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显微镜就是他指点工匠用天然透明水晶打磨制作而成,非常的简陋,倍数比较低、也没有刻度显示,想要具体数据全靠估测。
但很多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打开微观世界大门之后,自然会有时代精英去改良。
见到显微镜之后,医学院的一干人等自然是欣喜若狂,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向世人证明有微观世界存在了。
岳山在几年前提出病毒和细菌理论,说疾病来自于微观世界,想研究疾病就必须研究微观世界。
但没有显微镜他就无法证明微观世界的存在,虽然套用他的那套理论很多无法解释的事情都解释通了,但没有亲眼见到依然有大把的人怀疑。
不要觉得奇怪,反智行为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地球是圆的这是个早就被证实的事情,可到了二十一世纪依然有大把的人相信天圆地方说。
而且这些人还不是犄角旮旯的文盲,而是来自于‘文明’世界的欧美,其中不乏高级知识分子。
这些人还组成了固定的团体,nba某球星就公开宣称大地是方的,并给该团体捐钱。
人家不光瞎说,还编造了一套理论出来。说什么南极往南走就是世界的尽头,那里有武装到牙齿的军队把守,把所有试图证明真相的人给抓起来洗脑……
他们还给某些喜欢飞行的冒险家捐钱,让那些冒险家从天空俯瞰大地,拿到‘地方’的切实证据。
二十一世纪还有这种反智行为,居然还广有市场,你敢相信?
所以即便岳山的细菌、病毒理论解决了再多了的难题,只要没有办法亲眼见到他们是不会承认的,甚至医学院有些师生都对此半信半疑。
现在有了显微镜,微观世界的大门正式打开,所有的质疑都将被打破,他们这些支持岳山的人将会成为掌握真理的胜利方。
刚刚拿到显微镜的众人非常好奇,什么东西都想观察一下。岳山和孙思邈也懒得管,任由他们胡闹。
……
这边正闹着,有宫中信使过来召他进宫。
岳山问那个信使发生什么事情了,信使只说从棣州方向递来一封书信圣人看过之后就召他进宫。
棣州?难道倭奴国有变,还是高句丽、百济、新罗有异动?
他不敢迟疑,马上随信使一起进宫。
到了宫里发现没有任何异常,李世民正在和那一群心腹开会,见他进来还佯怒指责道:“丽质的病都好了,你不好好上班瞎跑什么,小心扣你的俸禄。”
“哈哈……”其他人也跟着大笑起来。
“呵呵……”岳山从牙缝里挤出一丝干笑,道:“圣人说的是,不知道你召我过来有何吩咐。”
听到提醒李世民顿时想起兴奋起来,提高嗓门道:“刚刚从棣州发来的加急密信,东胜神州的探险队回来了。”
岳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叫道:“真的?人到哪了?”
“信中说要在棣州休整两天换乘河船在回京,现在应该已经出发,最迟五天后达到京师。”李世民道。
“人员伤亡如何?良种取回来了吗?”岳山问道最关心的问题。
“人员死亡三分之一。你说的良种也已经取回来了,除了你特意交代的那四种作物之外还有其他几十种作物,到时候还要你辨别是否有用。”李世民道。
听到死了这么多人岳山心情沉重了不少,但得知良种消息又变得振奋起来,连声道:“好好好,太好了。”
“恭喜圣人,贺喜圣人,得此良种从此我大唐将再无饥馑之忧。此乃不世之功也,圣人必为万世所敬仰。”其他人也起身道贺。
他们都是参加过那场会议的人,知道去东胜神州取良种的事情,现在良种取回来了,自然非常的兴奋。
“哈哈……众卿家言重了言重了。”李世民高兴的都看不见眼睛了。
良种取回来真的能让大唐永无饥馑之忧吗?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这只是说出来应景的恭维话,没人会当真。
但得到了亩产五六石的良种确实是大功一件,值得歌颂。
原本的历史上土豆、玉米等传入国内,为什么没人提什么丰功伟绩呢?
原因很简单,那是民间自己流传进来的,不是朝廷主动引进的。
事实上第一个冒着生命危险把红薯引进国内的人一直被百姓铭记,在他的家乡还为他树立了雕像供后人瞻仰。
而且看看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许多良种,一直被后人铭记也一直被史书重点赞扬。孙福才等人这次出海取良种,堪比张骞出使西域。
将来史书必然会浓墨重彩的介绍:大唐贞观年间,圣人李世民派遣探险队出使东胜神州,不但取回了良种,还为后来占领东胜神州奠定了基础。
“圣人,想必他们应该探索出安全的路线了吧?”李靖问道。
“有,有一副详尽的航海图,等他们回京会一并呈上。”李世民道。
“那就好那就好,以后我大唐就可以派遣更多船队去东胜神州了。”众人喜笑颜开的道。
“圣人,探险队立下如此大的功劳,朝廷当重重封赏才是。”长孙无忌道。
“理当如此,请圣人厚赏探险队。”其他人也纷纷表态。
“确实应当封赏,诸卿商议一下该如何封赏才好。”李世民点头道。
众人都陷入了思考,这种事情前所未有,没有前例可依啊。封赏太过不行,太薄也不行。
最终谁也不敢拿这个主意,再次把皮球踢到了李世民脚下:“此事乃开天辟地第一遭,我等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是由圣人定夺吧。”
李世民倒也没有谦虚,直接道:“孙福才作为船队领导者功劳最大,当封侯。”
“这……”魏征迟疑的道:“臣对孙校尉没有意见,也不怀疑太的功劳,可阉人封侯恐引起非议呀。”
“且此例一开恐遗祸无穷也,诸君莫忘前汉十常侍之祸。”温彦博也反对道。
其他人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但总体反对的人要多一些。毕竟十常侍的凶名太大了,现在一般还都把东汉灭亡归罪于他们。
李世民也为难了,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见到这种情况岳山知道自己不能不站出来了,于是上前一步道:“诸位的顾虑我本人也非常认同,但对你们所采用的方法不敢苟同。”
“宦官确实应当严加防范,但不能依赖你我个人之力。现在君明臣清,可以防范宦官干政。可谁敢保证未来不会出现……嗯,你们懂得。”
岳山偷瞄了一眼神色不愉的李世民,嘴一快差点把昏君俩字给吐出来了,还好及时醒悟过来。
但即便如此以臣子身份说这话也够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