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超过了普通百姓能接受的极限,不少人已经做好了买地卖儿卖女的准备。
就在这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出:圣人下令,为了调节粮价安抚民心,朝廷将以五文钱一斗的价格不限量售卖粮食。
但为了防止有人恶意囤粮,每一家购买粮食的时候必须拿着朝廷出具的户籍证明,没有户籍者不得买粮。
此消息一出天下震惊。
五文钱一斗,这个价格比三四个月前还要便宜一两文钱,皇帝真的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吗?
如果是真的,这确实是万民之福,可也会成为国家的灾难啊。
储备仓的粮食已经快要见底儿,这个时候再以如此低廉的价格销售,只会引起哄抢,是祸不是福啊。
着急的不光是有识之士,还有那些投机者,比如崔晟等人。
“崔兄,这可怎么办呀?”刘懿惊慌的道。
“慌什么,朝廷手中还有多少粮食难道你不清楚吗?按照这个价格售卖,他们能撑几天。蝗灾加大旱关中绝收,不想着如何节约粮食,反而大手大脚的向外放粮,姓李的比我想象的还要昏聩。”崔晟喝斥道。
“可如此一来就没人买我们的粮食了呀。”刘懿道。
“没人买不是更好,等朝廷手里的粮食都放完了,还不是任我们施为。”崔晟道。
“可万一朝廷从其他地方调集粮食怎么办?”刘懿还是担心的道。
“怎么可能,天下还有哪里有粮食给他调集?别乱想,等着收钱就好。”崔晟道。
“好,我听崔兄的。”刘懿稍微安心的道。
这时又仆人来报:“郎君,王掌柜、牛掌柜、范掌柜等人在外求见。”
“他们来做什么?”崔晟皱眉道。
“可能也是来问粮食的问题。”刘懿低声道。
“一群蠢货,这么点动静就忍不住了。”低声喝骂了一句崔晟对仆人道:“你去告诉他们,就说我出去查看粮价不在,让他们放心,一切尽在掌握。”
499 粮食来了
朝廷以五文钱每斗的价格不限量出售粮食,有人高兴,有人发愁,有人等着看笑话,有人在弹冠相庆,还有人无所谓。
高兴的是普通百姓,可以买廉价的粮食了,很多本来家中有存粮没有买粮计划的人也准备大量买入。今年可是灾年,多囤点总不会有错。
发愁的是一些有识之士,本来放开储备仓不限量卖粮食就已经是昏招了,现在又这么低的价格卖,简直是……一个搞不好这是要亡国啊。
文武百官包括魏征、宇文士及等宰辅纷纷上书请求皇帝改变主意。可是李世民是铁了心了,谁的话都不听坚持低价售粮。
这个情况让大家都措手不及,表现一直很英明神武的贞观皇帝这是怎么了?昏庸、刚愎自用……除了没有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简直就是第二个杨广啊。
难道大唐也要二世而亡吗?
据说李渊气的一宿宿睡不着觉,辱骂李世民的声音整个大兴宫都能听得到。
看笑话的是别有用心的人和世家,姓李的果然不行。
弹冠相庆的大多是敌对势力,比如颉利。本来他还在担心大唐会不会进攻突厥,谁能想到一场蝗灾让蒸蒸日上的大唐有了亡国之兆?
难道我颉利真的是天命之主?
不行,我要趁着这个机会肃清内部,然后挥军南下灭亡唐朝成为天下之主。当然了,他所谓的天下之主只是中原到西域到草原这一片地方,和岳山说的天下共主不一样。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驱狼吞虎的决定,让突利带兵攻打已经事实上反叛的夷男等部落。
大唐境内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一股暗流已经开始涌动。
朝廷低价售粮政策依然在进行着,一天……两天……三天……只用了五天时间,七大储备仓库存粮已经见底。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局势即将崩溃的时候,一直护卫皇城的玄甲军突然出动,把数十里的渭水河全部戒严,严禁任何船只和人员靠近。
皇帝这是又要做什么?有大臣去质问李世民,得到的回复是明天就知道了。
明天?是在敷衍人还是真的有什么大事?如果是以前大臣们会毫不犹豫的认为是后者,但经历了放粮这件事,大家就不敢肯定了。
但不管信与不信,都只能等明天看情况再说。
其实不用等到第二天,当天晚上一艘艘堪称庞然大物的船队驶入渭水河,绵延数十里。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瞒不住人,只是在禁令和玄甲军的守护下没有人敢靠近,但相关消息已经传播开来。
第二天长安城门刚刚打开,这个消息就第一时间传到了相关人的耳朵里。难道这就是皇帝所说的大事?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船里装的是什么?难道是……一个念头浮现在众人脑海里,一时间让他们有些无法接受。
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那……皇帝在下一盘大棋啊。
没多久渭水河来了一支庞大的船队的消息就传遍了京师,无数的百姓拥到河边观看这难得一见的景象。
“这些船好大啊,这一艘就比我家的院子还大。”
“你想什么呢,你三个你家的院子都大。就是不知道这些船里装的是什么。”
“对啊,你看吃水也很深,应该是装满了东西。”
这些大船里装的是什么,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不过还好,李世民没有故意吊人胃口,很快就揭开了谜底。
只见长安万年两县的衙役全体出动,在各个繁华路段的公示牌处张贴告示。
“duang……duang……duang……”有拿着锣的衙役使劲敲响手中的锣吸引人的注意力,然后开始宣读公告的内容。
“什么?这些船里面装的全是粮食?”朝堂之上,魏征瞠目结舌的问道。
刚才他再次质问皇帝这些船里装的是什么,然后就得到了这个答案。
“就是粮食,一百艘船七十万石,全是上好的稻米。”李世民少有的露出志得意满的表情。
这些大臣的表情实在太好笑了,用岳山的话来说,目瞪狗呆,见了鬼一样,果然很写实。我就喜欢这样打人脸。
一项表现忠直的陈叔达哆哆嗦嗦的站出来,用颤抖的声音道:“不……不是臣不信圣人,只是此时实在太……让人难以置信。请问圣人,从何处调集如此多的稻米?”
群臣同时把目光看向李世民,等待着他的答案。
“天下很大,大的超乎你们的想象,不只有突厥、高句丽、西域、倭国,还有更多你们不知道的国家。”李世民俯视众人,道:
“这些稻米就是从我大唐极南部的一个小国购买而来。”
“极南部?小国?”群臣纷纷议论,明显还是有些不信。
“呵呵……这个国家别看国小民寡但也算得天独厚,特别适合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