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往哪方面去写,最终写成什么样子。而想把那些意思表达出来,又需要那些论据论点……
这本书是用来调和儒法矛盾的,也是他时隔数年之后又一思想领域著作,说是万众瞩目都不为过。必须要做到尽量完美,不能有那种低级的错误。
因此,这部书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典故都必须用的恰到好处。以他现在的学识,很多知识都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才能找到,每个措词都要斟酌斟酌再斟酌。
又花了近两个月时间,这部书才算是定稿。
而随着著作时间的拉长外界对这本书的期待也越拉越高,对这本书的内容也越来越好奇,这本书到底侧重哪个方面呢?
当这种期待值拉满的时候,王绩才透漏一点风声出去:这是一本阐述儒法关系的书。
这个消息一经确认自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法家在岳山的扶持下逐渐抬头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然而他本人却是标准的儒家传人,他所有的著作就是证据。
一开始大家还很奇怪,岳山这是要做什么?后来根据他推崇荀子的行为推断,应该是想搞儒法融合的。
可岳山的著作没有一本是关于法家的,难免会让人怀疑,他对法家的了解真的有那么深吗?
现在答案即将揭晓。
而且他们也隐隐意识到,这本书很可能会成为儒法合流的核心和依据,决定两家合流后的走向。
若真如此,那他们就更要仔细研读这本书,否则真的跟不上时代了。
此时的儒家还没宋明清时期那么‘狭隘’,道家和佛教连手教他们如何低调,所以对于儒法合流他们并不是特别反对。
甚至有些人还巴不得两家合流,一起对抗道家和佛教。
而法家呢,前面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再赘述,反正他们也不反对两家合流。至于道家、佛教之类的,也轮不到他们反对。
所以,对于岳山这本书,众人的的期待感就更加强烈了。
渭水书院那些天天打嘴仗的儒生和法学生也顿时就消停了,大佬都亲自出手了他们还争个什么,坐等书籍出来就可以了。
就算还有争执,也要等到读过那本书之后在争才有意义。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岳山带着他新完成的书出关了。
“三家治世?”看着这个书名,李丽质疑惑不已:“和三代之治有关系吗?”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百年之后,她都将会是岳山作品的第一位读者。
“没有,三家指的是道家儒家和法家。”岳山解释道。
“啊?不是儒法合流的吗?怎么道家也写进去了。”李丽质惊讶的道。
“三家合流已经进行了几百年,谈儒法的关系不可能撇开道家的。”岳山道。
“我懂了,哥哥真是太博学了。”李丽质崇拜的道。
(.)文唐
第690章 三家治世
“三家治世?儒家法家,还有书?道家?”作为这本书第二位读者,王绩问的问题就比较专业了,通过书名就推测出了三家是谁。
“对,道儒法三家。”岳山道。
“不是说要写儒法的关系吗,怎么把道家也牵扯进去了。”王绩疑惑不已,但马上他就自己给出了答案:
“我明白了,儒道早已合流不分彼此,儒法的关系其实就是道儒和法的关系,对吗?”
岳山竖起了大拇指道:“果然不愧是渭水书院的院正,聪明。”
王绩摇摇头道:“要是连这都猜不到我也没脸当这个院正了。”
说着他翻开书,写在扉页最中心的一句话映入眼帘:律法是道德标准的底线。
只是这一句话就让他忍不住打了个激灵,浑身发麻。他闭目沉思,无数想法涌上心头,忍不住说了句:
“此真乃至理良言也,只此一句此书就当为传世经典。”
然后他又翻开了下一页,同样只有一句话:律法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心中的律法。
尽管有了第一句话来带的震撼,看到这句话依然让他心中震动不已……
继续翻页,终于进入了正文。
开篇先介绍了华夏文明体系下道德体系见着问题,指出我们的道德体系是依托儒家和道家思想建立的。谈道德就必须谈道儒思想,二者一体无法分割。
然后又讲了律法建设问题,表面看法家和儒家道家一样都是独立的学派,实际上它是依托儒道而产生的思想。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牵扯到扉页第一句话了:律法是道德标准的底线。
我们制定律法的依据是什么?就是国家的道德体系。
在这一套道德体系下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应该表彰、什么应该禁止……把这些东西用文字写出来,就是律法。
但人类对道德的追求是没有上限的,可人有千种不可能要求每人都是圣人。
我们可以在道德上鼓励人人向善去当圣人,却不能用律法来强制要求大家去当圣人,这样就是强人所难。
所以律法必须是根据最低的道德标准来制定的,也只能按照最低道德标准来制定。稍微高那么一点可能就会成为严刑苛法。
所以才说,律法是道德标准的底线。
而开篇第一段就已经说了,华夏文明的道德体系是根据道儒两家思想建立的,也就是说现在的律法就是依托儒道思想而建立起来的。
法家必须要明白这一点,如果想不明白这些非要和儒道挣个一二三四,挣谁对谁错,那就是在自我否定。
后面还有什么道德和律法都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是用来约束人类自己的。
什么自由是相对,绝对的自由就是自我毁灭。
要让集体长久的存在健康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套合适的道德体系和律法体系来约束限制自由……
律法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云云。
这些东西在前世就是人尽皆知的东西,可在大唐那都是超越时代的先进思想。
这一本书篇幅很短,可以说是岳山所有书中字数最少的一本,不算标点符号只有三万两千余字。
这个字数放在前世还不够一篇毕业论文的篇幅,在某点写本小说三万字估计故事还没有开始。
但现在三万字已经是一本完整的书了。
说句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话,这本书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仔细斟酌才确定的,没有一句废话可谓是字字珠玑。
为了让这本书显得更加精炼,岳山甚至采用了更加偏向于文言文的格式,严格来说这完全可以看做是一部用文言文写成书。
所以三万两千字一点都不少,毕竟四书里的大学才两千多字,论语才一万字出头。
这本书到底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