如此,从没有让人失望过。要是哪次岳山给不出更好的计策,那才让他惊讶。

“翠岚所言深得我心,诸卿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臣等没有。”众人一起说道。

“好,那就按照方才翠岚所言拟定一套具体的策略出来,房卿此事就交由你牵头去做。”李世民道。

“喏。”

“辅机你负责拟定第一批封国名单,确定各封国的位置。”

“喏。”

“其余人全力配合他们工作。”

“喏。”

就在李世民准备宣布散会的时候,岳山再次站出来说道:

“圣人,分封之事争议颇大,若朝廷强行推行恐怕会……会引起部分人的不满导致社会动荡。”

李世民正想说谁敢的时候,忽然想到现在反封国的主力是学院派士子。要是强行通过封国法案,恐怕挫伤了这些人的锐气,让他们对朝廷失望就不好了。

看了一眼岳山的表情,顿时就明白了他也是这个想法,并且应该是有了应对策略,及时改口道:

“翠岚所言也不得不防,你可有良策?”

“良策没有,不是办法的办法倒是有一个。”

“什么办法?”

“可以委婉的告诉士子封国势在必行,但考虑到他们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所以朝廷商量出了一些限制封国权力的办法,把危险降到最低。”

“如此一来,士子们能感受到朝廷对他们的重视,而权贵也能理解朝廷限制他们权力的初衷。”

还有一个原因岳山没有说,离间士子和权贵。

士子们会觉得权贵没有忠君爱国之心,甚至会认为封国是权贵逼得,对他们更加厌恶。

而诸侯王也会痛恨士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