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3 章(1 / 1)

文唐 步兵长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3个月前

并不是对薛仁贵特殊对待,而是对待所有人都是如此。

勤工俭学和奖学金制度在后世已经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好法子,他是直接照搬。

书院对学生的支助更多是以勤工俭学和奖学金的方式,遇到特殊情况的才会直接给钱。

这个制度可以说备受好评,毕竟是古代,读书人追求表面光鲜,不食嗟来之食的思想还是存在的。

如果是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就算了,薛仁贵这样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有手有脚,给他提供一个工作的机会就是最好的救济。

之后岳山让人给他安排了住所,等他把家安好才正式去拜访了薛母。薛母也是见过世面的人,有礼有节的接待了他。

安顿下来之后就是学业方面的事情了,根据岳山的设计,他主要在军校学习兼顾文化知识。

薛仁贵也是文武双全的人物,著作有周易注释十四卷,可惜失传了。至于他军事方面的才能就不赘述了,实在太多了人尽皆知。让他从文习武都没有问题。

但为将来征战四方考虑,大唐更需要的是无敌统帅,所以岳山并不准备改变他的命运让他从文。

对于岳山的安排薛仁贵自然没有异议,很高兴的去了军校。

至于将来把他安排到哪一支军队,岳山觉得还是去万骑。

今年大唐有望消灭西突厥,之后的战线只会拖的更长西域的西突厥和西域诸国,高句丽、扶余百济、南越诸国需要更多的强军镇守四方。

万骑的再次扩充已经被提上日程,去这里能的成长起来。

只是有点对不起张士贵。

张士贵也是个名人,但大多数人知道他估计也是因为薛仁贵凡是薛仁贵的话本里,他都是最大的反派。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真实的历史上两人的关系非常亲密。

张士贵在隋末起兵造反,后来投靠李唐一直跟着李世民征战四方,还参加了玄武门之变。x

李世民登基后有感于皇城城门的重要性,就任命张士贵担任宣武门上。这个官职听起来很普通,和守门官差不多,实际上是禁军统领。

敬君弘的元从禁军就归他节制,可见李世民是多信任他。

张士贵也没有愧对这份信任,兢兢业业尽忠职守,把禁军体系打造成天下有数的强军。薛仁贵参军就进入了他的麾下。

他发现薛仁贵的才能之后就一直提拔重用,后来薛仁贵仗之纵横天下的那支强军,框架就是张士贵留给他的。

所以张士贵也是一个被话本害了风评的大拿,和苏定方、庞籍并称话本届三大苦主之一。

这一世有了岳山的插手薛仁贵应该去不了张士贵手下了,张士贵应该不会再无缘无故被黑,但同样他也会失去一个一比一扯平了。

把薛仁贵安排好之后岳山就没有再多关注了,他已经不是刚穿越时的农家子,而是大唐有数的大人物,见到历史上那些名人更多的是欣赏而不是崇拜。

应该说,那些还没有起势的历史名人要仰视他才对。

这些年他根据记忆收罗了不少未来大拿,比如王玄策、韦思谦父子三人皆为宰相、高侃唐朝大将等。

比起这些人,最早被他发掘出来的席君买再原本历史上根本就不值一提。

这些人分别被送进了书院和军校学习,岳山也只是对他们保持持续关注,并没有花费多余心思,没那个必要。

再说,他要是真把这些人变成自己的学生,将来反而是祸事,现在这种不远不近的关系反而是最好的。

时间很快进入三月中旬,动用十几万民夫的永安宫大明宫正式建成。

永安宫的设计者是将作大匠阎立德,也就是大画家阎立本的哥哥,岳山这位神仙子弟自然也有参与。

虽然他不懂什么周易风水也不懂建筑设计,但有后世还原出来的大明宫图纸为样本,还是提出了大量的建议。

按照原本的计划,永安宫需要一年半左右才能正式完工。但关中大灾朝廷以工代赈发动了十几万民夫,只用了八个月就完成了这座地球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宫殿群。

前世岳山对这座比故宫大了四五倍的皇宫也是心向神往,这一世不但亲眼见到了还亲自参与了设计,他自然也是非常激动。

早就受够了大兴宫恶劣环境的李世民一大家子迫不及待的迁进了新宫殿。

普通人乔迁新喜都会邀请邻里一起吃个饭庆祝下,皇帝搬家就更隆重了,在永安宫宴请了京城所有五品以上的大员。

除此之外,各中央行政部门也陆续迁移到了永安宫宣政殿两侧,这也意味着大唐的统治中心从大兴宫转移到了永安宫。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兴宫就这样被放弃了,大兴宫在风水上来说是龙居之地,依然作为中央行宫所在。

皇帝会在天气合适的时候过来居住办公,比如冬季,反正有暖气在整个皇宫都温暖如春,住在哪都一样。

主要是夏天,大兴宫的夏季潮湿闷热和蒸笼一样不适合居住,帝后会住在永安宫避暑。

皇帝住进了新宫殿自然不忘奖赏给他盖房子的人,阎立本等主持修建的人员尽皆有赏,岳山自然也有。不过以他现在的身家,皇帝那点封赏电脑端:

不过皇帝搬到永安宫对岳山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上朝比较方便了。四姓坪和新宫殿同处龙首原,双方的直线距离只有不到十里。

虽然距离比侯爵府到大兴宫要远一些,但侯爵府去大兴宫一路上都是繁华街道人来人往,行走速度比较慢。

而四姓坪去永安宫一路都是宽敞明亮的大路少有行人,可以策马崩腾,往来用的时间更短。

皇帝搬迁到永安宫没几天,一个加急奏折从棣州传来,李世民当即就召集了一众知情重臣召开小会议。

“棣州海军都督刘仁轨传来消息,新马岛上的夷人因内斗致使民不聊生,岛上生民向我大唐求助平叛”李世民把折子递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情况:

“不知道诸位意下如何”

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是他一手策划的,所以很自觉的先把奏折递到了他的手里。

刘仁轨他们成功了岳山有些激动的想道。

这是大唐迈向征服海外的第一步,意义非凡,他一直在关注那边的情况现在终于有结果了。

翻开奏折看到上面的内容他的眉头先是一皱,然后又舒展开来。

奏折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