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8 章(1 / 1)

文唐 步兵长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二老的身体,让他们多多保重什么的。

又说了棉花的处理方法,把棉籽取出来放好,棉絮做成棉衣和棉被自己使用就可以了。

岳水儿的婚事也让他们不要着急,自家的妹子不愁嫁,要好好物色一个女婿。再说妹子还没享几年福,怎么舍得现在就嫁给人家去吃苦,过两年再说。

反正这个年代女子及笄结婚的也不再少数,岳老四两口子应该不会不同意。

古代女子及笄就是个门槛,及笄之前一切好说,过了之后还不结婚的就是大龄剩女了,不但要被人家闲言碎语,还要缴纳双倍人头税。

后面岳山又安排了一些别的事情,嘱咐他们看好亲朋好友,别出去惹事儿。遇到什么事情多和裴矩、裴淑英请教等等。

信的最后还表示可能无法回家过年了,对此表示歉意之类的。

这封信因为是给父母写的,用词平白直叙,所以字数也比较多。写好之后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

让人把饭送到房间草草吃过,继续看下一封信。

这封信是裴矩所写,开篇就问他遇刺的事情,并表示这件事被他瞒了下来没有告诉家里人,免得他们担心,然后给岳山道歉自作主张之类的。

岳山自然不会怪罪他,还要感激他。遇刺的事情已经发生,被家里人知道也改变不了什么,图惹人担心没有别的用处。

之后就是介绍了一下书院的情况大字典的编撰进度以及岳山布置的几个产业的发展情况。

大字典的主体框架已经确定,字数也差不多定了下来,现在难的是给每个字注音释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很难统一,每个字都要争论许久才能定下来。

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泄露出去,文学界也对大字典编撰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又有许多大儒名师要求加入其中。

就连一向清高的世家都忍不住想参与进来,不过可惜,被李世民给否决了。

对于这一点岳山并不奇怪,世家看不起李氏皇族,李世民对他们也是恨之入骨。大字典就是刨世家根基,怎么可能会让他们参与进来。

大字典编撰工作为为学界所关注,龙首山书院也连带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

这里聚集着众多名师大儒,虽然不是书院的先生,但毕竟同处一个屋檐下,偶尔也是会被拉去给学子们上课的。

所以已经有不少外界的学子递交申请,向来这里求学,不过都被裴矩给拒绝了。

还有就是岳山的那几本教科书也终于走出了京师这个小圈子,渐渐流入天下各地,暂时还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

不过裴矩还是提醒他做好思想准备,水面下很可能在酝酿着一股针对他的激流。

后面又说了一下李德武的情况,他一边积极融入京城圈子,一边把他在岭南的所见所闻编著成书,期望能给岳山带来帮助。

岳山给他回信,先是感谢了对家里的照顾,又浅谈了一些自己的情况,之后就没有了。

这回信是最简单的,不是轻视裴矩而是这老头已经退休,他自己也不愿意多谈朝中的事情。现在能让他挂心的事情不多了,大字典是一个,李德武的仕途是一个,裴家的未来只能算半个。

这种情况下没必要和他说太多别的事情。

而且他都活了八十岁了,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说那些虚的只会惹人烦。

最后一封信的寄信人让岳山惊讶不已,居然是王绩。

虽然在京师的时候两人私交甚好,甚至岳山离京的时候还用套路把书院交给了他打理。

可两人之间更像是君子之交淡淡如水,平时基本没联系过,这还是他第一次写信。所以岳山也很好奇里面写的是什么。

打开看了开头有些啼笑皆非,这人果然是个另类,别人写信开头都是寒暄客套问好什么的。他的开头就是问岳山什么时候回去,还说请岳山喝酒给他压惊。

这就算是对他遇刺之事的回应了,果然另类。

接下来就是直奔主题,说皇帝最近的许多政策和行为很诡异。

在礼部新设了个教谕司,负责管理太学、六学,还要在各大名城开设书院。而且让孔子的嫡系后人孔颖达担任教谕司的主事,看起来很像是要抬高儒家的地位。

这本来没有什么,说明皇帝重视文教。而且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历代都比较尊崇孔子,唐朝虽然拜了李耳为祖先,但用儒家思想治国也没什么奇怪的。

毕竟李渊这个自认为李耳后人的家伙并不信道教,而是崇信佛教,李世民用儒家文化治国也不是不能理解。

之前一直被打压的儒家就很开心了,以为自己的苦日子到头了。可还没高兴几天,李世民有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他屡次在公开场合抨击儒家文化,关键是他说的有理有据让人无法辩驳。这下儒生们摸不透皇帝到底是什么心思了。

王绩虽然放荡不羁,但也是儒家门生,自然关心这一点。所以就写信来询问岳山知道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

而看到这一段,岳山笑了,李世民终于按计划对儒家动手了。

376 教育为本

打压儒家迫使他们自我完善,只是早就计划好的事情,之前李世民威信不足一直没有实施。这次打败了颉利又有神罚天威加身,坐稳了宝座,终于开始动手了。

岳山自然不能把真实的原因告诉他,甚至连一些‘猜测’之词都没有说,只推说长时间不在京师不太了解李世民近期的想法。然后就把话题转到了书院和大字典编撰上面。

把这几封信寄走后,他再次投入到繁忙的事务中去。

半个月后棣州公务员招录考试正式结束,共招募六房书吏三百一十人。其中四十人归刺史府六房,九县各三十人。

“三百一十人,士绅阶层出身的占了八成,寒门一成半,平民只有半成。”岳山把名单合上,对于克训道:“于刺史,你任重而道远啊。”

于克训自然知道岳山是什么意思,就是嫌士绅阶层人数太多,寒门和平民出身的人太少。如何改变这个比例?

大兴教育。

“岳候放心,我从落选的人中挑选了两百余基础扎实的读书人,准备聘任他们为教书先生。”于克训点头郑重的道:

“之前书院建设缓慢就是缺先生,现在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就有把握在每个县每个镇都开至少一家书院,招募寒门贫民子弟读书。”

“这样也只