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要头疼了。
自从豆卢宽和孔颖达联手发布了那个凭成绩录取的公告后,他已经收到了数十个拜帖和请帖。
不用问就知道,是找他打听这件事情的,可以说这个命令动了整个权贵阶层的利益。
权贵的子弟从来不愁没官做,世家子弟也不愁没办法出仕,为什么?有举荐权在,大家相互举荐对方的子弟,然后一起有官做。
顺便还可以利用荐官的权力为自家网罗人才。
礼部和国子监这一刀,就相当于把他们荐官的权力给砍掉了一大块。
虽然权贵荐官不是非要借助科举,他们任何时候都可以举荐。但平时举荐官员要走吏部的门路,被拒绝的可能性很大。
科举无疑是最轻松的途径,只要给主考官送个名刺基本上就有官做。而且平时荐官只能一个一个的来,次数也不能频繁,在科举的时候荐官可以一次多推荐几个。
虽然科举制度从隋炀帝时期到现在才推行了二十多年,但权贵都已经习惯了这种荐官的模式,就等着这一天呢。
结果你突然说不给举荐了,全凭成绩说话,这他们怎么可能接受。
岳山有心不想搭理这些送名刺的,但考虑到他们大多都是熟人,也不好得罪,就给了回信:此事圣人乾纲独断,建议观望一二再说,不要着急跳出来被抓典型。
这还是送信的,一些自诩和岳山关系好的都亲自上门拜访了,比如裴矩的长子。
岳山一点面子都没给他,直接让管家说不在府上,连大门都没让他进。不是他冷血不讲情面什么的,而是他和裴家没什么情面可讲的。
当初他起家也没靠裴家帮衬,裴矩以个人的身份给了他不少帮助,但反过来他也帮了裴矩不少,两人谁都不欠谁。
剩下的就是两人之间的私人感情了,和双方的家族无关。
裴矩去世的时候把属于岳山的那一部分人情资产遗留给了裴淑英,以此作为对她婚姻不幸的补偿。
所以岳山本人和裴家并没有什么情面不情面的,不牵扯利益的时候,看在裴矩的面子上见面打个招呼笑哈哈就过去了。
牵扯到利益的时候,管你是谁。
裴矩的儿子显然没有搞清楚这一点,或者说他心知肚明却不想接受这个结果。这次居然试图上门拜访,真的是心中没有一点ac数。
有些人可以拒绝,有些人不能拒绝。比如敬君弘,他当天晚上就来堵门了。
“岳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你们想剥夺权贵的荐官之权吗?”
532 文不统武,武不干文
看着气冲冲的敬君弘,岳山笑了:“怎么,你想荐官吗?”
“我元从禁军那么多子弟,肯定要趁此机会举荐几个出仕。”敬君弘理所应当的道。
“不知道你举荐的人是准备当文官还是当武将呀。”岳山又问道。
“自然是当文官,要是做武将我还用推荐?直接招进元从禁军就行了。”敬君弘疑惑的看向岳山,搞不懂他为什么问这么简单的事情。
“上虞县公果然不愧是大唐第一能人啊,居然能跨过文武界限以武将的身份举荐文官。厉害厉害,岳某自愧弗如啊。”岳山敬仰的道。
敬君弘终于意识到不对,连忙陪笑道:“岳候你别生气,我就是来问问朝廷到底是什么章程,没有别的意思。”
“你要是敢有别的意思我马上就把你的帽子摘了,免得祸及家人。”岳山冷笑道。
敬君弘坐不住了,慌忙问道:“还请岳候解惑,到底怎么回事儿?以前不都是这样吗?”
“以前天子还姓杨呢,现在姓李。”岳山这才说道:“几个月前朝廷宣布文武分离,为此还组建了枢密院专统武事。从此,文不统武,武不干文,这么大的事情你这么快就忘了?”
“这……荐官也算在内吗?”敬君弘先是恍然大悟,然后又不解的道。
“要是武官能举荐文官,那武不干文岂不就成了一句废话?武官只能举荐武官,文官只能举荐文官。这也属于文武分离的一部分。”岳山道。
敬君弘擦了把冷汗,没想到这里居然有个坑,他差点就跳进去了。关键是之前也没有人提醒,太阴险了。他这种老实人真的压力山大。
“现在知道害怕了?以后遇到事情不要着急跳出来,先观望一下再说。别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岳山嘲讽了一句,警告道。
“是是是,谢岳候提醒,我知道了。”敬君弘感激的道。
“也别那么担心,不教而诛谓之虐,朝廷不会怎么着你们的。这次也是借这个机会让大家明白什么叫文武分离,别不把这个律令当回事儿。”警告过之后,岳山又安抚道。
“我知道了。”敬君弘心虚的点头道。
他并不完全相信岳山的话,朝廷突然来这一手真的没有别的打算?十有是准备借此机会收拾一批不听话的官员,顺便警告大家遵守文武分离的律令。
不过他敬君弘应该不在被收拾的行列,无他,忠心不惹事儿。
如果岳山知道了他的想法,肯定会说,你想多了。
这次真不是朝廷的意思,朝廷原本的计划是明年在单纯的以成绩取士,今年时间太紧事情又多就照着老规矩来好了。
只是不知道孔颖达发什么疯,突然就决定要在今年推行唯成绩取士。他还亲自去见了李世民,也不知道说了啥,反正李世民同意了。
然后礼部和国子监联合发布通告。岳山还能说啥,帮忙擦屁股吧。
之所以给敬君弘说这么多,目的是希望通过他的口把这一番话传出去。
朝廷无意针对武将,只是出于文武分离的政策,武官不得举荐文官。科举是文官的事情,你们有想要举荐的子弟,可以去枢密院举荐为武官。
如此一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稳住武官群体,稳住了武官,单靠文官是掀不起什么风浪的。相反武官还会躲在背后看文官的笑话。
我们能武将能举荐武官,你们文官不能举荐文官了,惨,真惨呐。
第二天尉迟宝琳亲自拜访,岳山用同样的话把他打发走了。
他的这招确实起到了作用,很快武官群体就偃旗息鼓了。
文官群体就群情激奋了,朝廷这么做就是在剥夺我们的特权啊,抗议,抗议。
于是弹劾岳山、豆卢宽、孔颖达三人的奏折如雪花一般飞向李世民御案前。小朝会上众多官员直接指着三人的鼻子骂他们祸国殃民,要李世民杀了他们以平民愤。
岳山当时就火了,你争取自己的权力我不反对但骂我就不行,就站出来开怼。
选拔官吏本身就是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