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给我
越想就越气,再联想到近两年来朝廷又把车骑将军的职能分拆给了诸卫禁军,使得车骑将军变成了虚职,他心中就升起了不满和怨气。
同僚庆祝牛进达升迁万骑大将军的宴会再一次刺激了他,但他又不能当面给牛进达说凭什么越想越憋屈就多喝了几杯。
然后
至于说侯君集坏话,在他还没有造反的时候就说他有反骨是否恰当管他恰不恰当呢,这种定时炸弹还是早日清除的好。
这就是岳山最真实的想法。
如果侯君集造反是被逼无奈之类的还好,关键这货人品太差一点都不值得同情。
不说他生性残暴好杀之类的,他杀的都是敌人又不是自己人,大家是敌人谈不上乱杀不乱杀的,关键是这货不知道感恩。
最典型的例子,他靠着李世民的旨意强迫李靖传授给他兵法。不管怎么说这都算是师徒关系吧李靖也确实传授兵法给他了。
可他是怎么做的呢举报李靖谋反。原因也很可笑,李靖不愿意倾囊相授你不把学问全部传授给我,我就告你谋反。
啧啧,这人品不提也罢。
所以提前把他搞下去岳山一点都不内疚,这种人留着早晚也是个祸害。万一哪天不知道怎么把他得罪了,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再说,大唐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才,少了个侯君集照样能称霸天下。
在看到侯君集被遣送回豳州老家着当地官府监管后,岳山就把这件事丢在了一旁。他还要去兵部办理刘仁轨停职的事情,可没空操心这个。
兵部尚书李靖亲自接见了他,得知岳山收刘仁轨为弟子后非常惊讶,但也没有多问只是祝贺岳山得佳途。
岳山却从他的语气里听出了羡慕,心中一动,试探的道:“李尚书乃兵法大家,令徒想必也是人中豪杰。我最喜欢结交英才,不知道岳某是否有幸结识一番”
“唉,恐怕要让岳候失望了。”李靖苦笑道:“老夫奔波数十年,连犬子都没有教导好,又哪里有心思收徒。”
岳山笑道:“原来如此,李公为国操劳晚辈佩服。说起来你春秋鼎盛正是为国效力的时候,也不急着寻找传人。”
“此事不急,也急不来,日后有缘遇到了再说吧。”李靖点点头道。
虽然他说的不在意,但岳山还是看出了他眼睛深处的那一丝无奈。徒弟岂是那么好找的
学识最好的传人就是子女,可惜他的儿子才能平庸没有能力继承他的学问。虽然子侄辈众多,但也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的。
所以他想给自己所学找个传人,就只能收徒,可能让他满意的传人同样不好找。加上他自己确实太忙,事情就耽搁到了现在。
今天见到岳山这个才十四岁的少年都有徒弟了,虽然这个徒弟年龄比师父还大,但也勾起了他的伤心处。
难道这一身所学真的要失传了吗
不行,不能再拖了,要赶紧找个传人才行。否则等自己这一辈儿都死了,李家的富贵也就没有了。
岳山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又和李靖聊了一会儿就带着刘仁轨的调令离开了。走到无人处,回头看了一眼兵部的方向,露出计谋得逞的笑容。
你有收徒的心思就好,咱手中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璞玉。到时候找个送到你身边,就不信你不动心。
现在要考虑的是用哪块璞玉合适。不过此事不急,先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好再说。
回府后恰好简单带着行李搬过来的刘仁轨,吩咐香凝给他安排了房间后就带着他去了书房。
“这里面的书你可以随意看。”岳山说道。
“是,谢老师厚爱。”刘仁轨感激的道。
“主要看的是前天给你的那本书你看了吗有什么问题没有”岳山指了指座位示意他坐下,问道。
刘仁轨忙从怀里掏出那本书,带着迷茫问道:“这两日大略翻了一遍,弟子愚钝无法领会老师的深意。”
“呵呵不怪你。自古以来我中原王朝的重心都放在陆地上,对海洋并不重视,你所接受的学问也少有和海洋有关的,看不懂海权是正常的。”岳山笑着安慰道:
“别说是你,大唐能看懂的都寥寥无几,所以你没必要自卑。”div
439 海权2
后世有一本书叫海权论,被誉为是近代制海权理论的奠基之作,是大部分国家制定海洋发展战略的方向指导。
岳山慕名翻阅过这本书,不过因为不是专业书籍的原因他也只是简略的翻了一下并没有细看。大多数内容都已经忘记,只记得一个大略的框架。
他所写的这本名为海权的书籍就是借鉴了这个框架,然后结合的中国的历史和大唐的实际情况所著,和后世那本海权论差别很大。
他的海权有两方面内容,第一部分是以预测的口吻得出一个结论:得海权者得天下,失海权者沦为鱼肉。第二部分就是如何经营海洋获得海权。x
对于这个时代的地球人来说,这本书实在太超前了,能看懂的人几乎没有。倒不是古人蠢,而是时代限制。
大家连家门口的陆地都没有征服,哪有心思远渡重洋去征服万里之外的国家落后的航运技术也不允许他们有这方面的想法。
而且海洋扩张需要大船需要更高的技术风险也大,搞不好就是船毁人亡。从陆地扩张就方便多了,有人有粮就可以。
就以大唐来说,北方的故土还没有收回,西域还在突厥人手里,广大南方还是荒无人烟的蛮荒之地等待着开发
陆地它不香吗,为啥还要冒险去开发海洋
刘仁轨也不例外,所以他根本就无法理解海权所描述的理论。
财富来自于海上,危险亦来自于海上。财富且不去说,海上哪来的危险台风x
海洋难道不是阻隔所有的敌人的天险吗怎么会成为危险的来源想不明白这些东西,他就无法读懂海权这本书。
现在岳山要先让刘仁轨明白大海的重要性。
“你对造船技术的发展有多少了解”
“一无所知。”刘仁轨羞愧的道。
“人类最早发现船只是偶然,原因已不可考,或者是遭遇洪水或者是失足掉进水里,靠着一根木头活了下来。就有智者想到用木头制作工具在水面上活动”
“最早的船只就是简单的木筏或者干脆就是整根的树干掏空做成的小船,此时的木筏只能在风浪小的水面活动。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人发明了独木舟”
“随着文明的发展造船的技术越来越先进,秦朝时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