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3 章(1 / 1)

文唐 步兵长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时候反对的声音就越小。

但也有副作用,听到谣言的岳老四两口子那叫一个愁,就差以泪洗面了,李丽质也非常的惶恐。一项表现大大咧咧的岳二娃也是愁眉不展。

整个岳府都被悲伤的氛围笼罩。

解释不清楚的岳山只能一边加快图书馆计划的筹备工作,一边加紧耕耘以期早日播种成功。

天谴无后的事情传的越来越广也越来越玄乎,连朝堂都受到了影响。

就在这时李世民颁下了一道旨意,清水候将以长乐长公主之名为天下所有书院建藏书馆,让国子监祭酒于克训全力配合做好这项工作。

此消息一出,几乎从侧面坐实了天谴的事情。

做善事给自己积德的事情大家都懂,平时不少人家也是这么做的。

但给全天下的书院捐建图书馆……这就是个无底洞啊。不说私立书院,现在国子监下辖官办书院就超过四千所,也就意味着岳山至少要捐建四千座图书馆。

在这个年代盖楼反而是小事儿,真正珍贵的是里面的图书,这东西比楼还贵重。

楼加书,这是一笔能让无数世家破产的巨额钱款。

岳山无缘无故捐建这么多图书馆干什么?有钱没地方花了想做善事?没有人会相信这种鬼话。

那最大的可能就是积善行德,期望能抵消天谴的惩罚。

还有就是,捐建这么多图书馆就是邀买读书人之心啊,换个人敢这么做李世民绝对二话不说就把他给砍了。

可这次不但没反对,还让国子监全力配合……

要说不是为了抵消天谴,谁都不会信。

然后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对这种明显逾制的捐建图书馆行为,朝野上下居然没有一个人反对。

甚至很多人都对岳山投以同情的目光。

反正建图书馆的事情就这么成了,龙首山印书坊积压的海量书籍总算是有了去处,还有更多的书在源源不断的印刷之中。

有趣的是流言也传到了印书坊,大家知道这些书是用来积善行德拯救岳家血统的,都和打了鸡血一般积极。

不用人催促,都全力以赴的工作,好让岳家子孙绵长。

毕竟这么好的东家太难找了,他们也希望岳家能延续下去,他们的子孙也能在书馆工作有个稳定工作。

就在这闹剧一般的纷扰中,蜡印版的《三家治世》被王绩送到了几百位名师大儒的手上。

(.)文唐

第694章 公开授课

孙伏伽自然也收到了一本《三家治世》。

他除了是大理寺卿还是渭水书院法学院的副院正,对书院儒生和法学生的矛盾一清二楚,对这种情况他也是头疼不已。

不管分歧只会越来越大,等到不可收拾的时候就晚了。管吧又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那些问题。

他翻遍了所有书籍,把荀子的著作研究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无法找到答案。

这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促进儒道合流,谁就是下一个学术领导人,死后绝对能进圣贤祠。

区别就是以大贤的身份住进去,还是以子的身份住进去。至于圣,没人敢想,先秦之后还没有人被封圣。

他有预感最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就是岳山。

所以当岳山宣布闭关著书的时候,他既兴奋又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然后就是期待。

这一等就是两个多月,这天下班回家就收到了王绩让人送过来的新书。

他马上把自己关在书房,迫不及待的打开书阅读起来。

律法是道德标准的底线。

这一句话犹如一道闪电劈开了心间的迷雾,让他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一口气把全书读完,他忘形高呼:“道儒法三家合流成矣。”

不只是他,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不只是新学派的名宿,很多中立派甚至古学派的人都被征服了。

这里不得不提王绩的骚操作,除了新学派的名宿,他还把这部书有针对性的送给了一些中立派和古学派名宿。

但也不是给所有人都送,只送给那些他觉得有改造可能的人。

比如雍州张琦,家学是韩非子,但幼时曾随陆德明学习儒家学问,算是儒法双学之人。关键他是古学派,经常抨击新学。

但他也是个有想法的人,想把两家学问融合在一起,只是一直未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这种想法他数次和朋友说过,还写过不少相关的文章。

对这样近在眼前的‘敌人’王绩不可能不了解,所以他也给张琦送了一本三家治世。

张琦本来是不屑一顾的,甚至有些恼怒觉得这是在挑衅自己。

他怒气冲冲的翻开书,想研究一下找到漏洞大肆嘲讽抨击一番。可当他看到‘律法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心中的律法’这句话之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句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了,这不正是他孜孜以求的东西吗。努力了半辈子都没有头绪,却被人家一句话给道尽了。

这让他备受打击,但同时也觉得很兴奋。不管这条路是谁走通的,总比一直堵着好不是吗。

把全书看完之后,他马上就起身收拾行李,去渭水书院亲自向岳大师请教。

和他做出同样决定的还有很多人。

王绩自然也没有忘记书院的学生,把那些热衷于争吵的人叫到一起,直接把书甩在他们脸上。

连那些学有所成的名宿都被征服了,更何况是他们。

前一秒还挽袖子和对方‘不死不休’,下一秒就成了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原来我们儒法两家有这这样的联系,可以说是同生共死啊。那还争执个啥,以后咱们就是自己人了。

不光是我们,还有道家也一样是好兄弟。

然后,原本站在一旁看笑话的道家很懵逼的发现,儒法两家的学生和善的走过来,和他们勾肩搭背……

这……

当然他们看到三家治世的时候,就明白了一切,对岳山更是佩服。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看过这本书,里面的内容也逐渐流传出去。尤其是扉页那两句话,简直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大家更加迫切的希望看到这部书的真面目。

就在这个时候,龙首山印书馆的首批书籍终于问世,第一批次一万册投入市场的第一天就被抢购一空。

大多数都被来自各地的二道贩子书商给买走了,只有少部分被京中的读书人买到。

但不管怎么说,这部书总算是大批量出版了,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它的内容。反正也就三万来字,没买到的找朋友借过来手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