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道。
“不过也不用过于担心,我们又没有夺魁的野心,能上榜就行。”邱梨岳开导道:
“歇息的时候我听监考官闲聊,这次有五百多世家权贵子弟退考,想开我们的机会会更多一些。”
“真的?”华世方和贺斐素惊喜的道。
虽然每年录取的人数都不是固定的,但谁都知道参与的人越少竞争就越小,更何况退考的大多还都是有身份有背景的世家贵族子弟。
往年这些人仗着长辈护持抢走了大多数录取名额,留给普通士子的名额屈指可数。
现在一下子少了五百多个关系户,他们被录取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走走走,我们赶紧回去对对题,估测一下能拿什么成绩。”华世方催促道。
以前觉得希望渺茫,参加科举只是为了搏那一分的运气,所以看的比较开能淡然处之。
现在确定有机会上榜,反而紧张起来。
听到监考官闲聊的不只是邱梨岳,许多人都听到了。所以没多久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了五百多权贵子弟退考的消息,一时间朝野哗然。
有人退考数量还不少,这样的情况早就有人预料到了,只是没想到会这么严重,三分之一的人退考。
有人欢喜,有人惊讶,也有人等着看朝廷的笑话。
这么多人退考,简直就是打朝廷的脸啊,皇帝肯定很生气。
然而事情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小朝会上当监察御史把这件事情报揍给李世民听的时候,他一点生气的样子都没有。
只是淡淡的来了句:“和寒门士子公平竞争都不敢,不过一群养尊处优的废物而已,不值得拿到朝堂上来讨论。”
一句话就给这件事情定了性,让世家权贵的反击扑了个空。
非但如此,还相当于是断绝了这些人的仕途。皇帝亲口说他们是养尊处优的废物,以后谁还敢让他们出仕?
朝中不少权贵当场色变,因为退考的人中很多都是他们的子弟。
天可怜见的,他们让自家子弟退考并不是为了给朝廷找难看。
而是真的学问一般没有把握考上,为了避免丢人才退考的。
反正朝廷也说了,只是科举的时候禁止权贵举荐,又没有说平时不允许权贵荐官。
他们完全可以找其他机会让自家子弟当官。
但现在一切都不能了,皇帝亲口打的“废物”标签,那是真的完蛋了。
他们很慌乱,也有恨。
恨世家不识时务,恨皇帝不讲情面。
然而李世民接下来一句话就把他们所有的恨意都转向了世家。
“所有五品以上官吏及功勋之士,皆可以荫二子为官。”
535 批阅
“圣人这一手恩荫制简直神来之笔啊,一举安抚住了权贵。”王绩赞叹道。
“恩荫破坏了选官公平原则,这也只能算是下策吧。世家和权贵不能同时得罪,只能用此法安抚住权贵全力对付世家。”岳山反倒没有那么高兴。
“不,你错了。这个世界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科举制确实是最接近公平的选官制度,但也容易造成读书人一家独大的局面。”王绩道:
“当天下的读书人都认同一个道理的时候,错的也会变成对的,再想革新遇到阻力会是现在的千百倍。用勋贵来制衡读书人是个不错的选择。”
岳山摇摇头道:“所有的制衡都会变成党争,君王强势还能掌握住局势,遇到平庸的君王朝局就会失控,继而导致天下大乱。”
来自于后世的岳山怎么可能会不知道科举制的坏的一面,但总体上来说它依然是利大于弊的,也是现阶段人类能想到的最接近公平的选官制度。
至于用勋贵牵制读书人群体,事实已经证明,所有的所谓制约牵制最后都演变成了无休止的党争,直至国家毁灭。
包括曾经被吹捧为人类未来的美帝,也陷于党争的泥潭无法自拔。
“恩荫制只能作为科举制的一个补充,是对功勋的一种奖赏,绝对不能抱着用它来制衡读书人的念头。否则必然会玩火。”
王绩想了一下道:“咱们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个话题略过。马周是个什么情况?”
岳山也没有一定要说服他的打算,有分歧很正常,重要的是如何应对分歧。强行辩论非要说服对方,只会让双方决裂。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同存异。
所以他也顺着话题说道:“圣人对他非常满意,但寸功未立也不能骤然提拔他担任要职。所以暂时令他在门下省值班侍奉。”
王绩笑道:“门下省值班侍奉?这虽不是官职,却比任何官职都重要,马周飞黄腾达之日不远了。”
“意料之中,他的才能足堪大任。”岳山道。
门下省值班侍奉并非什么实际的官职,但非常的重要。说白了这就是皇帝的幕僚,干好了非常容易出彩。只有皇帝特别欣赏和重视的人才才能担任这个职务。
“他没有请你吃饭表示感谢?”
“请了,路边小摊请我吃了碗汆丸子,别提多难吃了。我当场就把他骂了一顿。”
“那还好呀,说明他还很清醒,没有飘。”
……
再说孔颖达、豆卢宽这里。
贡院的高墙大院隔绝了内外消息,他们并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试卷修改上面。
试卷批改也有固定程序的,并不是随便批阅。
帖经试卷比较简单,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由考官交叉是审阅确定分数。
墨义和策论就不行了,可操作的空间太多,打低分和打高分全看考官的主观想法。
为了防止有考官通过笔迹认出考生,故意打高分或者低分,要先把这两张试卷进行誊抄,用标准的楷书誊抄。
誊抄好的试卷再由专门的人员抽检,看看是否有抄录错误的情况。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把原卷封存,把誊抄好的试卷交给考官批改。
每份试卷都要有五名考官交叉审核,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后取平均成绩。
考官在阅卷过程中,不得在试卷上留下任何笔迹墨点之类的东西,防止有人做记号给别的考官打招呼之类的。
阅卷结束后把成绩填写在专门的表格里。然后由专人把表格收走,然后再把试卷送到下一个考官那里批阅。
等到所有试卷批改完计算出最终成绩之后,再把原试卷拿出来,把糊住名字的纸条揭开查看考生姓名。
在这个过程里主考官是不负责阅卷的,他们只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如果他们想修改哪个人的成绩,必须当着所有人的面提出意见。
如果理由正当又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方可修改。但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